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龚如仲(Ralph)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系毕业。曾任铁道部援建坦赞铁路工作组总部英语翻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部播音员、记者,外贸部中国轻工业品进出口总公司驻美国公司总裁,澳大利亚利富集团驻美国公司总裁,外贸部中国基地总公司驻美国公司总裁,美国TA国际有限公司驻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
有关作品:
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翻译作品美国动画电影小说《忍者神龟》(Ninja Turtles)
台湾采薇出版社出版、发行《岁月如重---兼谈华国锋》(此书已被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美国纽约市市立图书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正式收藏)《东西南北中国人---细谈如何在大陆做生意》《悠然时光》《如仲诗语》《My Life--Family, Career & VIPs》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发行《悠然斋诗文选》《花儿在身边开放》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经典文学网特约作家、台湾采薇出版社资深顾问、奥地利英文网Sinopress特聘专栏作家、欧华新移民作家协会会员、中诗报七室创作者、北美翰苑社长兼总编

《岁月如重》节选之六
出国小组趣事
文/龚如仲(Ralph)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派往世界各地进行商贸活动的贸易小组日益增多。而发生在众多出国小组中间的故事自然也是层出不穷,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让我至今难忘。
(一)“当汤”到底是啥意思
有一天,与我同在轻工总公司共事的老朋友郑处长突然问我:“‘当汤’到底是啥意思?”我按英文词意“城市的商业区”或“市中心”对他解释了。可是听完我的解释后,他说依然“有点胡涂”。于是,他便对我叙述了前不久他在国外访问时所遇到的难忘经历。
郑处长带了一个贸易小组先后访问了英格兰和美利坚。到达伦敦后,小组打算拜访一位重要客户。为了省点费用,小组中一名会开车的成员就向他居住在伦敦的亲戚借了辆车。于是,小组一行四人就在郑处长带领下开车前往客户的公司。由于这家公司在离伦敦较远的另一个城市,而郑处长等四人都是首次访英,所以他们只得一边开车、一边问路。当快到这个城市时,他们就询问路旁加油站上的英国人。那位英国人对他们说:“这个公司在当汤,不难找到。”懂点英文的郑处长一听,当即就武断地对开车的小伙子说:“当汤的意思就是沿着城市往下走。咱们肯定能找到这个地方。”
要知道英文字当汤(DOWNTOWN)是由两个词语组成的,前一个“DOWN”是往下的意思,而后面的“TOWN”是城镇之意,所以郑处长认为的“往城下走”也是因词择意,而“当汤”的确切含义他并没有弄懂。那时侯外贸工作者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即便小组里有人对郑处长的理解心存怀疑,但考虑到郑处长是总公司的领导,他们也不便提出异议。
于是小伙子就一路把车开出了城。可是到了郊外,他们根本无法找到这家公司的所在地。后来又问了一位路人,郑处长这才明白原来“当汤”就是市中心的意思。车子开回市中心后,小组这才最后找到了那家公司。
访问完英国后,小组就来到了美国纽约。
这一回又得先见一家大客户,可巧的是这家大公司也在“当汤”。而更巧的是,另一位小组成员在纽约唐人街也找到了一位亲戚。于是他们就请这位华侨先生当司机,开车把他们送到纽约的市中心。可是,到了市中心后怎么也找不到这家位于“当汤”的公司。司机见状忙问郑处长有无客户的名片,郑处长马上找出名片递了过去。司机一看名片马上就明白了,说:“这个公司在纽约下城的布鲁克林。”郑处长一听又胡涂了:“难道当汤到了美国又变了?”司机解释道:“纽约的市中心是曼哈顿,也叫‘米德汤’(MIDTOWN),中城的意思。而纽约的‘当汤’(DOWNTOWN)是下城,就是布鲁克林。”这一回,无论司机如何解释,郑处长感到他依然如堕云雾之中。所以他回到北京后才问我“当汤”到底是啥意思。
(二)鲜花哪有烧鸡好
上海畜产品进出口公司的小裘有一回在我面前嘟囔说:“美国人不懂中国人的心,花了钱也不讨人欢喜。”我一听大为诧异,忙问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小裘告诉我说,前一阵子他随科长老王到美国访问位于新泽西州的西港公司,公司大老板富劳伦先生亲自到机场迎接。为了表示真诚和友谊,他还专门给贸易小组每位成员都献上了一大束鲜花。可小裘和他的伙伴们收到鲜花后心里并不是很高兴,因为在他们看来,送一束鲜花还不如给每人来个烧鸡。为什么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当时贸易小组出国访问实行的是承包制,国家按规定给予的出国费用由小组自行支配,不再专款专用。倘若小裘等人那天每人都有一只香喷喷的烧鸡,他们既可享用一顿美味的晚餐,还可把该用在晚饭上的银子纳入自己的腰包。由此可见,一只烧鸡远比一束鲜花来得实惠。
听完小裘的一番话,我不由得大笑不已,我赶紧对小裘说道:“放心,下回你们再访美,由我们公司接待,到那时我保证每人一只大烧鹅!”
(三)黄金海岸上的“怪客”
有一回,我带着三个分公司的科长访问澳大利亚,出访的目的是开拓一项新业务。当时我们主要访问的城市是布里斯班,离澳大利亚休闲圣地黄金海岸不远。工作完毕后的第二天正好是星期六,所以我们就决定到黄金海岸一游。
众所周知,黄金海岸是闻名世界的海滩美景。既然是去海滩游玩,我觉得大家就应该上套恤衫、下穿牛仔裤,以一身休闲装出行。然而来自广东的周科长却坚决反对我的建议。他义正词严地对大家说道:“我们是国家派出的贸易小组,是中国人的代表,在国外就必须时时注意仪表、事事严肃认真。”最后他提议,去海滩时每人都要西装领带、一丝不苟。
鉴于我当时刚当副处长不久,资格尚浅,而老周是一位老革命出身的老科长,德高望重。我权衡再三,不想让周科长难堪,于是就勉强接受了他的馊主意。
于是第二天上午,在那片碧海蓝天、风景如画的著名海滩上出现了一番奇特的景象:四个西装笔挺、皮鞋贼亮、手提公文箱的中国“怪客”,穿梭于满是泳衣泳裤的红男绿女中,引来的是阵阵嬉笑,迎来的是怪怪眼光。我一见情况不妙,连忙告诉大家:“赶紧掉头,快速逃跑!”就因为这些,我那次失去了仔细观赏黄金海岸迷人风光的大好良机,真是可惜!
(四)您说英语吗
还有一回,我带了个小组访问法国。小组成员里有个来自外贸部的小伙子,叫小齐,会讲法语。我们一行五人到达巴黎后,接待我们的法国老朋友杜亦杜先生告诉我们:“法国人不爱讲英语,即使他们会说英语也轻易不说。”接着,他一边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硬纸小卡片(卡片上有用法文写的我们下榻酒店的地址和电话号码),一边叮嘱我们道:“一旦迷了路,出租车司机一看卡片便可把你们安全地送回酒店。”
由于我们刚到法国,需要到银行换点法郎现金(那时候欧盟尚未问世,法国的货币是法郎),于是我想请杜亦杜先生派个雇员陪我们到就近银行办理此事。正当我打算这样做时,部里来的小齐对我说道:“不用叫法国人帮忙,虽然我学的是英语,但我的第二外语是法文。”我一听大喜,于是我们五个人步行到了邻街的一家银行。
进入银行后,小齐径直走向一个营业窗口,然后用法文叽里咕噜地对着窗口的一位法国小姐说了一通,意思是“我们想用旅行支票兑换点法郎现金”。想不到那位漂亮的法国小姐竟然毫无反应。小齐一见此况,不由得着急了,立即又叽里咕噜地对着小姐讲了一通。然而小姐依然静静地看着小齐,一言不发。又过了一会,小姐突然对小齐说道:“DO YOU SPEAK ENGLISH(您说英语吗)?”这一问,弄得小齐面红而赤,同时也让我们几个人啼笑皆非。唉,好一个“会说法语”的小齐同志啊!
(五)这儿的面包真的很好吃
我在美国康州斯坦福市工作时,常常接待来自中国造纸业的贸易小组,因为那些造纸厂是通过我所主管的公司向美国采购纸浆和纸张的。有一回,来自江西造纸厂的厂长和他的两个助手到了美国,我自然热情相待。要知道江西造纸厂是个国营大企业,每年都通过我公司采购大量产品,这位大厂长当然是我的重要衣食父母,对他们的接待自然是最高级别的。当天晚上,我在斯坦福市最好的一家西餐厅宴请他们,点的当然是纽约式牛排、波士顿龙虾、阿拉斯加三文鱼和新英格兰海鲜汤。酒足饭饱之后,我出于礼节,客气地问他们这顿饭吃得如何?还算满意否?想不到这位江西造纸厂的大厂长对我说道:“这儿的面包真的很好吃!”
送走江西小组不久,我又迎来了来自湖北的一个“高级”贸易代表团。说是“高级”,是因为七个成员中最低级别的也是一位副处长。由于他们中午才到,行程又匆匆,我就决定在附近的一家汉堡王快餐店(BURGER KING)先让他们凑合一餐。惟恐怠慢了贵客,我还特意为他们每个人都要了双份牛肉的汉堡包。
这七位涵养极好的中国官员当时也没有提出任何问题,他们坐下来后便闷头吃汉堡,低头喝饮料。当大家吃完饭准备离开时,我无意中看了一下桌子,不由得大吃一惊,因为桌子上堆放着那十四个牛肉饼。原来这七位仁兄只把炸薯条和面包皮吃了个精光,而那最美味的牛肉饼却被扔在一旁。我不由得在心中感叹,又一次领略到大多数中国人只爱中餐、不吃西餐的“民族情结”。
(此文选自拙作《岁月如重---兼谈华国锋》之第五章“从商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