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都市文学社
〈总第470期〉
《三代人的心愿》
作者:庞晖
主播:夏天
总编:阳光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爷爷的心愿是不挨饿不受冻。爷爷出生在旧社会,小时候经常听爷爷讲过去的那些事,他七八岁就给地主放羊,寒冷的冬天,穿着破旧单薄的衣服,冻的瑟瑟发抖,手脚每年都冻得像烂窝瓜。他十几岁又给地主扛活,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却吃不饱,穿不暖。有一次地主家给长工们做黄豆汤,一大锅汤里不见黄豆,长工们拿来笊篱捞,一大锅汤里就捞出十三个豆粒,每顿饭只给两个窝窝头,根本就吃不饱。爷爷说那时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一天能吃上一顿饱饭,不挨冻,不受地主的剥削和压迫。爷爷这么平凡而朴素的心愿,直到新中国成立,共产党领导人民翻身解放,人民当家做主,工得以实现。爷爷进了扫盲班,学文化,还学会了打算盘,小账张口就来,我至今还记得爷爷教我的珠算口诀;三下五去二....
我会唱的第一首歌就是爷爷教我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爷爷告诉我"是共产党让我们过上好日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这辈子都要记住共产党的恩情。"他自己开荒种地,做豆腐、编炕席、摊煎饼、编笊篱,冬天还去打羊草卖钱。当时我家的日子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爷爷再也不用挨饿受冻了。在寒冷的冬天里,浑身上下是毡帽、羊皮袄、狗皮套袖,垫上乌拉草的毡疙瘩,这一身装备就算赶大车去城里送公粮,眉毛胡子都上霜了也一点都不冷,家里也没缺过粮食,多余的粮食还时常接济缺少粮食的乡亲们。直到爷爷去世时,我们家装满麦子的麻袋还摞到房笆呢,爷爷朴素的心愿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新社会实现的。

爸爸的心愿相比爷爷有了很大的提升,爸爸在十八岁时就被爷爷送去当兵。爸爸有一个叔叔,也就是爷爷的弟弟就是当兵的,在解放四平的战役中牺牲了,当时部队领导还来过我们家把一块《光荣军属》的牌匾挂在门上。爷爷送爸爸去当兵就是要爸爸去报效祖国,爸爸没有辜负爷爷的希望,在部队当上了班长,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爸爸专业回地方,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一干就是几十年。爸爸的心愿就是把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那时的农村对学习还不太重视,辍学的孩子很多,爸爸下班后就去家访,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常把自己微薄的工资拿出来给贫困家庭的孩子买本买书,让孩子重新回到校园。
爸爸买来推子,拿我们几个孩子练手,给我们剃头,以至于我在小学三年级之前,都留着男孩子的发型。爸爸练会了,就去学校给学生们理发,一直坚持了好多年。前年我们村子举办校友联谊会,爸爸和我都应邀去参加,有好多六七十岁的人都拉着爸爸的手说:“庞老师,我们现在还记得,当时你给我剪头的事呢。"

如今,爸爸可谓桃李满天下了,他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都有,我们家也出了两个大学生,一个研究生,爸爸的心愿也得实现。爸爸最喜欢唱那首《唱支山歌给党听》,并且把这首歌教会了我,爸爸经常教育我们要爱党,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现在八十多岁已经退休多年的爸爸,每年都要亲自回家乡去交党费。去年疫情期间不会用智能手机转账的爸爸,还特意嘱咐妹妹替他捐款,爸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党的恩情永远报答不完。
我的心愿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在不断地变化,小时候看着别人家住砖房、看彩电别提有多羡慕了,曾经每天晚饭后,都去邻居家看电视,我常常问妈妈:“咱家啥时候能看上大彩电,住上大砖房呢?”妈妈答:“你好好学习吧,别说看上大彩电,没准还能住上高楼大厦呢。”这或许也是妈妈的心愿吧?伴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党的尊师重教好政策,爸爸妈妈的工资逐年上涨,我家的日子也越来越好。没多久,我们家搬进了城里,住上了楼房,大彩电和家用电器一应俱全。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更加懂得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个小小的个体,我们的心愿只有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才能够实现。我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爷爷、爸爸妈妈的心愿,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
如今我也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个心愿将是我毕生的追求。我已经向党支部郑重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的心愿,就是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总编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