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元气润大象 刚健笔触绘新章
——曹新刚山水画作品欣赏
李恒昌
来自泰山脚下、齐国古都的曹新刚先生,是画坛新崛起的一位实力派山水画家。近年来,他拜国家画院山水画院副院长、南京画院院长范扬先生为师,虚心学习,潜心创作,笔耕不辍,无论是艺术情怀,还是创作技法,都大有长进,蔚然升华。在此期间,他屡有佳作问世,更有《山水庙音》等上乘作品荣登高堂展出,并获得泰山文艺奖一等奖等重要奖项,获得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好评。

曹新刚先生自幼喜爱齐鲁文化,酷爱丹青金石艺术,乐游名山大川。他时常捧读先贤留下的锦绣华章,研读历代名家艺术杰作,遍览祖国大好河山,不断获取精神营养和艺术滋养。他在泰山脚下行走,沐日月之精华。他在黄河岸边寻觅,吸天地之灵气。他在美丽江南写生,开拓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独特的文化环境、人生经历和创作道路,形成了其有别于他人的艺术情怀和创作风格。

风格即是人。曹新刚先生山水画的思想和艺术特点,其“新刚”之名和“大元”之字,恰好是最好的写照。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即:大家气象、元气浩然,新风扑面、刚健遒劲。这是欣赏和观看其近年来创作的一个基本结论,想必在创作过程中,他一定怀揣着这种思想上的自觉和行动上的自信,而这种自觉和自信,是通过其具体的可行探索和创作路途来实现并抵达。

于山水之中谛听天籁之音。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智者和仁者在山水间,不仅仅是欣赏山川美景,更在于倾听来自天地的心音。曹新刚山水画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正是通过“大象无形”,形象展示山川之中的“大音希声”。他获得泰山文艺奖一等奖的作品《山水庙音》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茂林石湾小亭边,遥望云山隔溪烟。却忆旧游何处似,聚蛟亭下看瀑泉。”半壁青山,一座寺庙,一溪飞瀑,山岚起处,是一干僧人。山中空寂,寂静无声。声音只来自飞瀑,来自庙宇。这是自然之音,更是生命之音,也是心灵之音。它们看似来自山涧,实际上来自坚实的山基,来自向善的心灵。他的《海岳庙音》《云敛溪山秀色开》《流泉暗通石上碧》《水亭幽处》《山色好当醉中闻》等作品,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充盈于他作品中的“元”气,亦是他人生和艺术追求的浩然之气。
于村头田畔描绘舞动生命。婺源写生和张家界写生系列作品,是曹新刚近年山水画创作的重要成果。相对于倾听天籁之音的寂静,他的写生作品最显著的特点是拟人手法,赋予静止的景观以灵动的生命,使他们充满极大的张力和昂扬向上的正能量。这一点,他深得范扬先生的真传。他的《婺源写生之三》画的是生长在院子里的一棵大树,它的根虽然扎在院子里,但像一条起舞的巨龙,冲破院落,冲向天空,让人想起追求自由、追求梦想、追求真理者的形象。婺源写生系列多以大树为主题,多是采取拟人手法,虽然笔法简洁,但用力遒劲,既展示了百年老树的沧桑,更彰显了他们顽强的生命力。一棵大树/长在村头/长了八百年/和村子一样古老。她的躯干/是舞动者的形象/她的每一个枝条/每一片叶子/都昂扬向上 恣意张狂。仿佛告诉我们/她 虽然老了/但在她的躯体里/生命力 依然顽强/她不老的心灵/ 始终志存蓝天。
于细微之处展示四时风光。最能体现曹新刚先生艺术特色的,当属他的《春夏秋冬》系列作品。这四幅作品,都是以山水为主题,使用的也都是同样的表现手法。但是,他却将春夏秋冬四时之美分割得格外鲜明和清晰,形象地展示了一年四季,锦绣山川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色彩、不同的美。在这里,春的明媚,夏的火热,秋的深沉,冬的寂静,不仅入眼,而且能入身,入心,仿佛令人真的走进即时的境界,真切体验当时的美景。欣赏曹新刚先生的《春夏秋冬》,不禁令人想起诗人诗歌中的美丽意向:身披一肩雪花,从冬天来到了夏天。诗人桑恒昌先生曾经如此歌颂美丽的春燕:一支箭矢,射落一个冬日。在诗人眼里,是像箭一般飞来的燕子,射落了冬日,带来了美丽的春天。由此,我们可以推论,是曹新刚先生手里的画笔,穿过春夏秋冬,给人间留下至美景象。
于方寸之间展示万千气象。曹新刚山水画的另一个特点是画面气势恢宏,内涵丰富,立体感强,变幻万千。虽然在方寸之间,但展示的是天地之间的万千气象。他笔下的山,绝不是孤立的山;他笔下的水,绝不是简单的水。在他的笔下,山连着山,水融着水,水依着山,山恋着水。在山之上,是美丽的云;在水之下,是寂静的潭;在山之中,是无尽的树;在树荫深处,是高洁的庙或堂。它们有远有近,有浅有深,有主有次,既重重叠叠,磅礴大气,又相互交融,相得益彰。站在画前,犹如欣赏三维立体山水画。其《松泉九里渡水香》,虽然题名“九里”,其实下笔在千里之外。他的《皖南风韵》虽然只有300X100的方寸,却将百里风光展现毕尽。他的《婺源写生六》,在纵向描绘瀑布之高急的同时,用横向笔法拓展空间,形象地展示了溪头天门瀑布群的壮阔,让人仿佛看到犹如一美女方阵在山腰洗头,她们的秀发,汇集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灵秀
。

于写意之间见诸细腻刚健。曹新刚的山水作品,虽然属于写意派,但由于其表现内容的丰富性、层次性、立体性,决定了其作品在笔法上非常细腻,在某些方面,甚至采取了工笔画法,属于写意和工笔的有机融合。同时,或许是由于曹新刚先生喜欢和擅长书法艺术,特别是金石篆刻艺术的缘故,使他的作品中的线条或笔法,一定程度上具有版画,甚至铜版画的元素、色彩和光泽。他的《松泉九里渡水香》《闲云叠嶂图》《《松壑泉磐抱幽栖》等作品这方面的特点尤其明显。这使他的作品显得更加细腻、厚重,同时也增加了其质感和沉甸甸的份量。这应该是其作品被广为认可的原因之一。
“浩然元气润大象,刚健笔触绘新章”。曹新刚艺术创作实践才刚刚上路,在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只要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人生“真元”和“大元”,始终保持自己的艺术情怀和艺术追求,相信他注定会给人们带来更多更美的精神食粮!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