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傍晚的吆喝
文//杨俊
每天傍晚,当我有事或无事地从外面回来,坐在家里的沙发上稍作休息时,那个熟悉浑厚嘹亮的吆喝声总是在耳边想起:卖粽子...卖粽子...卖粽子........
那是恰似一个中年妇女的声音,一个重复练就了千遍万遍的吆喝,一个充满热情磁性缱绻回肠的嗓门。
那个女人具有很强爆发力的声音穿透楼层,飘荡在这座城市一偶小区的上空,和着空气暖风烟雾以及尘埃,久久不能散去;她的声音盖住了飞鸟的啁啾,消弱了汽车的鸣笛,冲击了视频的旋律,还有压低了说不出的一切混乱嘈杂声 ;她的声音仿佛来自那个乡村角落的小屋,来自那块养育着她并给予她快乐豪情与充满希望的芬芳土地。
卖粽子......卖粽子,我感觉回到了儿童时代的生活画面。在贫困艰难磕磕绊绊的成长记忆里,我经常看见那乡村公路边走过扛着磨刀石的矍铄老者抑扬顿挫的吆喝,我经常看见那中年汉子肩上挑着的补锅铝铁皮一路晃荡着走家挨户地敲打,我也经常看见那卖百货零食的眼镜先生坐在学校门前摆放好货篮,手中正不停地摇着拨铛鼓.......
卖粽子......卖粽子,我有点惊诧,处在这个喧哗热闹的现代城市里,竟然还有人用一种最原始最古老的方式来吆喝着自己的生意,在大街小巷里游走,谋求着家庭生活费用的开销。我有点激动,感受吆喝掀起内心的波澜,那从嘴里气管发出纯正天籁般的拖高长音犹如耀眼的流星划过黑暗夜空,美妙的印迹浮现。
她长的什么样,是不是风霜遮盖了她的笑颜,满额的皱纹布满了沧桑?她是城市郊区农村来的吗,是挑着担子还是自行车或三轮车?家里情况是啥样,孩子多大,丈夫是做什么工作的?这天天出售的粽子,都是她亲手一个个包的吗.......
我情不自禁地下楼,想一探究竟,便循声而去。走着,找着,一会儿像在这边,一会儿又像在那边,一会儿像在附近,一会儿又像是很远,我找来找去,就是无法直面相遇那个声音,那个人。
我走在巷道,忽听喇叭长响,转身回头,原来是个骑电瓶车送货的中年男人,满头大汗地朝我笑道:小伙子,想什么呢,不好意思啊,请你让个路。
我拐进菜市场,一位身挑满篮蔬菜的村妇摊位前挤满了人:这菜好,这菜生长得青绿肥嫩,虽然看着叶子虫眼多点,但是说明农药打的少啊.......
我回到小区,一个拄着拐杖的老者佝偻着腰准备上楼,心里正考虑着是否应该帮助时;老爷爷,您慢点走,我来帮您,随着话音,一名背着书包的少年已经上前搀挽起他的胳膊。
我想,我要找的就是这些么?
我想,我还需要寻找什么呢?
没有必要,我在楼上更能清晰听到的那个吆喝声音很好啊,那般如新鲜氧气一样享受地吸入心肺里。 



作者简介:杨俊,笔名信步游,中国十七冶集团公司员工,先后在乡镇塑料厂上班,干过塑料袋推销,做过菜贩,建筑工地打临工等,平时喜爱看书,写写文字,抒发情感,偶有作品散见报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