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辽柳
内蒙通辽二中初二 赵洺实
指导教师‖燕鹰
通辽柳,我喜欢。主要来自于他的质朴,顽强,美丽和情结,其实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柳树随处可见,也许是对家乡的情感,故而我愿亲切地称之为“通辽柳”。
“皮枯缘受风霜久,条短为应攀折频”,由于干旱,通辽还有一种柳树叫“怪柳”,看他一株株、一片片,奇形怪状,看上去有的像奔马,有的像巨龙,有的像孔雀开屏,有的像猛虎下山,只要你展开想象,就能跟眼前的形象对上号,这一棵棵柳树,更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他高大粗壮,树皮皲裂,满身疤痕,即使树心烂空,它也枝叶茂盛,蓊郁苍劲,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更见柳树生命的顽强。无论是在高山,沼泽,沙地,荒原,也无论是肥沃、贫瘠,柳树,他都努力向上生长,力争上游,百折不挠,就像那坚贞不屈的通辽人民,质朴中不乏坚强;勤劳中更显勇敢,彰显的是一种特有的通辽精神。
“只道梅花发,那知柳亦新,枝枝总到地,叶叶自开春。”杜甫的《柳边》道出了新柳的美丽,徐志摩在诗中也赞美道,“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通辽的柳美丽,通辽的姑娘更让人垂涎,这里我联想到从清太祖到圣祖,四代帝王先后迎娶了四位通辽科尔沁的皇后以及十三位妃嫔,留下了满蒙一家亲的佳话。通辽的柳美,景美,人更美。
“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通辽,柳的故乡,这里有手把肉、马奶酒、哈达、安代、篝火……这里无不彰显了柳(留)客的热情,凸显了柳的风采。通辽的柳见证了通辽的情。
如今在通辽的沙地上,到处可见通辽柳,它耐寒抗风,不怕恶劣的环境,寿命长。她质朴温和,更不缺乏美丽。她谦逊,大度,更有她别样的风采。
通辽柳,我爱你。通辽柳,我们都爱你!
指导教师||燕鹰15849521948
2021-08-27


【导师与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