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莫燅珠

【导语】兵风浩荡情潮长,诵古咏今话沧桑。有感而发酌佳句,遣词调字铸律章。
作者简介:孙德江 ,网名德音如江,陕西宝鸡人。1972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2014年军队退休。近年有纪实散文《岁月当歌》和四部诗集(含合著)出版,创作格律诗词千余首。现为郑州诗词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和“铁血狮群”诗社成员。

七律·北首岭(新韵)
莽林夹水漫高塬,深窖坡边布满滩。
篝火灰温存祖脉,茅屋柱冷示先寒。
七千冬夏沧桑泪,一统山河黎庶安。
岁月悠悠风雨在,艳妍过后又云烟。
题记:北首岭遗址为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7150多年,位于宝鸡市金台区金陵河西岸。
七律·炎帝陵(新韵)
常羊山木气荫森,秦岭云烟绕古坟。
石栅盘龙行墓道,玉桥碧液映陵门。
千秋农种始炎帝,药草九州续祖根。
姜水茫茫东逝去,一杯浊酒祭先人。
题记:炎帝陵位于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的常羊山上,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主要场所。相传炎帝生于宝鸡姜水,葬于常羊山上。

七律·金台观(新韵)
树荫掩路叶遮天,一步一阶上翠山。
道观旌旗妆至圣,信徒香火拜神仙。
平塬先烈碑奇少,闹市泥佛庙复繁。
渭水有情滋大爱,何容虚幻妄人间。
题记:金台观位于宝鸡市金台区北坡,建于元朝末年,为明代道士张三丰修道处。
七律·大散关(新韵)
林荫叠嶂挤青天,沟壑云生漫古关。
千载石门凝铁血,七十战火断弓弦。
蜀途兵甲无行阻,秦岭蛟龙已越攀。
姜水甘甜游客喜,碧空新月照苍山。
题记:大散关,为周朝散国之关隘,位于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姜水岸上,自古为 “川陕咽喉”。据史料记载,大散关曾发生战役战斗70余次。

七律·渭河(新韵)
渭源自发向秦东,越岭翻岩气若虹。
千里琼浆滋沃土,万年玉体助民生。
爱出陇界山川翠,情溢潼关母子逢。
鼎力巨龙腾跃起,神州无处不春风。
题记: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全长818公里,流域总面积13万4千7百多平方公里。
七律·周公庙(新韵)
古松蔽日凤凰山,制礼周朝柱碧天。
唐祖仁心修祀庙,德昭姬旦享花篮。
玉尊玄武消疾病,御笔清泉煮饮餐。
千载春深祈子会,惯将希望寄先贤。
题记:周公庙位于宝鸡市岐山县城西北7多公里的凤凰山南麓。唐武德元年 (618年),为 纪念西周政治 家周公姬旦而修建。
七律·石鼓山(新韵)
厚土春秋若许年,面天石鼓始为观。
翠峰秀水相辉映,负暗抱阳亲自然。
远刻铭文扬狩猎,古碣奇字记宣言。
史传书篆功足伟,悠久陈仓看此山。
题记:石鼓山位于宝鸡市区中部渭河以南,是秦岭北坡的浅山余脉伸入市区的一块丘陵台地,因曾出土春秋时期的文物石鼓而闻名。
七律·法门寺(新韵)
扶风厚土有佛缘,寺院法门誉漫天。
指骨一枚千载觅,十方信众万邦观。
皇家迎送用心苦,百姓传扬得益艰。
经卷巨丰终避世,何及卡尔短宣言。
题记:法门寺,又名真身宝塔,位于宝鸡市扶风县城北约10公里的法门镇,有 “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唐初改名法门寺,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人们仰望的佛教圣地。
七律·凤翔东湖(新韵)
雍州无变祖先城,风水长从厚土生。
瑞凤飞来图品饮,良官寓居建劳功。
东湖岸柳拂平镜,西府衙门施法明。
一片碧波观社稷,千年公益慰民声。
题记:东湖,位于宝鸡市凤翔县城东南隅,古称饮凤池。相传周文王元年,瑞凤飞鸣过雍,在此饮水而得名。
七律·龙门洞(新韵)
昆仑云彩南山收,秦陇齐肩仰巨头。
幽洞寒潭藏紫气,银星朗月照悬楼。
龙门圣地峰峦秀,名道祖庭香火柔。
避世总嫌违大爱,岂能痴信忘闲游。
题记:龙门洞,始于春秋,建于西汉,盛于金元。是道教龙门派圣地,教祖王重阳、教主丘处机修道处。

七律·青峰禅院(新韵)
秦岭深山状若花,天生莲座住佛家。
五峰寺院锦幡艳,一坳僧徒烟火发。
南北王朝初建庙,大唐皇室后喧哗。
关中名刹古今盛,多少求签真验答?
题记:青峰禅院位于宝鸡市太白县东北鹦鸽镇境内。青峰山系太白山北部支脉,依禅院所在位置。据史载,南北朝时期初建禅院,盛于唐代,为唐皇室进香朝佛之名寺。
七律·武城山道观(新韵)
塬角相迎两水川,坡腰古刹树荫间。
北伐武侯夺石寨,西征太宗歇土山。
外埠大学逃难地,本城政府暂居官。
乡村校舍已迁去,佛道楼阁做景观。
题记: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中原,攻占了千河西岸的石鼻寨,后人遂以诸葛亮的封号 “武乡侯”称石鼻寨为武城镇,称此山为武城山。
七律·宝鸡南山(新韵)
峰刺云霓遮日曛,岩叠沟壑阻风侵。
猿哀壁峭攀无路,鹰畏巅高飞有晕。
一岭北南分地界,四时寒热共山身。
霜天万类和谐处,更佑神州守祖根。
题记:宝鸡南山,为西秦川塬与陕南山区的界山,也是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还是清姜河与嘉陵 江、嘉 陵江左岸支流与沮水河,以及褒河一些支流的分水岭和发源地。
七律·文史秦岭(新韵)
混沌晨光崛大山,翠微万类尽非凡。
隐幽老子琢经玉,凭险秦皇一统天。
暗度崎岖刘汉伟,盛修寺观李唐安。
文星千百笔长颂,今古中华根脉连。
题记:秦岭,乃中国龙脉,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父亲山。老子在此处的密林幽洞中著成 «道德经»,与儒家思想一起,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高峰。倚靠秦岭的秦王朝,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伟业。

七律·贾村塬(新韵)
关山南下渭河边,回望平塬漫紫烟。
左右两川夹岸走,高低四路绕坡盘。
感思远祖功封地,慨叹今孙业弃田。
天道轮回多不解,清茶慢饮笑闲谈。
题记:贾村塬,南临渭水,东西两边分别为千河与金陵河。这块塬地,即古籍上称之 “西平原”,属周平王赐给秦襄公的 “岐以西之地”。
七律·西营村(新韵)
北起长塬南望山,千年根业勉居安。
辛劳先祖几多泪,质朴后生一瘦田。
播获稼禾行远去,惜别老小不知年。
每闻孤雁悲鸣过,常把乡愁布满天。
题记:西营村,位于贾村塬上,距北首岭遗址直线距离最近的一古老村庄。
七律·扶眉战役(新韵)
秦岭云飞渭水扬,硝烟翻滚漫山梁。
关中战火驱魔鬼,西府苍生迎曙光。
一野雄师刀剑利,顽敌二马士兵慌。
大军西进解民困,且看城乡喜庆忙。
注:“一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二马”,国民党军的马鸿逵、马步芳部队。

题记:扶眉战役,全称扶风、眉县战役,是指在解放战争时期的1949年7月10日至14日,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陕西省扶风、眉县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进攻作战。

七律·党崇雅(新韵)
蟠龙塬上树林青,厚土滋培柱栋公。
志愿末朝扶厦倒,勤职新代辅君明。
汗滴法律修文案,怜向苍生慎罪刑。
常愧玉瑕曾二主,鹃失啼咏告心声。
题记:党崇雅 (1584-1666年),明末清初宝鸡县蟠龙乡人。明天启五年进士,官至户部郎。被列入中国历代名相录,为明清时期宝鸡政治地位最高、历史影响最大的文化名人。有著名诗集 «鹃失啼»
七律·李达(新韵)
早年行伍觅公平,前线回戈向日升。
西战潇湘开路勇,东征三晋抗倭诚。
勤职诸葛四十载,辅佐元勋五位英。
孤胆敌营说利害,和谐虎帐睦真朋。

题记:李达 (1905-1993年),原名李德江,宝鸡市眉县横渠区崖下村人。早年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后考入冯玉祥的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排、连长。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工农红军连长、师参谋长、军参谋处 处长、军 团 参 谋 长 等 职,参加 湘 赣 苏 区 反 “围剿”,参与创建湘鄂川黔苏区和长征;作为参谋长,他曾协助、配合和共事的军事指挥首长有五位后来成为元帅。抗美援朝期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1954年11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副部长兼计划部和监察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2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93年7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七律·老兵聚欢(新韵)
又到军节聚老兵,手足相会似家庭。
满堂华发笑残月,举座童颜唱壮声。
浮世未消征远志,暮年更重戍边情。
巡杯环顾慰夕照,观剑拂尘寄后生。
七律·雨夜思(新韵)
夜雨幽思戍伍行,万丝眷念入边城。
春温曾助韶华翠,寒冽休残壮志雄。
匣内剑锋存士气,案头笔墨吐心声。
风雷滚滚纵嘈噪,难动红尘一老兵。
七律·建军节感怀(新韵)
一声霹雳裂长空,喋血黎明举剑锋。
劲旅掀波涤腐朽,平民掌印享新生。
安舒忘战滋贪将,烽火临然思义兵。
恶浪邪风休蠢动,巨龙腾跃踏涛行。
七律·老营怀古(新韵)
走马河西戈壁滩,古今战场忆当年。
高台征将貌生死,张掖屯兵沐暖寒。
黎庶武装魂魄在,大国基业脉根安。
环球并未烽烟去,劲旅红旗映碧天。

七律·父亲节吟(新韵)
终南黙立不闻言,先考英魂化做山。
地陷东南峰却在,天倾西北父绝还。
愧为人子失行孝,恨向无常未去寒。
惊见千金节庆日,余思飞远泪涟涟。
七律·塞上迎秋(新韵)
边关草木喜游人,多次西行总似新。
欲饮甘汁掬碧水,将披纱练裹白云。
山前沙海苍茫壮,塞外森林叶色深。
孤雁飞鸣天际远,爽风拂面润清心。
【执行主编】贝拉维拉
【执行编辑】墨染
【责任编辑】刘永国
【本集推送】凤凰古韵四社社长周栋


本刊所发作品著作权及版权归作者所有。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