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漫漫长路)
44 尾声 根落关鸡山,周来娣泪流满面
(肖殿群《搏命梅山女》)
年光似鸟翩翩过,世事如棋局局新。
1945年8月上旬,美国军队向日本投下了原子弹;苏联军队在中国东北击溃了日本关东军。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但世界上又立即呈现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垒的严峻态势!
8月中旬,盅啯啯鈱镋(民国政府)抢先与苏联签订条约,以承认外蒙古独立换取苏联支持、换取东三省主权、换取原日本关东军的武器装备和物资储备;而美军却在中国塘沽、秦皇岛等地抢滩登陆占地盘……
苏联一看就急眼了,立即撕毁了已经签订的条约,将东北三省及原日本关东军的武器装备等都给了中共。中国国共两党的军事实力顿时出现了战略大倾斜。
那时,虽然国共两党通过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但是政权问题只有通过暴力手段才能最后解决,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国的内战还是猛烈爆发了!经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大战恶战,胜负已现……
1949年,中共林彪司令员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从东北一路打到了江南……
在梅山山脉南段的湖南城步,西岩西去有西冲,西冲尽头便是关鸡山,而山上又流下一条莫名小溪。也不知何年何月发大水,一块巨石从山上滚落下来,静卧溪畔许多年,人们叫它“大石牯”。
年代一久,“大石牯”就成为当地的地理标记。
相伴巍巍入云的关鸡山,“独胆花枪”周来娣经常在“大石牯”上静坐长思。过去、现在和将来,她都想。但是她始终想不透,这山为什么就叫“关鸡山”?她只是明白了,现在自己已经在这里落下了根,此生再难向远方;梅女搏命队的姐妹们啊,如今你们又在何方?
过去已然不可追,未来只能靠自己。但这时她生命的故事另起一行,又有了新的开头:就在这一年春末夏初的一天,周来娣来到关鸡山下锄豆,突然瞟到“大石牯”上有两个带枪的男人正在朝自己这边张望!
难道有人追杀而来?周来娣大惊!但她佯装没看见,表面在锄豆,心里在划算,而眼睛的余光却在继续监视着。
两个男子交头接耳地商量妥,便留下一人放哨,另一人真的就朝周来娣走了过来!
怎么办?周来娣呼吸已急促,心跳如鼓擂。如果危险来临,自己手里只有一把锄头,如何能对付两个带枪的汉子?
“我得突然袭击,各个击破,争取主动!”她一边暗想,一边假装往土坎下面锄去,想先撤退到隐蔽的地方再说……
“哎――”靠近她的那个男子在打招呼,但周来娣装作耳背听不到,继续弯腰锄她的豆。那男子见周来娣没有反应,竟然走上前去,伸出手就想去拍她的肩膀。不料周来娣突然回过身来,一锄头就向他的脑壳挖去!
哎呀上当了!那人猝不及防,大骇急退,不想一下子就绊倒了。他一时脑筋短路,口不择词地乱叫:“哎呀!白田令!白田令……”
周来娣喝道:“我管你是白天灵还是晚上灵?把枪丢过来!”手里的锄头却扬在半空中停住了:他喊白教官?顿时,周来娣的心念收敛不住,眼里几欲泪飞。但她得先控制住局面:“快!丢枪过来!不然的话,我一锄头脑壳就搒死你!”
倒在地上的男子哭笑不得:“好好好,我将枪给你。周来娣,你千万别冲动,是自己人……”
他还能叫出自己的名字?周来娣心里又是一动,手上却一把抢过那支驳壳枪,“哗啦”一声就推弹上膛,动作十分熟练:“说!你们是白田令什么人?如有半句假话,别怪老娘不客气!”
虽然被土坎挡住了视线看不到,不知道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还是能听出声音不对!那个负责放哨的男子急忙跳下“大石牯”,奔了过来。周来娣见状,一个激灵纵跳而上,用枪抵住了那个倒地半起的男子,并闪在他身后:“别动!”
走过来的男子见了周来娣专业而敏捷的动作以及同伴的狼狈样子,先是大惊,随后就笑了:“周来娣,别开枪,我们是江南别纵队,是白田令的同志……”
心里话:厉害!真不愧是梅女搏命队的“独胆花枪”啊!
同志?那时,周来娣虽然不知道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但她明白:看来他们与白教官真的“是一伙的”……
坐在“大石牯”上,周来娣听他们讲关于白田令和姐妹们的故事,听那些似乎从来就没有听过、似乎又有点朦胧的道理――这时周来娣回忆起一些往事,比如那一次在洞头山,白田令教她“单手换弹匣”的时候,好像真的有什么话想跟自己说啊,只是后来……
原来因为时间紧迫,战斗激烈,有很多想做的事白田令都来不及去做,有很多想说的话白田令都没有机会去说……
白田令来不及告诉她,有一个理想社会,那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地主和资本家、没有黄赌毒,贫苦人民当家作主人;那里消灭了私有制,没有贪官污吏,没有贫富差距,大家共同富裕……
白田令来不及告诉她,那个社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房住;那里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吃鱼吃肉啃猪头、走路苹果碰鼻头;那里饭前葡萄酒、饭后水果糖,开灶可煮饭、开水水自来……
白田令也来不及告诉她啊,我们要砸烂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一根筷子容易断、十双筷子断就难……
听着听着,周来娣就痴了:原来这是白教官想对自己说的话啊……她情难自抑、心如海煮:还有什么,比这个社会更加美好?还有什么,更加值得自己生死相托,为之去奋斗,至死也无怨?
天色已晚,中共江南别纵队的两位汉子走远了。而周来娣仍然沉浸在美好的遐想和憧憬之中,许久许久……
她总是痴痴地想:如果这样的理想真的能够实现、这样的社会真的可以永恒,那该多好啊!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哟,这种善良朴素的情怀,这种许多人都怀揣的信仰与梦想,这种认准道路绝不回头的精神,真的,真的就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唉!时间,只有时间,才能湮灭所有的功过与是非。那时,周来娣根本就没有想到:七十年后,一条腾云驾雾的高速公路将她心中巍峨伟岸的关鸡山拦腰截断了;而那尊牵了肠、挂了肚的“大石牯”啊,也被后人推下了路基、屈饮溪水……
起风了。风吹来砂。周来娣突然就哭了。
她泪流满面……
(全书完)2019.8.1

老娘生是梅山一蔸草,死是梅山一座峰!
《搏命梅山女》后记
也许是因为岁月沉淀,有时连自己都哑然失笑。记得是在2016年我55岁时竟然发酵了一种写“梅山英雄”系列小说的痴想,多么不合时宜啊!而写梅山烈女,却是我病中生起的念头。
农历丁酉年(2017)腊月,写完长篇历史小说《先河》后,我突然重重病倒了。昏迷一周后的半醒时分,湖南邵阳城里春节的气氛已是很浓,而病房的电视里却在反复播放一个百年槟榔的广告。广告里那缥缈在远方的《鸿雁》,那颤栗在小提琴A弦高处让人肝肠寸断的揉弦,却总使我梦萦到梅山上的生离死别。
此后,我脑子里就满是江南水乡的酒肆拳风,满是身临其境、共赴危难的梅山游击,满是大梅山里那群不屈女人的奋不顾身,满是看不见、接不住的梅山先人们的不死豪情……
于是,有一种情怀与念想渐渐染上心头:必须续写“梅山英雄”下一部。
病愈出院,危难再来,而我却写起了《搏命梅山女》。不知为什么,每当沮丧或懈怠时,我总是偏爱那曲唤我醒来的人间来音《鸿雁》;而每当那深沉的马头琴和柔曼的小提琴对我如诉如泣时,我心里又总是充满了前行的辽阔希冀,欲罢不能……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自己最初的构想中,《搏命梅山女》并不是继《先河》之后的第二部“梅山英雄”系列小说;但我不知道在有生之年能否完成自己曾经的构想,或者人生中途这种构想是否会有所改变。反正现在我就写梅山烈女了,且让我心中的梅女,伴我度过这一段人生的灰色时光。
在我心里,当军事偶遇了文学,就野性毕露了;而当文学碰撞了军事,便浸染了几许豪气与粗犷;更何况,还有那段峥嵘历史的挑动呢?我感到自己实在是太渺小了,我根本承受不住这种历史的豪情。
我多么希望能够将自己的笔触伸进那些史笔志墨抵达不了,或者刻意回避了的盲处和细部,使那段残破飘零、散如碎片的历史能够完整而生动起来;我多么希望这段悲壮动人的梅山故事、这种不屈向前的梅山精神,不要淹没在流如资江的历史长河中……
本书参阅了湖南《邵阳市志》等当地各类志书、网络资料和《血战雪峰》(刘柏生、龙标松、谢宏祥)、《邵阳地名志》、《邵阳市政区大典》、《走读武冈》等书籍,此致谢意!书中未能注明出处的配图,均源于互联网,感谢初创者和出镜人!这部小说是以“湘西会战”的真实历史为背景的,故其中的人物和事件,可能与某些史料记载有相同或不同之处,特此说明。
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作出贡献和牺牲的英雄们致敬!
肖殿群 2019年8月1日
崔伟立、孙艺琪-《酒醉的蝴蝶》
(刘海东词曲)
怎么也飞不出花花的世界,原来我是一只酒醉的蝴蝶。你的那一句誓约来得轻描又淡写,却要换我这一生再也解不开的结……
作者授权山径文学社首发《搏命梅山女》。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

肖殿群,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读过大学(中文),修过志书,做过机关职员;曾两度从教,两次入伍,两番从政,两回试商;从军20余年,从政近20年。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山径文学社”创始人之一,第二任社长、第三任主编。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