大山
千百年来,郑州的天空有风有雨、有阴有晴。随着历史的车轮在郑州的大地上滚滚向前,多少旗帜在城头变幻,人与人之间演绎着说不尽道不完的爱恨情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说郑州,就意味着说河南;说河南,就必然提郑州。但是,我们知道的是,从2021年7月20日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一声声鼓励感人肺腑:郑州挺住!同时有一个口号响彻云霄:河南加油!
刚开始,大家都人认为,7月20日,郑州发生的事情不过是一场雨而已,后来,大家说起这场雨,也只是说这场雨有点大而已。然而,就是这一场雨,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郑州,演变成了一场千年一遇的灾难!城市成泽国,地库、地铁、隧道被淹,路断、水断、电断,通讯断、交通断、网络断!洪水肆虐,郑州成了灾区!城市瘫痪,百万市民遭遇劫难!灾情急扩散,祸及全河南,巩义泥石流,卫辉城被淹,数十万众急疏散,“郑州挺住!”变成了“挺住,河南!”阴晴圆缺,本是自然规律;旦夕祸福,数百英灵罹难!视频图片传网络,有图有真相!四海亲朋遥祝福,一方有难八方齐支援!

河南一建五项的王自龙先生说:那天下午下班回家,穿过马路就离家不远了。就在他从马路边到马路中间这段时间,马路上的水从淹过脚脖开始逐渐没过了膝盖,自己的行走已经有点困难了。忽然听见有人喊,他发现一个小孩子被洪水冲了过来,孩子的母亲在远处大声呼救。他稳住神,慢慢向孩子飘来的方向移动,终于拉住了孩子,把孩子交给他的妈妈时,他说:“那时候我才真的感觉到有点害怕了!我如果不是刚好走到那个位置,这个孩子的命运将会是什么?那个母亲、那个家庭将该怎么办?”
在这次洪灾发生后,我们目睹了太多太多的普通人用一己之躯跳入洪流去挽救那些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河南日报记者8月2日下午发布消息说,河南因此次特大洪涝灾害共造成302人死亡。经过搜救人员连续多天奋战,经过严格的身份比对,到8月1日18时,郑州市总共遇难292人,失踪47人;其中,因洪水、泥石流导致189人遇难;因房屋倒塌导致54人遇难;因地下室、车库、地下管廊等地下空间溺亡39人,包括大家关注的地铁5号线14人遇难,京广路隧道6人遇难;另有其他遇难者10人。县(市)方面,巩义市遇难64人、荥阳市58人、新密市46人、登封市12人、新郑2人、上街区2人,共遇难184人;市内五区和四个开发区共遇难108人。
截至8月2日12时,全省共有150个县(市、区)、1663个乡镇、1453.16万人受灾。全省组织紧急避险93.38万人,转移安置最高峰值147.08万人;倒塌房屋30106户、89001间;农作物成灾面积872万亩,绝收面积380万亩,直接经济损失 1142.69亿元。此次特大洪涝灾害共造成302人死亡,50人失踪。其中,郑州市遇难292人,失踪47人;新乡市遇难7人,失踪3人;平顶山市遇难2人;漯河市遇难1人。

七月洪灾刚去,月底疫情又至。网上有人感叹说:郑州太难了,20号睡一觉,淹了……;30号睡一觉,封了……。上周郑州人民见面打招呼先问:“你家淹了吗?你车没事吧?你家有水有电吗?电梯能用吗?”今天郑州人民在网上互相关爱:“你们小区封了吗?”本来说是确诊了一人,一天之内确诊了二十人,现在已经确诊了100多人,关键是这些人确诊之前是移动的,不知道还将有多少人被确诊。好多人以为两针疫苗全接种了,有了防御病毒的金钟罩和铁布衫,但是,不断有消息说接种疫苗的人又感染了,大家的心理又开始了忐忑不安,大家只能从内心里祝福亲友幸福安康!
回顾河南的历史,有人总结说:在全国所有的省市中,河南是唯一一个值得向下看的地方。因为就在这片土地下面,埋藏着二十多个王朝,两百多位帝王。这里有十三朝古都洛阳、有七朝古都开封,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其中有3000年都是以河南为中心的。在河南,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

还有人说,一部河南史就是半部中国史,而这片土地也承受了中国一半的苦难。历史上的水灾旱灾从未放过这片土地,饥饿流民也从未绝迹,无论是饥荒横行的1942年,还是新冠爆发的2020年,无论是512的汶川,还是720的河南,这些苦难的日子我们都应该记得,因为我们必须知道,今天的美好生活是用什么换来的!
是的,面对灾难,我们中国人不会在吃饭前进行祷告,也不会在周末的时候去教堂做礼拜,但是,我们笃信了几千年的神话故事中,有女娲补天、夸父追日,有精卫填海、愚公移山!我们拥有把那些看上去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的坚强意志。
纵观历史,郑州以及全河南目前所遭遇的灾难,只能算是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短暂的一瞬。我们坚信,灾难必将过去,勤劳勇敢的河南人民必将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迎难而上,恢复生产生活,开展灾后重建。灾情过后,方中山的胡辣汤和老洛阳的糊涂面必将依然门庭若市!人民的生活定将继续欣欣向荣!勇敢的郑州和河南人民必将用勤劳的双手抚平灾难带给我们的创伤,重建美好家园!
早上起来,站在窗前,看到一轮旭日从东方冉冉升起。听说已经立秋了!郑州的天空,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灿烂!有一个声音在耳边回响:郑州加油!加油,河南!

作者简介:大山,本名李虎山,河南陕州区人,诗文爱好者。中乡美认证乡村作家,中乡美现代诗复审室编审,龙头乡土文艺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