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固执”的母亲
李菊秀
母亲很善良,善良中带点“固执”!那份”固执”也温暖了不少人。
现在计划生育政策放宽了,鼓励生二胎、三胎。要知道八十年代可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从我记事认得几个字起,我记得每个村子随处可见计划生育宣传标语:“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少生优生幸福一生”、“生儿生女一个就好”……那时想超生一个孩子需要拥有极强的“冒险精神”的!“冒险”怀孕的妇女要东躲西藏,担惊受怕地逃避那些计划生育组织的彪形大汉们的围追堵截。就是侥幸躲过他们那一双双“火眼金睛”,生下超生的孩子,紧接着的“严惩、严罚”将会让好多超生家庭被罚得倾家荡产苦不堪言。八十年代末邻村有一对夫妇因为超生,原本清贫的家庭被惩罚得一无所有,男主人面对嗷嗷待哺的孩子,面对正在月子里休养的妻子焦虑不安的眼神,堂堂男子汉被逼带着麻袋红着眼眶挨家挨户去“讨口”(讨要粮食、物品)。母亲听后二话不说,把家里仅有的两只大母鸡捉过来麻利地放入背篓,再舀一大勺米急匆匆向他们家走去。那家夫妇看见母亲送来的两只“咯咯哒”欢快叫唤的母鸡和一布袋白花花的大米,激动得差点跪地致谢,幸好母亲眼疾手快扶起那对因感动而泪流满面的夫妻。要知道在八十年代我们家也是典型的“困难户”,母亲深知我们家日子的艰辛,知道自己的儿女也眼巴巴盼望着吃一餐香喷喷的红烧鸡肉,可她狠下心来也要为别人雪中送炭,多年后母亲回忆起这件事还会眼泛泪光。

在我们记忆中母亲爱做好事成为一种习惯。记得有一天,我放学回家,大门外突然步履蹒跚走来了一个背着帆布大背包的陌生阿姨,母亲愣了一会马上邀请她进屋,从她们的对话中 ,我们知道这个阿姨是母亲腰疼在医院住院三天认识的一位“病友”,因为阿姨的丈夫酒后家暴,忍无可忍的她,走投无路来投靠母亲。她想在我们家住一段时间,回避一下那火爆脾气的丈夫,等风平浪静后再回家。我们家住房原本就紧张,餐餐都是粗茶淡饭,又添一张嘴,那紧巴巴的日子真的要数着指头过了。母亲看见阿姨那可怜巴巴哀求的眼神,看见她被背包压弯了腰瘦弱的身体,善良的母亲怎忍心把她拒之门外呢?母亲一边为阿姨整理临时床铺,一边唠叨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说着轻松,可害惨了多少人!”面对那位阿姨遭遇的家暴,母亲深感同情。她担心阿姨回去后,他的丈夫依然不知悔改,可怜的阿姨又要遭罪,母亲就像无数的农村妇女一样充当起“和事佬”!母亲坚持劝和不劝离,她一边安慰阿姨,一边翻山越岭徒步去阿姨家给她们夫妻俩做“思想工作”,在母亲辛苦的劝说下,一个被火爆脾气丈夫闹得鸡犬不宁的家庭重归于好。后来,她们家也和我们家一样日子越过越好了。我们还调侃母亲是一位合格的妇女主任人选。

我的父亲、母亲做了多少好事我已记不清了,但,那年母亲背着一个中暑导致意识模糊的同村孩子直往家奔跑的那一幕,我现在回忆起来都还记忆犹新。我的家乡在四川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八十年代末依然是一个“世外桃源”。交通不便,可谓“山高皇帝远”。村民们生病了想去求医,需要翻山越岭步行至少两个小时才能够到达医院。那时通讯、交通都很落后,面对严重中暑的孩子,根本不可能长途跋涉去求医。母亲一边叫人通知孩子家长,一边奔跑着把他背回我们家那冬暖夏凉的瓦房里。只见母亲把新毛巾放进冰凉的水里浸泡后,再放置于这个孩子的头部,紧接着用湿毛巾擦拭他的腋下和颈部。在母亲的一番精心照顾下中暑的孩子渐渐好转。正在水田里忙着收稻谷的孩子父母听说后,鞋子也来不及穿,顾不上满是泥浆的双脚就飞快地跑来。当他们拥抱着孩子嘴里一边说着感谢母亲的话,又说又笑又流泪的那一幕实在难忘!

母亲很善良但也有点“固执”。我们上学那时,她很反对自己的儿女看电视和看课外书籍。担心我们浪费时间,荒废学业。她这种“固执”的想法很难改变。偏偏当时热播的精彩的《西游记》、《射雕英雄传》和当时流行的连环画又太有吸引力,我和弟弟趁父母外出干农活时,就偷偷地看电视,梦想着自己也拥有孙悟空七十二变的超强本领……正当看得入迷时,母亲拿着一条细长的荆条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慌慌张张站起撒腿就跑,母亲佯装在后面拼命追赶,我们也不示弱,放开步子在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上飞快奔跑,眨眼间就跑得无影无踪。母亲只好隔空吼道:“不好好读书,回来挖泥巴!”儿时的我们,在母亲面前快步如飞,现在还真有点纳闷,小时候这么强的奔跑速度怎么没有成为为国争光的长跑冠军呢?
岁月如歌,我把这些流逝的岁月美好的回忆都写进这些歌词里,再回首吟唱这首歌时,里面全是母亲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回忆往事好像很遥远,仿佛又在昨天。


作者简介:李菊秀,四川人,文学爱好者 。爱好文学的我,在广播电台、多家报纸和平台上发表过数十篇文章,并在大型征文中多篇文章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