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天凉好个秋啊》
听老人说“处署阴,烂谷秸。”
这不处署阴了一天,处署刚过,雨呀,就不紧不慢、不大不小,稀稀拉拉下了一天一夜。有点秋雨绵绵的意思了,那秋老虎残存的酷热一时间被驱散干净,空气中夹杂着微微的水汽,迎面扑来,好不凉爽。
天空刚刚被洗刷过,格外的幽蓝高远。云朵白得晃眼,像刚洗净晾开来晒的白毛毯,一块接着一块,一层挨着一层,蔚为壮观。
窗外的树叶残还留着一些水珠,绿得发亮,耀人的眼睛。几只刚才还在避雨的鸟儿,从树的这一枝头,飞到那一枝头,高一声、低一声,长一声、短一声的,还相互应和着,应该在争论着什么,闹腾得格外的欢,还有一两只小猫,也在痴痴地叫着。
我喜欢这秋天的雨后,而这样的时候,往往更渴望一些宁静,也更需要一些幻想。把思绪清空了,什么也不再储存,给灵魂真正地放个假吧,就一个人走一段路,看一场风景。让风轻吹,任叶飘零,听蝉鸣间断再持续,就像是一幅画卷打开又合上,合上又打开……
这时候,我想自己应该得是静下心来灵感大发,洋洋洒洒地一挥而就写下一些应景的文字,或者感慨的诗词,可是抓耳挠腮许久,只冒出一句:“哇操!天凉好个秋呀!”唉!没文化真可怕。
我不由有些汗颜了,同时又有些惶恐,自己之前应该不是这样的啊?品味着朋友圈友友们的情感美文,或情深义重,或哲思连篇,或禅味浓浓,或缠绵悱恻,或慷慨激昂,常常感动不已,拍案之余,自己竟然续不出一句文字。
曾几何时,自己也是多情善感之人,见月就会吟几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听见风声,又会感叹,“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如果还有雨,便是“昨夜风疏雨骤”,或者“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 加上花,“应是绿肥红瘦”,“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年少时读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不是很明白,现在再读读,实在是深刻了很多,感觉分明就是在写自己。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上阙分明写的是年少时候的自己,下阙就是如今的自己了。
作者:孙启营,笔名微信名:春天,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淄博市青年作协会员,淄博市散文协会会员,源县青年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