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2日,由青海省玉树州委、州政府主办,州文体旅游广电局、青海人民出版社、治多县委、县政府承办的“源文化丛书”首发仪式在青海玉树格萨尔王府酒店举行。玉树州委副书记才旦周、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生德应邀出席仪式。


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玉树藏族自治州文化学者、作家文扎先生主编,著名图书设计师吾要先生担任图书设计的“源文化丛书”发行。“源文化丛书”由著名作家于坚的《在源头》,王剑冰的《江源在上》,杨勇的《发现三江源》以及青海作家古岳的《冻土笔记》、文扎的《问道三江源》和唐涓的《江源栖居》六册书组成,作家们从不同角度观照了“源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源文化丛书”以玉树丰富多彩的口头传统、民族歌舞、民间技艺、传统美术、民俗节庆、史诗文化等独特的江源文化为背景创作,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源文化”的特殊价值和意义,旨在深入挖掘、全面展示、大力弘扬江源玉树优秀传统文化。













相关领导、专家与会致辞、祝贺。

“源文化丛书”首发仪式上,受赠单位代表接受赠书。

“源文化丛书”主编文扎从目的、过程、价值和特点等方面介绍了丛书编纂情况:
年轻时,觉得人生很漫长,几乎望不到未来的边际。现在我越来越觉得时间的珍贵和人生的短暂。我却以人生最珍贵的黄金时间段,用五年时间就做了这么一件“小事”。在许多人看来,也许这只是一套装帧精美的散文丛书而已,但我却将她视如珍宝。手捧着由几位作家心血凝聚而成,几十位有缘人共同努力而完成的这套“源文化丛书”,我深深地感悟到“因缘组合”的能量。
2500多年前,一位印度的哲学家释迦牟尼提出了“缘起性空”的学说,六百年前的一位藏族哲学家宗喀巴因感悟到这一理论的绝妙而写出了一首充满哲理的《缘起礼赞》。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再到现代的量子力学,说的无一不是因缘和合的道理。看这套丛书,从著名画家吾要先生构思巧妙的装帧设计,到著名作家马丽华老师的大家之言,再到每位作家的神来之笔,出版社的精心制作,甚至小到文章的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是本套丛书滔滔东流的源,也是缺一不可的缘。
如果玉树州原州长、现任青海省副省长才让太这位智慧的伯乐没有发现“源文化”蕴含的深广价值;如果青海人民出版社总编王绍玉先生,没有看中我们“源文化丛书”的意义所在;如果神奇而充满诱惑的三江源,无缘结识这几位智慧而充满情怀的大作家;如果五年前的玉树州文联主席不是彭措达哇,没有得到他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如果五年前的杂多县委书记不是才旦周书记,没有深夜等待我们“源文化调查团”的到来、没有专门为源文化主题举行县级座谈会,没有派专人一路护送;如果没有像昂旺格列、秋加才仁、江洋才仁、扎多等这样对青藏文化充满情怀的大诗人、大学者们的鼓励和支持;如果没有我的朋友索南尼玛、欧萨、布多杰和阿琼等的全力支持和服务;如果没有杨上青、高屯子、艾若、耿国彪、赵永红等几位知心朋友的一路陪伴,等等,那么,“源文化丛书”的问世是不可想象的。当然,面对今天摆在诸位眼前的这套“源文化丛书”,我们还只能说它是源文化的点滴而已,只是掀开了源文化的一角。如果没有上述曾经经历的诸多“如果”,就不会有今天的“那么”。

所以,我想,“源文化丛书”的首发式,是一个以新书发布为名而举办的一次源文化的盛会,一次感恩的聚会。缘此让我有了一个公开表达我感激之情的机会。
我说到了诸多不可缺少的“缘”,那么,出版 “源文化丛书”的缘起是什么呢?
余秋雨先生说:“千余年的科举制度,使中国文化人的队伍大幅度增长,又使这支队伍永远走着一条以背诵古籍来谋求官职的漫漫长途”。同理,青藏千年的经院制度,使藏族文化人的队伍大幅增长,也走着浸泡“经文”海洋的苦心经营,大多数学人只从古籍到古籍,从文本到文本,只是在做思维游戏,很难有寻根究底的破格举动。
2500多年前的孔子从泰山脚下起步,周游列国十四年;老子出关留下千古绝文;佛陀出走,走向恒河流域的文化现场。三大影响世界历史的伟人,以儒释道的理念影响了千年的中华文明。他们的智慧来自大地,来自行走,来自那火热的文化现场。释迦牟尼曾在《心经》中向世人发出:ཏངྱཐ། ཨོཾགྰཏེགྰཏེཔརསཾགྰཏེབོངྷིསྭྰཧྰ།(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到正确的彼岸去吧!到通达无碍的彼岸去吧!)
文化现场,有活生生的当下气息可供体验,给人以启迪;也有虽处于“人去楼空”的状态,但仍有故事可讲,有足迹可寻。我曾在不惑之年,愈发感觉自己的无知。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曾经苦苦寻找青藏文化的源。翻阅历史文献,探访我国最高学府,聆听智者们的讲演,答案仍是一片茫然。2008年我写完《寻根长江源》时,发觉自己似乎向答案靠近了一些。我们也试图在“源文化丛书”中做了进一步的探索。所谓的“源文化”,其实便是这一主题的画龙点睛式的概念,让文化回归土地,让土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便是我发起“源文化”活动,出版“源文化丛书”的初衷。

马丽华老师的名著《走过西藏》曾经给了我无限的希望和自信。从那时起,我开始关注青藏高原,关注青藏文化,审视自己脚下的这一片热土。从某种角度而言,《走过西藏》是“源”文化最接地气的佳作。玉树已故著名学者、诗人昂嘎先生曾经拍了一部电视纪录片,叫《格拉丹冬的儿女》。那是一部令人震撼的佳作,首次将人与“源”相连接,让人们的目光开始转向了自然的存在状态。尽管他已经仙逝,但是,他的思想和精神却在这里延续。他们是源文化的启蒙者。
从那时起,我潜意识里开始寻根问祖,便在不经意间盼望着朝圣这座耸立于长江源的雪山。在此后的岁月里,我似乎一直在走向格拉丹冬。直到格拉丹冬的冰川还未完全融化的2002年,我终于站在海拔5000多米的冈加却巴冰川前。当我看着万里长江的第一滴水珠滴落大地的刹那间,我仿佛洞察到了人类心灵深处那根深蒂固的“源文化”情结。
汉文化对于探源有着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而“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文化,探“源”几乎是与千年的游牧生活是同期的,对于“源”充满了母亲般的感恩。如果我们人类不以某个概念限定自然的法度,而依照大自然本身固有的状态来讲,整个青藏高原便是一座巨大的“源”,无数个“源”形成了三江源。
探寻到某条河流的源头,其实也不过是自然地理的存在形式。从大地上汩汩冒出的泉水,当我们人类的目光未曾与它相遇前,“存在”在那里早已等着我们。为何有人在黄河源头,从沼泽地里冒出的一支溪流前泪眼模糊,诗情喷涌?为何有人在格拉丹冬的雪山脚下,五体投地,叩首大礼?为何在澜沧江源的吉祥泉,才想起敬天地、赞日月呢?所谓“饮水思源”,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思源”一定是不由自主的,就像孩子思念母亲。这“源”字能启开人类情感的阀门,唤回久已迷失于人类文明的童心。它没有民族,不分宗教,也无性别,甚至不限于人类,能够超越人类自制的樊笼。“源”能“启生人之耳目,穷法度之本源”。
在通天河南源莫曲河的源头,有一条泉水,名曰“切果阿妈”。切果有源头之意。阿妈似乎不用翻译,全人类各民族的语言中都有类似的单词。如此普通的一条泉水,却点开了“源”的密码—母亲。
一切民族,都有一条滋养其文明的母亲河(中国有黄河,巴西有亚马逊河,美国有密西西比河,印度有恒河等)。这母亲乃是万物之源(吾要设计理念中所提),生命之源,文明之源。
我们在源头看到的不仅是江河的摇篮,其实在那里能够寻找到人类的生命之源,神话的原始风貌,史诗的现场演绎,哲学的思想雏形,文明的一缕曙光。总之,那里充满了“源”文化的氤氲和诱惑。
三江源不仅是滋养江河流域生灵万物的“生态之源”,也是孕育青藏文明、“源文化”的天然摇篮,是滋养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母亲河诞生的圣地。因而三江源的生态地位和人文价值超越了“玉树”自身,超越了青藏高原和雪域文化。从生态价值的根源上讲可堪称“生态源”,从人类文明的缘起而言是理所当然的“文化源”。
三江源的文化源自纯净的雪山,发自壮美的山川,浸润神秘的史诗,植根开放的游牧天地,融入深邃的佛门。这里的山川大地形成了特立独行的生态,这里的人民创造了别具风采的源文化,而这里的文化影响了三江源的千年生态,这里的生态维系着全球三分之一的生命及其文明的延续。因此,研究和弘扬源文化,审视和再现源文化,在中华民族大融合、一带一路和生命共同体的当代语境下,如何坚守、发展和承继,为精神荒芜的现代世界,提供回归精神家园的可能线索。在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当今,为充满危机和忧患的当代人类社会提供一种认祖归宗、返朴归真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我一直想用文学的方式,尤其是以散文的形式向世人展现“源”文化的价值及其魅力。缘此,在2017年经玉树州政府的有力支持下,组织发起了“中国人文生态作家团‘源’文化考察活动”,使一批智慧而充满情感的著名作家,踏上了“源”文化的生发现场,他(她)们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观照那充满母爱和诱惑的“源”文化,并以各自的方式表达了不同的思想。





机缘巧合,适逢建党百年华诞、玉树建州七十周年之际,在尼玛才仁副州长的亲切关照下,我们有机会向党和玉树人民献出了这份厚礼。愿中华文明长盛不衰,愿我们的“源文化”走出大山,惠及众生!













在“源文化丛书”首发式举办之际,全国各相关部门及文艺界人士纷纷发来贺词。
喜闻青海省玉树州“源文化丛书”出版发行,这是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一件大事和幸事,谨代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文学艺术界表示热烈祝贺!真诚祝愿玉树州文学艺术事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扎西德勒!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州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赵凌宏(牧风)
欣闻富有自然文学意义和生态书写追求的“源文化丛书”,近日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我谨代表甘南藏族自治州作家协会,向丛书主编文扎先生致以热烈的祝贺!也向丛书策划者、参与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之源,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筹建,成为国内近几年的一件大事,此举也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生态意识,使得众多文艺家特别是青海省文艺家的创作,既有本土文化精髓,又有现代环保理念,尤其是作家们的文学创作,生态环保意识浓烈,处处体现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与求真。因此,“源文化丛书”的出版,正如马丽华女士所言,是“生态书写的一次良好示范”。
祝愿源文化丛书发行会取得圆满成功!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作家协会主席 扎西才让

欣闻《源文化丛书》出版,谨致敬意与祝福。扎西德勒!
——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席 、云南省文联副主席 范稳

欣闻作协召开“源文化丛书”发布会,特向作协和各位作家表示热烈的祝贺!“源文化丛书”作家们从不同角度观照三江源头“源文化”,融合自然与人文,充分彰显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丛书的出版发行具有重要的生态与文化价值,也是玉树州生态文学写作的重要成果!可喜可贺!!
玉树与甘孜山水相连,文化同脉,让我们携手共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继续书写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四川省甘孜州作家协会
玉树与甘孜山水相连,文化同脉,让我们携手共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继续书写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四川省甘孜州文联主席 四川省作协副主席 格绒智美

三江源、文化源,藏汉一家源!真诚预祝青海玉树《源文化丛书》发行会圆满!
——拉萨诗院 田勇
“源文化”是第三极山水、人文文化的另一种表述。祝贺丛书发布面世,希望藉此带动更多的人关注地球第三极的生态文明建设,关爱与第三极生态息息相关的极地周边数十亿计人口的长久福祉!
——旺秀才丹,藏人文化网创始人,青藏生态文明网(筹)发起人,西北民族大学教授
黄河、长江、澜沧江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三江源地区拥有着古代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遗存,形成了特有的三江源文明。欣闻“源文化”系列丛书出版,特表示热烈的祝贺。作家们从不同角度探查三江源文化,观照“源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他们的文字在大地上行走,展现三江源地区的山川景致、人文风貌,彰显了他们对这片神圣高地的赤子情怀。
——徐琴,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
获悉青海人民出版社的“源文化丛书”已正式出版,在此《西藏文学》编辑部致以热烈的祝贺!于坚、王剑冰、杨勇等人主笔,使得这部丛书的品质和高度更上一层楼。这是对江河之源的一次致敬,更是一次深度和广度上之前从未有过的叙写!
——《西藏文学》编辑部

热烈祝贺“源文化丛书”的出版,这是江河之源的文字记录,也囊括了民俗、风景、历史的过往。是一套厚重、凝炼的丛书!
——次仁罗布
喜闻,近日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玉树藏族自治州文化学者、作家文扎先生主编,著名图书设计师吾要先生担任图书设计的“源文化丛书”出版发行,这是玉树文化事业的一件大事喜事,也是三江源头生态文明建设的大事喜事,为其他涉藏省市做出了表率,在此表示祝贺!
——西藏自治区民族艺术研究所所长 努木

苍茫青康藏大地上对地理人文史诗般的书写,给我们耸立起了壮阔磅礴的文字高峰,从宏阔的文字构建中,我仿佛听到了书写者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之情,也体悟到了对自然生态的省悟与体察。大地青藏巍然耸立在那里,而我们又一次在文学的光芒里,仰望蓝宝石一样静谧、肃穆的雪山,那博大超脱、仁慈质朴、岿然宽厚的青藏高地,滋养并提升着生命和精神的高度。仿佛在非同凡响的曼妙文字里潜入地理上和精神上的江源圣地,给我们开启了辽阔中遇见高贵与不平凡的一扇窗子。
——作家 导演 道帏多吉
我觉得“源文化丛书”是近年来咱们玉树地区最好的文化产品之一,这对于宣传三江源,宣传玉树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丛书的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脚踏世界屋脊的实地,眺望三江源青山绿水,用炽热的眼光怀视三江源,感受它的温度,领悟它的内涵,挥洒出对这片热土的激情。丛书把传说与故事,民族与文化,过去与现在.人与自然等融合在一起,寻根追源,以独特的方法、敏锐的思维、宽广的视角和宏大的气度,既写出本土文人的情怀,又写出异地学者不同的慧眼。丛书无论从封面设计、题材选择、图文并茂等方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从作品的内容,印刷的质量和作者团队的构成上看,也是咱们玉树能够拿的出手,亮的出相的佳作。我作为普通的读者,感谢各位专家学者们的辛勤耕耘,更感谢文扎老师给我们读者带来这么好的精神食粮。让我们共同为文扎老师再次登上新的高度顶赞吧!
——亚卓,翻译家

由六本书组成的“源文化丛书”今天正式发布了,这对玉树文化界来说是喜事好事,我在这里主要说一下源文化这个学说和他的创立倡导者文扎。没有冰川雪山就没有“源文化”,就像没有格萨尔史诗,就不会有嘎嘉洛文化一样。文扎作为地地道道的源头人,他创立和倡导的“源文化”,不像马可·波罗和徐霞客笔下单纯的游记或游历,而是源头降生的一个鲜活的生命,在用他身上生来俱有的敬畏自然基因,生命平等基因,感恩世界基因来领悟和谱写三江源头的雪山冰川、江河湖泊、草木鱼虫、飞禽走兽,是文扎对江河源头的情真意切,是青藏高源博大的冰雪文化,赐予了长江源头一个普通牧民的儿子在学者云集、学术林立、学说五花八门的文化研究领域,得以独树一帜,创立和倡导源文化学说,这是江河母亲对源头儿女的珍贵礼物,这是文化信仰对生态民族的眷顾,这是英雄史诗格萨尔的诗性思维中暴发的智慧结晶,这是三江源这片神性土地赠给乡土文化人的灵感锦囊。
文扎创立和倡导的源文化学说,不只是文扎一个人的荣耀,这是我们玉树文化人和雪域高原三江儿女共同的喜庆之事、荣耀和骄傲(为此我要献哈达.......)。文化繁荣和文化自信是新时代自上而下所有文化引领者和文化人士的共同信念和践行目标,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青藏高原藏民族文化……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文化的热爱.......当然,“源文化”不仅仅是这些。洛桑灵智多吉提出的青藏高原是冷源、水源(河流、湖泊、湿地、沼泽)、生态之源、生命之源、文明之源的五源之说。象文扎老师在后记中所说:“江河溯源到起始,那源头便是一切生命的‘切果阿妈’“。历史探寻到原始,神话是历史之源;哲学的发端,与神话相连;充满传奇的神话是信仰诞生的源头;生命追寻到起点,母亲是最后的归宿。一切民族的文明源头,都有一条被称为母亲的江河。这母亲乃是万物之源,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当然,就象马丽华老师在前言中所说的:“源文化的内涵还在深入探讨中,可能需要补充完善。但就其本义而言,是知性的,更带感情,这感情里包含着乡愁,更洋溢着豪迈之情。”
最后我在这里诚挚的感谢王绍玉总编,感谢马丽华、古岳、于坚、王剑冰、杨勇、唐涓等,是你们的帮衬和支撑使得源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和博大。
——青海格萨尔专家、国家级吟诵艺人昂旺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