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子状元传奇》引发的故事
文/雷道菊
在一次聚会中,著名学者、泰安市楹联学会副会长、东平县楹联学会会长陈守印先生向我推荐了毕长代老先生。陈会长说:“毕先生是我们水浒诗院的院长、《水浒诗刊》的主编,是个有故事的人,我觉得你很有必要认识他。”
五月二十号我见到了毕老先生,但见老先生身着唐装、慈眉善目、清秀沉稳,温文尔雅,说话时面带微笑,给人一种亲切、慈祥、温暖、安全的感觉。经过交流得知,毕长代老先生祖籍是聊城东阿,他在1960年八岁的时候跟随老人工作调动来到东平。在东平古镇州城(当时是县城),他时常听人讲到梁灏、梁固父子状元的传奇故事。他被这个美丽的传说所感动,便下定决心,长大以后要将这个美丽的传说撰写成书,流传后世,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没想到,六十年之后,他真的把这个传说写成了长篇章回历史小说《父子状元传奇》。
毕老先生说,创作长篇小说《父子状元传奇》是他毕生的夙愿,为此,他用了大半生的时间积累素材、积淀生活,又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才得以写完。毕老先生说他感恩东平人民对他的培养教育,他已经把东平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并想在“临走”之前,对东平的父老乡亲有所交待、有所回报。而“父子状元”则是东平的文化亮点,在全国享有很大的知名度。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自产生科举制度以来,共产生过六对“父子状元”,而东平独占其一,这是东平人的骄傲。同时,“状元文化”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亮点,千百年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已经成为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在古代少儿必读的《三字经》中,梁灏占了很重要的部分:“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在文中,梁灏被树立为大器晚成的榜样,号召所有的少年儿童都要向他学习,为国家建功立业。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任何一个媒体宣传《父子状元传奇》,都完全符合当前社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主旋律。因此,大力宣传“父子状元”的故事和状元精神,不仅是对东平,即便是对全社会也有着重大意义。所以,他希望我能率先在都市头条转发,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且能从中受益。
当时我高兴的说:“我特别喜欢父子状元的故事,我小的时候,我的父母也经常讲起父子状元的传说,所以早有耳闻了。我问一下我们的主编李红老师再说吧!” 并告诉两位老先生,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因为爱好文学,和李红老师也是在一次投稿中认识的,是李红老师带我走上编辑这条路的,并且一直在扶持我,指导我。李红老师正义感很强,她喜欢真情实感的文章,我感觉李红老师看到了《父子状元传奇》这部长篇小说,她也会同意的,我尽力和她商议一下。毕老先生看我答应下来了,特别的高兴,特意送给我《父子状元传奇》原著,希望我在空闲的时候能够多多读读它。
毕长代老先生和陈守印老先生都已年近古稀,可是他们两个人却都是精神矍铄,性格开朗,吟诗赋联信手拈来,对东平古今历史如数家珍。我被两位老人的渊博知识折服了,虽然年事已高,但是思路清晰,尤其是对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乃至所产生的影响,都记得非常清楚。看着侃侃而谈的两位老人,我好像找到了两座深山宝藏一样兴奋、激动。
回到家里,一有空闲的时候,我就拿出《父子状元传奇》仔细地看。全书将近四十万字,用简朴自然的笔法描述了北宋时期梁灏、梁固父子通过刻苦学习、奋发努力,从而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考取状元,以及从政以后忠心报国、竭力为民、反腐倡廉、严格执法、尊师重教、尊老爱幼、见义勇为等等弘扬人间正气的感人事迹。该书以梁氏家族四代十几人为主线,连接北宋四代帝王、皇宫后妃、文臣武将、士工农商、三教九流等等数百人物,突出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以及广大民众对和谐安定的期盼。尤其是对梁灏、梁固在处理与君主、同僚、亲属、民众及至案犯、敌寇等等众多关系时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与绝妙技巧,描写的淋漓尽致、恰到好处,给人以启迪。该内容前后连贯、跌宕起伏,具有真实性、艺术性、文学性和传奇色彩。与国家当前发展的方向主流极为相符,我被文章中的精彩故事深深地打动了。记得会面时老先生曾说过,他在写《父子状元传奇》之前是个胖子,等写完之后就变成瘦子了。我当时笑着说,写作还能减肥啊?老先生微微一笑、不置可否。现在想想,这样一部长篇著作真是耗费了老先生太多的心血啊,用废寝忘食、呕心沥血来形容也不过分,甚是为老先生的举动所震撼。为此,我一直为那天会面时说的话感到羞愧。

李红老师听了我对《父子状元传奇》的讲述以后,爽快的答应了我的请求。接着李红老师就指导我,如何申请连载专题,她一直默默无闻的在为我做连载前的前期工作。当我把李红老师同意我做连载的消息告诉毕老师以后,老先生特别高兴,立即成立了一个“水浒诗院五人小组群”,予以配合。陈守印老先生建议用诗文写一个小序,请著名书法家、山东羲献书院陈庆昕院长用楷书予以书写。对于陈守印先生的才华,毕老先生极为赞赏且有诗为证:“陈君美名贯长空,满园桃李颂恩公。江湖人称英雄汉,文坛享誉小旋风。”陈守印老先生是《水浒诗刊》的执行主编,曾经长期担任乡村教师、校长,性情豪爽、仗义执言,擅长诗词、文章、对联的创作和理论研究,著述颇丰,可谓是桃李遍天下,美名誉文坛。毕老先生用这样一首诗来赞美他,应当是恰如其分、名副其实吧。我认为,在文章编辑方面,陈老先生是专家,我只是个小学生,所以他提出的建议,我都会积极采纳,他负责写小序,这是我求之不得的。
山东羲献书院的陈庆昕院长不仅是著名的书法家、还是热心的社会活动家,也是《水浒诗院》五人小组的主要成员,他极其认真地把陈守印先生的小序写成小楷,辅助宣传。陈庆昕院长人品厚重、书法老到,毕老先生对其十分敬重,并多次赠诗示意。其中以《庆昕草书歌》最有代表性,诗曰:“东原庆昕爱狂草,横扫千军势如潮。四秩伴灯执弱翰,五更闻鸡舞长矛。梦遇怀素授秘籍,亲临琅琊观扶摇。十瓮香墨洒金路,万枝翠管架银桥。庖丁解牛自游刃,李广射虎何曾瞄。阴柔好似波涛涌,阳刚胜过烈火燎。公益善行多壮举,亲友求宝遂意讨。众人欲询其中故,一颗初心系紫毫。”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二人的感情是有多么的深厚。 有了两位大师的帮忙,我对做好连载这件事更有信心了。
为了扩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部传奇小说的真实性,我们五人组商量第一站先去州城父子状元牌坊拍照。因为我们五人住的都很分散,陈庆昕院长说:“我的羲献书院就作为咱们的根据地、联络点吧。如果外出活动我有车,我就给大家当车夫。空闲的时候,大家就在羲献书院喝茶聊天。” 在羲献书院喝茶聊天,那可是一种别样的享受,满屋子挂满了陈庆昕院长写的墨宝,带着浓浓的书香味道。因此,大家一有活动就特别愿意在羲献书院集合。

众所周知,今年是我们党的百年华诞,普天同庆、九州共贺,大家都特别高兴。因为五人组中有四个人是党员,续子薇女士尽管还是民主人士,却也信心百倍,举手表示说:“我一直向党靠拢,有什么活动我绝不拖你们的后腿。” 大家都开心的笑起来了。从此以后,只要我们五人组有活动,陈庆昕院长就当起了我们的“车夫”,他虽然比较年轻,却也已经是年近花甲,身体有时也不好。但是他还是乐此不疲的愿意给大家当“车夫”,有时还给大家讲冷笑话,让大家捧腹大笑、开怀不已。
当时正值麦收季节,我家里有小麦收割机,是一年之际最为挣钱的时候。为了不影响我家的麦季收入,我们水浒诗院五人组专门提前一天,到州城父子状元牌坊去拍照。事有不巧,那天却赶上我们成员中的续子薇女士老父亲两周年忌日。续女士是有名的孝女、才女,企业高管、县楹联学会的副会长。为了不影响我们的集体活动,她在给父亲上完坟烧完纸之后,就匆匆的赶到父子状元牌坊来和我们一齐拍照。说心里话,当时续子薇女士的表现让我特别的感动,也特别理解。因为我的父亲也已经去世了,四年来失去父亲的那种痛苦,至今还在萦绕着我。当时我暗暗的下定决心,晚上回去不管多晚,一定要把第一回发头条,告诉续子薇女士远在天堂的老父亲:他的女儿正在做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想法挺简单,可是做起来太难了,因为我没有做过连载,弄了半晚上还是出错。当时就告诫自己不要慌、慢慢来,今天的承诺一定要做到,一定要给续子薇女士父亲一个特殊佳音,以告慰老人的在天之灵。当把《父子状元传奇》引子发了头条的时候,虽然已是深夜11点了,我还是特别的高兴,有一种大功告成的喜悦。
我希望更多的人看到《父子状元传奇》后,能够被里面的故事所感动。我知道现在的人都不喜欢看文字了,于是,我决定把这36回《父子状元传奇》都配上现代音乐,让读者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看文章。于是我让老先生自己多审稿,文章不能有错字,标点符号也要自己检查好,一定及时供稿,老先生都一一照做了。
在连载在过程中,我自己也常常被文章里的故事所感动。当编辑第四回《兄弟入学》之时,提到了著名的名胜景点黄石悬崖。使我对黄石悬崖的回忆油然而生:当时我还是少不更事的小女孩,每年的大年初一,嫂子们都成群结队地去挨家挨户拜年。而按照我们当地的风俗,未出嫁的姑娘是不需要挨家拜年的。所以我们几个小姐妹就相约一块去黄石悬崖玩耍,当时游玩的时候还真的发现有寺院的印迹。当时就很好奇,都说这里肯定有过寺院,有过故事。通过这次编辑《父子状元传奇》,真的印证了当时的想象。现在回想起来,已经有二十多年没去黄石悬崖了,不知那里是否还是像以前那样幽静优雅、谷深兰馨、苍柏林立的光景。
农村有名俗语,叫“争秋夺麦”。说的是麦收期间时间的紧迫性。麦收时天气已经很热了,并且劳动强度极大,每个人都特别累, 我们每天都要忙到晚上十点多钟才能回家。记得在编辑第十回《蟾宫折桂》的时候,晚上回来的太晚了,我吃完饭躺在床上就睡着了,醒来时已经是早上七点多钟了。为了不耽误外出割麦子,我一般在早上四五点钟就起床编辑文章发头条的,可是今天起晚了,我匆匆忙忙的做好了饭对丈夫说:“你去吃吧,我先编辑文章。”丈夫说:“你也过来吃吧,吃完饭你编辑完文章再去地里也一样的,我先到地里去收割麦子。” 编辑文章发头条,是我的业余爱好,基本是没有收入的。丈夫知道我爱好文学,虽然没有收入,依然一直默默的支持我。当我收拾完家务、编辑完文章去地里的时候,丈夫自己已经收割了十多亩麦子了……
在编辑第十四回《教子有方》时,我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曲子,我就念叨给丈夫说:“这一回的曲子太难找了,你帮我想一下吧!“。说完,我又简单的讲解了这一回的内容。丈夫听后笑着问:“用《三字经儿歌》可以吗?” “好!” 丈夫的提示还真是及时雨,让我茅塞顿开,随即把文章编辑完,再配上这《三字经儿歌》的曲调,一听,还真的挺好呢!我夸奖丈夫说:“你太有才了!” 丈夫只是憨厚的朝我笑了笑,算是接受了我的表扬。

每次审核文章感到疲倦的时候,我就想,我仅仅是审稿子,而毕长代老先生是一边想一边写的,他比我辛苦可要多的多了,我没有理由说累。于是,每次我都是精神百倍地编辑文章。在连载期间,毕老先生以我的名字分别用:藏头、隐身及嵌名诗,还有藏尾、阶梯等这几种形式作了十三首诗,其中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水浒英雄雷都头,忠肝义胆道中游。茅庐篱墙菊为伴,良师益友网上求。”看得出来,这是老先生特意用我的名字为我量身定做的隐身诗。单从第一句来看,写的好像是水浒好汉“插翅虎雷横”,但是把每一句的第五个字联起来一看,就是用我的名字写我的事了。正是因为毕老先生这首诗,我们五人组有活动,大家都习惯叫我雷都头了。在我们五人组的不懈努力下,连载就顺利的发表完了,篇篇上红榜,回回是精华,大家如愿以偿、皆大欢喜。
在人生中,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就如同去水浒影视城取景的时候,遇到客服部经理徐娟女士。那是一个性格开朗,待人真诚的东平妹子,一边为我们讲解水浒城的重要景点,一边为我们义务摄影。为了感谢她对我们的大力支持,毕长代老先生为其题诗赞曰:“万里故乡一枝花,水浒城内绽奇葩。笑迎洞宾数家珍,欢送霞客纵天涯。”尽管我不太懂诗,但是却能看出老先生在寥寥数语之中,提到的好几个名人:如“万里”既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万里,“洞宾”指的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八仙之一吕洞宾,“霞客”则是指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论起来应该是徐娟女士的祖先。由此一来就把这看似简单的一首小诗一下子增加了许多文化含量,令人刮目相看。同时毕老先生知识之渊博,用意之深远,亦是令人啧啧称奇、赞叹不已。另外,到梁灏故里拜访时,那些默默守护着梁家祠堂、梁家坟莹、沉默寡言的梁家后人,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我们五个人,我与他们四个人之间见面最多的也就三五次,可是大家在一起的那种融洽、那种默契,如同交往甚久的老朋友一样,大家的想法在此时此刻不谋而合,就是想着在网络这个大平台上把《父子状元传奇》完美展现出来。把东平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播出去,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出去。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就像歌里唱的那样,还没有感受年轻就已经老了。如今,我也已年近半百,有幸认识了毕老先生,我一直被毕老先生的三句话所感动,第一句:一次握手,终生是友;第二句:没写书之前是大胖子,写完书就变成了瘦子;第三句:功不可没。毕老先对五人组的四个成员评价最多的都是功不可没,在众人面前对我说的这句话最多。其实,我在心里一直想对老先生说:您才真的功不可没,您用大半生时间收集资料,耗费了多少心血才完成了这部巨作啊!我也就是尽了点微薄之力而已。从您的这三句话里,让我懂得了,做人要诚恳,做事要专心,更要懂得感恩。有幸连载《父子状元传奇》应该是我一生中做的最有意义的事,连载中的点点滴滴,都将成为我以后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
作者简介
雷道菊,女,1972年生于山东省东平县老湖镇涧流村,中共党员,【都市头条】认证会员,编辑。山东省东平县作家协会会员,高中学历。热爱文艺,1996年至今在梯门镇大洼村从事计生工作,梯门镇大洼村文化带头人。 作品多发表于,《都市头条》,《赣雩文艺》《新京都文艺》,《东原文艺》。《东平湖》、《水浒诗刊》刊物上,其中有的作品已编入《东原作家》一书中。
都市头条因您而精彩!感恩相遇【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头条号】【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文学社】【共赏好诗词头条号】【河头店不忘初心文学社】老师们!【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下设16个编辑窗口!如下:【主编.李红】【儒子叟国娇】【向幸福出发编辑部】【蓝天白云】【影子】【真心对你】【荷塘月色】【香】【乡愁】【姜海修】【品墨竹】【你安好我安心】【西门吹雪】【雪冰心】【吴金祥】【雨后初晴】本团队下设31个专题!如下:【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文学社】【河头店不忘初心文学社】【文学范耕净土】【中医中药益寿延年】【共赏好诗词】【美声主播乐园】【专注原创字画】【专注原创歌曲】【专注原创摄影作品】【专注原创对联作品】【唐风宋雨寄君情】【千里与君同】【同醉唐风宋雨中】【有缘千里来相会】【唐诗宋词知多少】【东风送情笛声悠】【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蓝天白云书屋】【都市茅棚】【温馨书苑】【月湖草堂】【闲庭竹韵】【真心诗苑】【荷塘月色】【香】【南湖書香斋文学社】【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清风入心菲】【安好】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感恩相遇【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老师们!自2021.2.22日起本编辑部将免费为身边有团队精神的、有困难的、有利于大众的人和事做宣传!《用行动传递爱,用爱将心相连》此作品配图图片来自于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