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乡土文艺 心灵的栖息地

文/大山
去年夏天,在南昌停了一段时间。办事之余,把那里的几所大学校园都转了转,发现校园里边香樟树多的同时,每个校园里都有几个湖泊,比湖泊小的就是随处可见的荷塘了。和我们北方的相对比,那里荷塘之多且美应该算是当地的特色了。
说起荷塘,人们不由得都会想起北京清华园的荷塘。但是,《荷塘月色》描写的重点其实是荷塘边欣赏那朦朦胧胧的月色而不是荷塘!现实点说,在月光下无论如何是看不清荷塘的真面目的,看到的只是一个模模糊糊的轮廓。只有在白天经常去荷塘那儿转悠,才会看得真切。北京清华园里的荷塘到底什么样子,我是至今也没有看到过。我认为,如果谁要真的想看荷塘,最好还是到南方。大家可以放心的在白天去看南昌的荷塘,那里的荷塘不但多,且各有特色。

南昌的夏天雨多,来得快,去得也快。一天之内可以分别在雨中、阴天和阳光下欣赏到荷塘的不同场景,可以近距离多角度感受到荷塘的美。虽然当时因心中有事,情绪略显焦虑,脚步有点匆匆,但却拍了不少照片才离开的。回来后偶然间翻到当时拍的照片,我感觉好像又回到了南昌,回到了那一个个各具特色的荷塘边上......
南昌的夏季比较闷热,至少我停留的那一段时间里,亲身体验了那里每天几乎都要下几场雨且晴天和雨天频繁切换的天气现象。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在我们北方珍贵异常的香樟树,在南昌当地却因为具有易繁殖、生长较快、耐烟抗风、寿命长等特性,据说在汉朝之前就已经就已广泛种植,成为当地的的乡土树种,并成为南昌市的市树。在南昌,目光所及,几乎到处都是香樟树。说江西财经大学“香樟绕湖长,莲藕满池塘”是非常形象的。在几乎70%被香樟树笼罩的南昌各大学校园里,荷塘虽然多且美,但是都不太大,站在荷塘边上的任意一个地方都能把所有的美景尽收眼底,移步换景,美不胜收。不同的时间去同一个地方能看到不一样的景色,心中的感觉也不一样。

早晨,薄雾把华东交通大学的荷塘披上了一层薄薄的朦朦胧胧的白纱。一座小桥把荷塘分为大小两个部分。站在在小桥上,可以看到较小的那一部分荷塘里也许是肥力明显更足的缘故,厚实的荷叶硕大且颜色墨绿,叶心处暂存了一汪汪晶莹剔透小水窝,一粒粒的水珠像颗颗明珠不定时的从叶面上滚动下来,汇聚到那小水窝中,像一个个大小不一的镜子,随着荷叶在微风中滴溜溜地晃动。微微泛黄且粗壮已经远离水面的叶茎立足于水下的淤泥之中。源源不断的为硕大的荷花、荷叶输送着营养,让略显拥挤的荷塘显示出旺盛的生机。有的单独傲立、有的三五结伴的即将开放的荷苞与莲蓬披着翠绿色的外衣,在晨光里随风摇移,富有诗意。
中午的阳光照晒着荷塘,一朵朵荷花站在塘中。粉白相间的荷花的纹路清晰让人心醉、红白相配的芙蓉花红得似火瞬间点燃你的激情、象征着权威与富贵的黄色荷花花体在阳光照耀下脆黄透亮,白莲花的洁白柔嫩会让你在看到她的一瞬间就能收获一颗宁静的心。一朵朵荷花在荷叶丛中次第开放,在墨绿色硕大的荷叶簇拥下,美丽、妖娆。

几朵莲花骨朵儿从荷叶中冲出来了。有的是将要开放的花苞,胀得一个个像马上要裂开似的成熟的桃子竖立在水面上;有的像是害羞的小姑娘迟迟不肯露出自己最美的一面,含苞欲放,好像只要轻轻一触摸,它就会绽放出笑脸来;有的只开了两三片花瓣儿,蝴蝶和蜻蜓立在上面欣赏着美丽的荷花;有的却尽情的开放,好像想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给世人看。
一朵盛开的纹路清晰的淡绯色荷花花瓣全部展开了,就像是观音的宝莲座。花瓣中央,有一个嫩黄的小莲蓬,一两只辛勤的蜜蜂在嫩黄色花蕊上飞来飞去。
一个饱满的莲蓬挺立在荷塘中,它不再是嫩黄的了,变成了深绿色。远处飞来一只麻雀站在碧绿的莲蓬上明目张胆的采食其果实。旁边的一朵荷花,刚刚开放,紧挨着。一阵微风吹来,荷花在池中翩翩起舞。

红花要靠绿叶衬。江西师范大学显微湖四方塘湖边上墨绿色的肥厚硕大的荷叶出水很高,像撑开的大伞,绿得干净,绿的厚重绿得清爽怡人;站在湖边的石头上照相才能压住湖中荷叶的等头,否则,你只能屈居于她的叶下,被动地让那荷叶的秆茎做你身后的背景,小一点嫩一点的荷叶像绿色的纸片一片片挨挨挤挤,在微风中争着出头,争夺着阳光,层层叠叠,一摇三晃。一阵微风吹过,荷叶在翩翩起舞。而池水像一面镜子映着她优美的舞姿。荷花安静地立着像是观众观赏看表演。我认为,在这里似乎应该最能找到想象中北京清华园的荷塘的感觉了!
夜晚的荷塘,天上皎洁的月亮,散发着明亮的光芒。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朦胧了月光,朦胧了池塘,朦胧了池塘边的小路和树木。叶子和花儿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象笼着轻纱的梦。知了、蟋蟀、青蛙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动物在高声合唱着,把夜晚的荷塘变得热闹极了。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这写的本来就是南方荷塘的美景。南昌的荷塘,去看上一次,今生今世就再也难以把她忘怀了。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大山,本名李虎山,河南陕县柴洼人。诗文业余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