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法简史赋

文/屈军强

汉字艺术笔墨连,书为心画照人寰。
书学书道品法书,效古效贤结情缘。
甲骨大篆知其意,记事表功古韵观。李斯秦篆婉丽美,碑刻林立看大千。
笔论造妙法蔡邕,善辞隶篆自流远。
草圣张芝冠军帖,率意超旷佳话传。
高古纯朴赞钟繇,流美人者扬高帆。
文彩涵美蔡文姬,字意娴雅震书坛。
笔阵图中卫夫人,善美使者喜人间。
书圣羲之兰亭序,书扇爱鹅趣多添。

争奇斗胜王献之,悟驰神似笔墨鲜。
内圆外方识魏碑,劲健拙朴如天然。
爨宝子碑别有意,怪异奇趣品字残。
智永禅意尽求变,法度规范遒劲联。
博览经史欧阳询,清劲秀健八诀谈。
君子藏器虞世南,五绝德学辞书翰。
气气闳阔唐太宗,心正气和启福田。
纯正清秀诸遂良,温润似虞美婵娟。
日夜精勤属薛稷,楷化瘦劲推为先。
灼见高远孙过庭,好古博雅书谱间。

张旭书法在酣醉,担夫争道神气延。
无为而为念怀素,自叙帖中狂意叹。
李健李邕名天下,刚直神驰杜甫赞。
雄秀独立颜真卿,壮哉悲哉撼长天。
柳体英姿颂公权,楷书典范气浩然。
君子之风话蔡襄,意贯畅怀富笔端。
我书造意苏轼言,翰韵盈香似美餐。
山谷笔墨扬个性,世代之表布宏篇。
米痴米芾最爱古,苕溪诗卷留雅妍。
剑南诗稿品陆游,豪气笔妙意境绵。

丹心汗青文天祥,成仁取义励后贤。
妙法一世赵孟頫,文人书画竹月观。
中年谢世鲜于枢,以志相应亮笔尖。
尚清秀色董其昌,俊秀洒脱鹤云闲。
师古不泥道刘墉,浓墨宰相映笑颜。
写兰效竹郑板桥,字中傲骨血脉穿。
清代碑学雄强起,借古开今意回还。
一代伟人毛泽东,字传豪迈情怀坚。
白石散之各有好,笔舞吟红出奇险。
中国书法自领悟,传承文化梦常圆。

七古.过程

文/李周省

生命精彩在过程,
春生夏长经秋冬。
万物生存规律在,
享受过程太极终。

作于2021.08.25扶风

秋上千阳天台山

文/吴双虎

处暑刚过,炎日又临,首次登上了位于千阳城北十公里的大美形胜——天台山。
早上八点半,应约在小区北门上车,与市国资评估中心主任、副主任一行从宝钛入口,沿银昆高速向北,不到一个小时,已到了千阳县城。没有停留,直接上了张家原,来到了千山脚下的七一村。察看千阳地方名胜天台山,探寻造福百姓、振兴乡村的光明大道。
村书记姓景,四十多岁,中等身材,豪迈之气溢于言表,一看就是个能人。
稍作休息,便驱车上山。路虽不宽,却也是混凝土浇筑完成,车子快速而平稳。穿过几个村庄,翻过一条小河,径直一条大道的尽头,便是天台山下。
天台山,远看像一个馒头,近看顶上是平的,仿佛一个倒扣的斗。
汽车开到山根,从右侧魚灌而入,行十多分钟,到达一个所在。下了车一看,一下就愣住了。原来,天台山就像是一个∪形的山谷中间,有人独独放了一个平顶金字塔,山的左右是互通的,左边的沟里进去,平平地绕到后面,可以从右边的沟里出来。
右边是洋槐林。这是八十年代退耕还林时栽种的,一层层、一片片,遮天蔽日、满目翠绿。可以想象,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嫩嫩的槐树枝条上,白里透黄的洋槐花,飘散出香甜的花味,荡漾在这一望无际的林海之中,那种清心润肺的畅快之感,当是人生最大的奢望了。再有几只活蹦乱跳的喜鹊,和身穿华贵绒毛衣服的燕子在呢喃之中追逐嘻戏,又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场景啊。
为赶时间,汽车折返向上开始上山。大约又走了七八分钟,来到一个平坦的地方,两座房子挡住了去路。下得车来,满眼都是大小不一的古柏树,我们处在了柏树林中。
这是一座柏树山,都是碗、盆口粗细,但这里的柏树不同在于,一个个直溜溜的,高两三丈,直插云天。
沿一条小路往上走,来到一座古庙院前,柏林茂密,庙在林中。建筑虽说老旧,还有几幢石碑,记述了庙宇修葺的时间和捐款的善人名单。心中在想,这是一种记忆,记载了世世代代的山农们对自然神灵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再往前走,发现这是一座平台。方方正正,四边各六七十丈,庙在台的中央,心里在问,这是一座古老的山城?却又找不到残垣断壁,旧砖破瓦,只好带着疑问在柏树林中漫步,一吐城市中积聚多日的浊气,畅享大自然的慷慨恩赐。
一行九人中,宋主任想,这么美好的地方,要是能打造成一个太极拳培训基地,人们在吮吸无尽氧气的瞬间,舒展胫络、肢随意走,左右盘旋、神定体健,哪将是一个多么美的场景。陈总正是陈氏太极拳协会的副会长,即兴为我们展示起来。顿时,那种愿景就在眼前,自然而随兴,淡泊而雅典,真想一骑绝红尘,千年做树妖。
光阴似箭,眨眼就到了晌午时分。恋恋不舍中,告别了洋槐、告别了古柏,告别了高入云天的天台山,原路回返。村支书告诉我们,天台山及周边地区十分广阔,左边进去,沿千山东行,由西边的沟里出来,至少二十五公里,除了丰富的植物、动物和美丽的景点外,最让人喜欢的,还有涓涓溪流和冒着热气的温泉。
此次行程,宋主任告诉我,围绕天台山的形胜,可否撰写一副楹联,我想简单一点说,就是:
一条大道上天台
两涓溪水润古原
回来的路上,一直在想,这座名为天台山的地方,为什么顶是平的,难道?宋主任说,会不会曾经是一个祭台?祭祀天神的地方!是啊,不管怎么说,这也许就是七一村振兴的重要结点。

漫步静思

文/何俊峰

墨色烟雨的宜君清晨,一路漫步,细细的烟雨中,侧耳倾听清脆的虫鸣鸟叫声。浅秋的玉华宫也多了一份柔美与静谧。山谷清幽中,秋叶醉了,玉华宫也醉了。秋阳普照中,我们来到了丝路玄奘译经的地方,掩映在层层松树中的纪念馆,庄严而肃穆,灰的瓦、白的墙、红的柱、青的地,一饮一啄间,感叹人生。细细感受,院中草木颤颤,不是风动,是那一年玄奘法师译经的律动。
听着梵音呢喃,一件件展品似乎都发出淡黄色的光亮,照亮了院落,也照暖了心田。诗静,人静,心也静,不论独坐禅堂,或是站立于山巅,玉华宫静谧犹如自然之诗。静如空山、栖鸟,禅心静定而慧,慧而心境界远。在巍巍青山间,绵绵秋风里,在唐迹玉华中寻找心灵的放松,远离城市的喧嚣,慢下来,细细品味生活,品味人生。

岁月与茶

文/何俊峰

岁月匆匆,我们风雨兼程,在遇见和别离间演绎着悲欢离合,在高低浮沉间脚步匆匆,留不住时光,握不住青春,许多人许多事,还没有仔细看清楚,就以转身远去。刚要成熟,又要老去,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却是世事无常,时光,真的好不经用。日子越来越短,光阴越来越薄,从起点,到终点,有快乐,有孤独,每一段路有每一段的领悟,走的最快的总是好时光,值得回味的总是走的最急的风景。多少繁华已变旧,多少岁月以变迁,时光像一件旧物件,缝缝补补,却怎么也不忍丢弃,那些远去的光阴呀,曾藏着我们的梦想,安放着我们的青春,充实着我们的记忆。

给自己泡一壶静心茶,在茶香中微笑,在回忆中取暖。那些来来往往的点滴,都是岁月赋予的精彩,庆幸的是,我们不曾辜负时光,也不曾辜负自己。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时间会告诉我们,简单的喜欢,最长远;平凡中的陪伴,最心安;懂你的人,最温暖。感谢那些曾身手相牵,一起走过一段路的温暖,珍惜那个一直陪在身边的人,在晨钟暮鼓的时光里,种花,种树,种清欢,途径岁月,留下爱。光阴,多像一本线装的书,无论经历多少年,轻轻翻阅,书中的字迹虽已泛黄,却依然有感动抵达,愿远行人都看见最美的风景,愿你归来不染岁月风尘。

【北庵志异•散珠】

文/翟功印/2021.8.22

中元日午后众友小聚,书者、画者、茶者、聊者、啖水果者唇舌心指各见所长各尽其兴焉。而一人午间酒未全醒,放浪形骸,故语频而俗,自翰墨丹青论至儒道释三教,其侧李君时有帮衬,待不敬语乍放,李君腕上串绳突崩,佛珠掷地叮叮有声。众人惊之:“其为鬼怨乎?神怒焉?”

北庵居士云:中元日乃鬼节,不宜妄言乱语,神鬼之事虽难明焉,而持敬之心应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