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陆永兰,女,汉族,祖籍,上海市崇明区。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退休前,是上海浦东一所中学的语文教师。于2017年2月退休。爱好文学,喜欢写作,一些散文和诗歌发表于《解放日报》、《劳动报》、《老年报》、《杨浦时报》《崇明春蚕》等。
黄昏时分
陆永兰
傍晚,暑气在黄昏中渐渐消退了,西天也悄悄罩上暮色的晚云。一阵阵凉爽的风吹来,给人送来沁人肺腑的快意。小区公园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椅子上,几个阿婆各自抱着孙儿坐着,孙儿还小,不吵不闹,葡萄似的眼睛滴溜溜地转,看来往的车辆,看小哥哥小姐姐的踏板车在广场上飞过来飞过去。
一位年轻的爸爸蹲在儿童车前,逗着11个月大的女儿玩,童车旁还有一个邻家的小女孩,两个孩子为一个塑料瓶争抢着,惹得小爸爸哈哈大笑。一会儿,小白兔玩具里传出好听的音乐,坐着的小女孩和站着的小女孩都和着节奏摆动着身体,小爸爸又是一阵快乐的笑声。
广场上,一个大姐姐抱着一只小灰兔,几个七八岁大的孩子手里都抓着一把青草争先恐后地想喂小兔子,小兔子却闭着嘴。“小兔兔害怕呢,你们看,它全身发抖呢!”大姐姐爱怜地摸着小兔子的耳朵说。
一个头发灰白的奶奶,在运动器械上用力蹬车,她穿的是一条白底蓝花的裙子,一阵风吹来,裙子的花边轻扬起来,给身下的“自行车”装饰了一抹妩媚的性感。
水泥地上,两个五六岁的孩子正玩得开心。他们俩采来了很多三叶草,一个说:“看,我的草变成了六叶草!”另一个说:“看,我的草是九叶草!”原来,他们非常小心地用手撕开叶面,撕开越多的越骄傲,各自创造着新的草花名。
一个清洁工爷爷手握着大扫把,哗啦啦地把广玉兰金黄的落叶扫进簸箕里,天气热,前胸后背的衣服都是湿漉漉的。一个女孩子正在玉兰树下学跳绳,老爷爷的扫帚划过一根小树枝,停下来,帮她一起数:“……21,22,23,24……”
塑胶跑道上,有的在快跑,有的在快走。
这个黄昏,降临的不只是暮色,更多的是安宁和温馨,是光阴纷纷扬扬的浪漫,是时间丝丝缕缕的醉意……
【今音评论】
从夕阳中看到希冀的做法
陆永兰的散文《黄昏时分》其中对应的是人物的触景生情。也就涉及到了这篇散文的受众面的不同所指。有关黄昏的主题的散文看了不少,但这篇散文的特征是在观察事物中突出了人物的特写。
这其中的好处是在人物的细节描写上,从人物动作、人物发饰、人物的特征都能够予以归纳和借鉴。散文以段落来布局的形式是以不同的人物来安排和承接的。于是,就某一段内的细节放大,能够更加把握人物的情绪和思想等,就要比其它散文富有定力,这个定力的布景和移景的速度不是很快,而是以匀速在逐渐发展散文的结构。
其笔法的意图也就略显出能够尊重题意和人物的要求来状景描事,着重把握好了黄昏这样的节奏和人物的心绪。于是,文章内在的铺设与人物之间同时也在形成对比,是为了不使这篇散文的节奏过分陷入冗长,因此文章用孩子来充实进去之后,就把黄昏之意的所含有的能动与希望等元素结构进去。
这时候的文章结构在内部就达到了平衡。另外,从文章人物在每一段的视角转换中,所能体验得到的还有人物的心绪也在转换,由心绪来调度景物与人物做法实属个案的次序,模仿不了。
于是,可以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说法,来印证这篇文章的道理,就是散文人物对生活与前景的某种向往、憧憬、希翼等。这时候的“醉意”是实质性的了,而不是虚无缥缈的空穴来风。这篇散文的价值在这个地方。
评论作者简介:今音,王荣根,出版长篇小说15部,评论25部,中短篇小说选、诗选各1部,合集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