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更应常走动
杨惠卿
亲戚更应常走动。之所以郑重其事地提出这个问题,是源于同儿媳妇的一次聊天。
儿子是四川成都铁路公安局的一名民警,他们一家三口也就定居在远离老家山西千里之遥的成都。自从有了孙女之后,老伴就一直在成都照看(期间因特殊情况回来过二三年)。现在孙女已上三年级了,更离不开奶奶的早晚接送。而我则在老家给女儿照看着上幼儿园的孩子。客观有因,主观则懒,说实话,几年来也就没有到四川看看自己的孙女。好在当今通讯发达,打个电话问候呀,开个视频聊天呀,虽说也不时地也有。可是这种间接的交流确实很难有血肉相连的那种亲情享受。也正是如此,心思缜密的儿媳妇及时地提出了要经常走动的问题。
其实,在之前我也想到过这个问题。今年清明节,我们东榆林村杨氏家族举行了一次祭祖聚会。因为是首次,回来参加的不是很多,有40多人。但就是这40多人也是你不认识我,我不知道咋称呼你的冏境屡见不鲜。
我们杨氏是迁徙到东榆林村的,分沟西、沟东两系,到目前传承了八代。除村里约近百口人之外,大部分都在外边。这也是村里不知道外面的,外面不了解村里的主要原因。在这次聚会上大家感叹之余决定要重新续编一部族谱,把全村杨氏宗族不分男女收录进谱,以便日后联系交往。但是,由于工程厐大,加之编辑人员系业余时间,而且能力有限,编纂虽在进行之中,但也遥遥无期,不能解眼前之急。
现代社会,人们步履匆匆,想着孩子,房子,妻子,车子,位子和票子。只要是定下神来仔细一想,就会发现在往前走的路上丢弃了最宝贵的东西__亲情。
人是高级动物。之所以在宇宙间数以万计的动物中称之为高级,那就是因为人类不仅有所有动物的生存本能,而且还有思想,有情感,有爱情,还有亲情。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传承中有着数不清的名言警句和励志故事来教育子孙后代。就是僻野乡村也有着类似“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的警示谚语。
对于乡间的融洽相处,我是有着深刻记忆的。我小时候,村里人少吃没穿。就是在那样情况下,亲朋好友及邻里间的相处却是那样的亲密和谐。 家里一年四季是粗粮淡菜,只要是吃个变样儿的就要给长辈兄弟,婶婶大娘送点,让他们也变一下口味。我记得十分清楚,那时虽说家家要养一口猪。由于没有粮食喂,只是喂些粗糠野菜,所以长上一年也就是三四十斤。到了冬月卧猪时,家里要喝猪杂。猪小猪下水也少,但人门子多。老妈和奶奶从上午起就忙着洗山药压粉条。到了中午出锅的杂各是一大锅接着一大锅。而我也是端着一尺左右的小盆子,送了一家又一家,得跑将近一个多小时。再说那美其名曰的杂各,充其量是一盆山药棒豆腐熬成的粉汤,上面再放几块猪下水而已。就是这闻起来有些荤味,吃起来还是素的粉汤,让街坊四邻们的相处涂上了厚厚的情谊。
那时虽说平时生活清苦。但过节也要变着法儿改善一下生活,特别是像过年这样的重大节日,更是要准备好各种各样的吃食。而这些吃食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交往。春节之后就是正月。正月里家家户户要请客吃饭。家中长辈族中兄弟要请,村里干部医生老师要请,交往朋友来往客人要请。记忆中,从正月初二到正月十五基本上每天都要请人吃饭。这种情况在我成家之后,也一直在传承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和妻子在水泥厂上班。虽然说上下班考勤很严,还要照看两个孩子,但只要有机会就要把几个要好的朋友叫过来聚一聚。每年正月大家你请我,我请你,喝酒叙旧,开怀相谈,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时代在发展,我们也从山沟里走出来进了城,从小平房里搬上了楼。虽说距离近了,但交往少了,感情淡了,甚至是连最起码的问候也没有了,偶尔相遇也是嘴对着手机说话,点一下头而已。
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据说还是真事。说一位老兄搬到单元楼住了四五年了也不知道对门是谁。听人说是个领导,老兄的心里就不平衡了。有一天夜里听到楼道里有动静,他从门镜里一看,是三四个人从对门往外搬东西,什么彩电,钢琴,电脑等都是些值钱的东西。看这情景这位老兄就妒意上涌,心里不平:“这肯定是个腐败分子,半夜三更还换家俱,说不定是哪个煤老板送的!”翻身上床睡了大觉。第二天大早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警察。警察进门就问,你昨天晚上听没听到对门有声音?“听到了。我还在门镜里看了看。”老兄实话实说。“看到啥了?”民警又问。“人家在换新家俱,旧的搬下去,新的搬进家。”“什么换家俱?那是几个盗贼偷东西。如果你能叫唤一声,可能对门的东西就丢不了了。”“什么?是贼!”这下老兄也吓出了一身冷汗。事后,虽说他不用承担什么责任,但心里的那种自我遣责还是很深的。
其实,亲戚之间、朋友之间的交往和现代生活并不矛盾。舒适的生活,丰厚的物源,便利的交通和快速的通讯,只能是人与人交往的加速器和融合剂。之所以出现亲朋之间不相往来的情形,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我国八、九十年代的家庭大部都是独生子,一个家庭也就是三口人。二十多年以后,独生子长大成人,他的身边除了老子娘就是他自己,没有叔姨姑舅。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了家族的概念,更淡化了亲情的付出和奉献。再者就是教育。由于是独子,“十亩地一苗谷子”,三代人把精力放在了孩子身上。“含在嘴里怕化了,托在手上怕打了。”而把做人、成人、成才最重要的德育教育抛在了脑后。以至于社会上出现了智商顶尖、情商低下、情谊全无的畸形儿。这种情况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都是很危险的。
毛主席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教育任务。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工作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把下一代培养成为有用之材,不仅是学校的义务,更是家庭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个家庭把亲情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使亲情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脉,在现代强国中更加显现她的温顺,和睦和友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