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虎”的由来
樊济辉
在豫北平原上,民间传说中有一种动物叫“老马虎”,据说十分凶恶,以至于老百姓哄夜哭不止的小孩时,总会附在小孩儿耳边叮咛:“嘘!快别哭了!一会儿老马虎就要来啦,谁哭吃谁!”这样的结果往往很奏效。可是,老马虎什么样谁也没见过,更不要说是否见过它吃夜哭的孩子了。那么,老马虎的传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个“老马虎”原本是从民间的一个玩笑演变过来的。
话说豫北平原某地的村子里,生活着许多无忧无虑且淳朴善良的村民,大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非常惬意。平时,街坊邻居们在村子里走走逛逛,闲聊几句,或者开几句玩笑调节一下聊天的气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这些人中,就有老张头和老李头两位老街坊:老张头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从小没读过书,虽然不认字,但却是一个侍弄土地的好手,农闲时候也是闲侃神聊的主角之一,不过,他也是有名的倔脾气,经常跟人家抬杠弄得脸红脖子粗的,于是,大家就又想逗他却又不敢得罪他;老李头则是小时候读过私塾,会摇头晃脑背诵不少“之乎者也”、经常在街坊“朋友圈”里玩点文字游戏的“文人”。
一天傍晚,老张头从地里回来,感觉很累,在田里顶着太阳忙了一天,眼睛有点酸痛难忍,回到家胡乱吃点饭,嫌小孙子太闹,就准备去街里跟街坊们聊天,可是又怕即将落山的太阳光太刺眼,就找来两块硬纸片夹在瓜皮帽两侧的下缘遮挡阳光。
老李头跟一帮街坊正在街边坐着闲聊,看到老张头走过来,就打招呼邀他过去。老李头看到老张头这个打扮挺滑稽,感觉就像驴拉磨时戴着“眼罩”一样,就忍不住又想捉弄他一番,但又怕惹恼了他跟自己翻脸,就故作亲热地说:“哎呀,张哥呀,你可真能干啊!自己搁地里忙一天也不嫌累啊!佩服佩服!”老张头本来还有所提防,但是看老李头这样称赞自己,就连忙摆摆手说:“李老弟说笑啦!我干这些农活都大半辈子了,干顺手了嘛!”说罢,在人群里坐下来拿出旱烟袋深深地抽上一口,怡然自得地喷云吐雾。
老李头又说:“看张哥这身板儿,跟老马户差不多,再干几十年应该没问题呀!”老张头赶忙故作谦虚:“不行啦,老啦,干不了几年咯!”紧接着,老张头就疑惑地问:“你说的那个——老马户是啥呀?”老李头没料到老张头会反问,稍一愣神,随即眼珠一转,对大家说:“这个、这个老马户啊,那可是了不得的啊!古时候,有人把这老马户运到了贵州,那里的老虎见到这老马户都很害怕,老马户一生气,仰天长啸,吼声如雷,老虎吓得屁滚尿流,立马跑得远远的不敢回来咯!你们想想啊,就连老虎都怕老马户,这老马户的厉害就可想而知了嘛!”大家似懂非懂地面露敬畏之色。老李头又煞有介事地继续说:“这老马户啊,现在已经成了神灵了,咱们民间见不到咯!不过,人家说不到三岁的小孩儿天眼未合,倒是能够看到!所以,咱们回到家可不要提老马户哟,会吓到小孩儿的!”这样一来,大家更加惊异了,弄得老张头顿时有点飘飘然了,感觉自己确实跟“老马户”一样非常了不起,就在大家的一片赞声中站起身,把旱烟袋别在腰间,背着手哼着小曲回家了。
老张头走后,又好事又不识字的街坊就问老李头:“你说的那个老马户到底是个什么厉害神灵啊?”老李头故作神秘地说:“阿弥陀佛!这可不能说,说了就亵渎神灵咯!”
话说老张头回到家,老伴儿正在哄孙子睡觉,孙子不肯睡,又哭又闹,老伴儿束手无策,又舍不得打孩子,就任由他哭闹不止。老张头想起了老李头的话,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走到孙子床前,神秘地对孙子说:“嘘,不要哭啦!一会儿老马户就要来啦,专吃夜里不睡觉还哭闹的小孩儿呢!”这样说了两遍,也不知道是小孩儿困了,还是老张头夸张的表情唬住了小孙子,小孙子居然憋住不哭了,闭上眼睛假寐,不大一会儿就真的睡着了。老伴儿惊奇万分,问老张头给孙子施的什么魔法?老张头神秘地对老伴儿说:“这老马户可不得了,连老虎都害怕它呢!你看看,我才说了两遍老马户要来了,这孙子就不敢再闹咯!”
从此以后,再有谁家的小孩儿哭闹,老张头或者老伴儿就去拿“老马户”吓唬孩子,而且屡试屡验,神奇无比。
久而久之,人们口口相传,逐渐忽略了“老马户”的最初来历,而理解成了“老马虎”,并且流传至今,深入人心。
【作者简介】樊济辉,笔名今夜星辰,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作家协会会员,新乡市诗歌学会副秘书长,新乡市诗词学会理事,作品有长篇小说《青春铸盾》、格律诗词集《时光的脚步》等。联系电话:13937359228(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