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肖婷老师讲座”的感悟
平舆八中 李勤
元月三号至九号我在驻马店教师培训中心参加了第七十九期英语培训,在这七天里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和教学经验,坦率的说我受益匪浅。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我听了七位教育专家的讲座,并且去驻马店实验中学听了两节观摩课,下面我针对肖婷老师(原驻马店四中校长,现已退休)的讲座谈一谈我的看法。
肖婷老师给我们上课时不用粉笔写一个字,也没有电子课件,也不坐在讲台上,更没有讲课的稿子,她就在教室里来回走动着,侃侃而谈,中间没有休息一分钟,她滔滔不绝的一下子说了将近三个小时,但我们并不觉得时间长,因为每个人都听得很有趣、很认真。她的讲座是关于“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大概内容如下:
要明白英语和语文一样是一门语言课,我们要把它当做语言来学,而不是当作课程来教,当然还可以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交流是要用语言的,用语言交流时又学会了语言。英语是用来说的,用来交流的,不是用来问问题的。人与人之间语言的交流要有情感的投入。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就是把学生当人看,每一个人都希望被尊重、被理解。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让学生的心灵之门主动向你打开,而不是你强行推开。孔子说“有教无类”。我们不能把学生分类,为什么把老师比喻成园丁,园丁就是花园的主人,花园里不仅仅有花朵,还有小草,也就是优生与差生,作为园丁应该让花朵与小草共享阳关,只有这样这个园子才会更加灿烂。所以宽容、平等、尊重、理解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因素。首先是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新学期每到一个班级上课时,我都会对同学们说:“我们上课的时候是师生,下课是朋友,朋友就应该无话不谈吧”。其次是做好学生的家长。初中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二至十五岁之间,他们对家长的依赖性是很强的像我的年龄都快奔四了,和这些孩子的家长年龄差不多。
二、调整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说“学习最大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重要的,失去了兴趣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机,没有动机就做不成事。因此,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不能“一言堂,满堂灌”,要运用“自学、导学、研学、检验”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让学生自学、教师引导、学生彼此合作研究学习、再对所学内容进行检验。在习题讲解过程中,要让学生彼此讲题,给他们发挥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体会,这样一遍往往要比老师讲十遍还管用。让学生当课堂的主人,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能,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英语失去兴趣的原因有五个方面要注意(老师的态度、知识的递增和分数的递减、社会的影响、学生的性格)
三、是运用小组学习,强化学习动机
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按小组进行探讨、讨论、回答问题及进行评价。在解决难点时,让小组中成绩好的同学给成绩不好的同学讲解,让成绩不好的同学弄懂后陈述自己的观点,做到“以优带差”。小组成员课堂表现情况和小测试的成绩都会计入小组的评价中,给小组评比打分,每月和每学期期末进行奖励,评出表现最佳小组和成绩进步最大小组。一段时间下来,那些平时表现不积极的同学也渐渐参与到课堂中来了,有时,为了评出优胜小组大家会争得面红耳赤。这样,学生在树立小组集体荣誉感的同时,也确立了更为强烈的学习动机。学生逐渐实现一个个小的目标之后再为更大的目标而努力。目标不遥远,动机才更明确,学生才会鼓足劲儿努力学习。
四、良好的情感是孩子学习英语的催化剂
在任何一门学科中都渗透着德育的因素,英语教学也不例外。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坚强的意志和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把情感态度渗透到英语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中,并且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
运用以上种种方法的目的只有一个: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这对我们的英语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真正获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应具有真挚、深厚的爱生之情,正确对待有困难的学生,同时还要有教好每个学生的信心。
总之,我们要在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方面下足功夫,并不断的进行总结和完善,这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简介:李勤,河南驻马店人,一位初中英语高级教师兼班主任,驻马店市学科带头人。热爱读书、运动和旅游。也喜欢创作,记录点滴生活,找回遗失的记忆。曾发表省级论文若干篇,在2013年07—08基教《河南教育》上发表过文章。热爱教育事业,多次被评为县、市级“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