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 云 之 南

下
云南是中国的头号旅游大省,可以玩、值得看的地方实在太多。
除了岳母没主意外,妻子想去西双版纳看野象,我想去看保山腾冲的国殇园。
讨论了一番,还是女儿的意见占了上风,去大丽香线。(即大理、丽江、香格里拉风光带)而西双版纳那边只好等以后有机会再说了。
去大理很方便,每天有五、六班旅游专列往返。
我们很容易就买到了去大理的专列卧铺票,而且是晚上出发,清早抵达。

大理是白族居住的地方。
我们找了一个靠近南城门(大理的主要城门)的白族民居住了下来。
三层楼带花园的小院子很漂亮,房间不大,但很干净,设施也不错,但房价并不贵。
大理的城楼城墙很漂亮,门洞上大书“大理”两个字。
城楼和墙垛上龙旗翻卷,使人有一种时光倒流,仿佛回到了古代的感觉。

这里本来就是古大理国的王城。皇帝姓段,与佛门有缘。许多武侠小说中的故事就是取材于这里。
清秀的大理小城古香古色,街道和建筑很有民族特色。一色的青石板路。
主街道上是小桥流水,杨柳依依;沿街有好几处古代衙门式的大门,气势庄严,显得古朴而神秘。
大理的一个特点就是所有的古建筑里都有人居住。
在五福楼的四周,雕梁画栋的古屋里有人在做生意,汉白玉砌成的小溪边有白族姑娘们在漂洗衣物。
这就使得古迹有了生命,历史有了新的含义。
不像到了北京故宫和其他一些地方,天色稍晚就显得阴森森的,游人不愿意停留。
而游人们到了这里,感觉到既亲切又热闹。加之精致的小店里卖的大都是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商品,人们自然舍得掏腰包。

大理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卖银器的店铺特别多。
我粗略地数了数,大约有二百家之多。
白族的服饰本来就鲜艳、简洁、大方,配上闪闪发亮的银首饰就更漂亮了。
我怂恿饶有兴趣的女儿买了一套以白、红色调为主的白族服装,又给她买了一些银首饰,女儿高高兴兴地装扮起来。
女儿本来就长得高挑俊俏,再穿上艳丽的白族服装,跟我们一起招摇过市,还真是吸引了不少的眼球。
最初对大理产生印象是四十多年前看的那部彩色故事片《五朵金花》,童年的我就产生了一个念头,这一辈子非要到大理来玩一次不可。

玩大理就不能不登苍山,不能不游洱海。因为阿鹏哥在向金花表白爱情的时候唱了一句:“苍山雪化洱海干,难折好钢刃”。说明苍山洱海是云南标志性的风景名胜。
女儿在这次旅游之前就从网上下载了一些游云南的文章,其中就有两篇就专讲游大理的经历。
由于每天都很累,我把那些文章草草地翻了一下便扔到了一边。
不知是谁的馊主意,说要骑马游苍山。
大概是听了房东老板娘的“可以省门票、省索道票”之类的劝说。
结果游完之后我们大呼上当。什么景致没看到不说,马儿们走的尽是些崎岖山路,又惊又险,把我们吓得要死。
我骑的那匹马更操蛋,就像怕冷似的紧紧地顶在前面那匹马的后腚上。
而前面的那匹马大概是属于“懒马”,不停地拉屎撒尿。结果蹭得我裤子上鞋子上都是马屎。
我的马大概是走惯了山路,在一面是峭壁、那么险峻的山路上竟然还悠闲自得地不停地啃食着路边的树叶青草,吓得我出了几身冷汗。
几经训斥没有用,我就用一根树枝轻轻地打了一下马头。谁知这个混帐东西竟然在一处悬崖边上蹽起橛子来了,差一点就把我从马背上掀下来。
到了山顶我便说什么也不愿再骑马下山了。

苍山上可以游玩的地方不多,给人的感觉是总体上还没有开发出来。
由于游人不多,很多道路设施年旧失修,显得有些衰败。
更要命的是,上山之后差点就下不来,因为山上不售索道票。于是几位女将就要步行下山。
刚刚在杂草掩映、荆棘丛生的山间小道上走了几百米,我就力排众非,坚决要返回去乘缆车。以我在海南探险的经验,这老老少少在天黑之前是绝对走不出这莽莽苍山的。即使是拼着命走出去了,那以后的行程恐怕都不得不取消了。
还好,在索道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们花了双倍的价钱坐缆车下山了。
索道经过之处,我们才算真正看到了一些苍山的风景,而且都在心里暗自庆幸,选择乘缆车下山千真万确是明智之举。
在山下的一处僻静的庵堂里,我们吃了一顿既可口又实惠的斋饭。稍事休息,使得体力有所恢复。
晚上我们再逛大理城。
夜晚的大理在灿烂辉煌的灯火中显得热闹非凡。
我们在主要商业街道上转了转,看到人气最旺的要数“酒吧一条街”了。但这里的消费太高,一般都是年轻人在这里潇洒,其中又以外国人居多。在一家客运售票处,我们买好了第三天去丽江的票。

回到客房休息时,拿出女儿下载的文章来看。
这一看不打紧,简直大跌眼镜,气得我差点没背过气去。
原来文中叙述的骑马游苍山的经历跟我们今天的所见所闻一模一样。
也是找不到上山的路口、经过一片回民的坟地;马调皮、骑马难受,骑马危险等等。简直就是写我们今天嘛!我的天,早一天看到这篇文章,我们何至于受这份洋罪!
第二天游洱海。
经过口干舌燥的讨价还价,我们以能够接受的价格买了四张游船票。
被称为“高原明珠”的洱海,水面很辽阔。
我们走的仅是一条最短的航线。尽管是最短的航线,也耗去了四个来小时。
比起滇池,这里又是一番另类风光。
洱海很大,面积是滇池的数倍,水质清澈。
船行海中,真有驶入汪洋大海的感觉。

强劲的高原风卷起数尺高的巨浪,层层叠叠,席卷而来。能乘坐百把人的游艇时而谷底,时而浪尖,使人觉得就像骑在狂奔的马上,加之扑面而来的甘甜的清风,以及巨浪打在船头溅起的水沫,确实令人心旷神怡。
跟船上的游伴们闲聊,得知他们买票时虽然也经过了努力的砍价,但几乎都比我们买的贵。我们忍不住窃笑,又有几分得意,似乎昨天的损失得到了补偿。
回到大理,又是逛街购物。
大理满大街都是优雅舒展、美妙动听的葫芦丝的乐声,听得游人如痴如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
实在是经受不住那强烈的诱惑了,就买了一个专业的葫芦丝。
老板还给搭上了一个大大的盒子。
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就不厌其烦地背着那个笨重的大盒子,就像孙悟空扛着那个缩不小的芭蕉扇一样。

在丽江玩得很开心。
丽江是个比大理更有特色的纳西族居住的小城。
真还找不出什么赞美的字眼来描述她。美丽、漂亮一类的词太俗,神奇、仙境一类的词又太虚。总之这是个只要看上一眼就能记住一辈子的地方。
走进丽江城就像进了古代的童话世界。
那精巧别致、令人叹为观止的民居楼宅,那古老的石板街,那浓郁的民族风情,不知该怎么形容,一个字,“绝”!
丽江的街道密如蛛网,四通八达,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有街道就有小溪,有小溪就有小桥,有小桥就有古树。
从玉龙雪山流下来的清澈溪水,穿越丽江古城,形成无数条小河。小河里怡然游动着数不清的色彩斑斓的锦鲤,加上岸边的垂柳,古朴的小桥,嶙峋的巨石,青砖黛瓦的吊脚楼,嗬,那景致,绝了!

家族的领导们都在注视着琳琅满目的商品,而我却在不要命地按动着快门。究竟照了多少我也不知道。
在水磨房旁的茶楼边,一位朴实的纳西族老人在拉琴吹笛子。我走过去跟他合奏了几曲。老人异常高兴,让我们给他拍了不少照片,还留下了姓名地址,希望把照片寄给他。可回来后,不知把写着老人地址的纸条弄到哪儿去了,见鬼。
丽江的夜晚简直艳丽极了。
在广场的篝火边,我们欣赏了著名的纳西古乐。还真是不错,快赶上专业水准了。那个为主的,又是演奏各种乐器,又是唱歌、又是主持,拳打脚踢,忙得不亦乐乎。他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了游客们热烈的掌声。
在正规的场合看“纳西古乐”演出,每个人要买六十元的票。而在广场看则完全是免费的。
当然,为了帮助这些献身古老民间艺术的纯粹的纳西族农民,为挽救这古老的民族文化,你也可以略表心意。

女儿王恬恬两次拿出钱来献爱心,得到了纳西族艺人两个衷心感谢的鞠躬。
回来很久了,我的脑海中经常会浮现出云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还有西双版纳、保山、腾冲等地方,我还没有去过。那些地方像磁石一样强烈地吸引着我。
云南,你这美丽迷人的地方!
只要有机会,我发誓,我一定还会去看你的!
(此文作于2006年)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