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力荐名家杨成申老师的佳作《美妮城》「飘舞的剑」(633辑)
美妮城,掀开古代美女将士的神秘面纱
文/杨成申
民国二十三年,也就是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绥化开始修建县公署大楼,就是建在如今北林区政府的位置,当时,小城上下,人心欢悦,一片喜庆气氛。 且说这年的除夕,人们在喧嚣的爆竹声里贴春联、挂灯笼,小孩们结伴嬉戏。城市里,街巷繁华,人头攒动;乡野里,拜年的人熙来攘往,传递出浓浓的世情况味。除夕当晚,在绥化县利民公社前程(城)大队一古城遗址处,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奇闻:人们从远处看到古城遗址处显现出一座巍然耸立的城池,厅堂瓦舍,十分壮观。街道上,人欢马嘶,鸡鸣犬吠,车声隆隆,不绝于耳,十几分钟后消逝。
据说12年后,也就是1946年的农历除夕,这里再一次出现这样的奇观,这一次比上一次还要壮观:东到东王老八屯,西到李清元屯西北,北至后城子,南至尹家店后山,方圆约77华里。只见古遗址处车来人往,热闹非凡,四周几条道路直通古城。古城内宫殿巍峨,楼阁耸立,人影绰约,歌声悠扬,这一次持续了半个小时。 据《绥化县志》记载,利民公社前程(城)大队这块古遗址是金兀术妹妹美妮公主居住的地方。清同治和光绪时,古城墙保存尚好,方形城池边长200米,城墙残垣高1到1.5米左右,周长为800米。在南城墙中间偏东位置,开有一处翁城的城门,直径约30米左右。在其余三面城墙中间位置,各有一个马面,没有角楼台基遗迹。
那么,古城里为什么出现奇观?据科学考证,古代的城墙里多含有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故又称为磁性氧化铁。潮湿状态下在空气中容易氧化成氧化铁,氧化铁可用于制造录音磁带和电讯器材。而闪电恰恰能将电能传导下来,那么,这时的城墙就具备了录像带的功能,如果以后在阴天或者夜晚,就如同录像放映一样,出现当时被录下来的场景。
而说到美妮公主,就不能不说他的兄长金兀术,金兀术叫完颜宗弼,女真名斡啜,又作兀术、斡出、晃斡出,女真族,生于哈尔滨阿城区海沟河畔,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金朝名将,开国功臣。皇统八年(1148年),金兀术在上京会宁府病亡。
那么,美妮公主在绥化这里做什么呢?我们先来听一段历史故事。众所周知,宋高宗赵高继位的前几年并不如意,被金军追杀得如同落汤鸡。公元1127年,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上演,金军南下,直取北宋首都开封城,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北宋众多官员和后宫,导致北宋亡国。而康王赵构因为前去议和,所以躲过了这次劫难。因为北宋皇室仅剩下他这一根独苗,于是赵构在大臣们的拥护下于南京称帝,时年21岁,是为宋高宗,改年号为建炎。可惜当上皇帝的赵构日子并不好过,当时金国得知赵构做皇帝后大怒,便发动了“搜山检海”追杀赵构的行动,想要抓住宋高宗赵构并灭了南宋。由于金兵进军速度快,很快就逼近赵构所在的扬州。当金军杀来的时候,赵构还在宫中搂着宫女寻欢作乐,听到手下报到说金兵离扬州只有几十里,赵构连龙袍和玺印都没有拿就仓皇逃跑,来到南京。
后来,金军强渡长江,直逼赵构藏身的南京城。没办法的赵构只好又逃往杭州,但金军穷追不舍,连下广德、安吉等地,勇闯天险独松岭,于十二月攻克杭州。赵构只好继续逃亡,但是,杭州前方已经无路可逃,于是宋高宗只好亡命海上,金兵入海又追三百余里,赵构在海上漂泊了四十多天才回到大陆,而且还是因为金人不习水战,才没有被追到,要不然赵构肯定被活捉。虽然赵构捡回一条命,但赵构因为过度紧张,从此不能生育。也因为这个经历,赵构也成了历史上最著名的“逃跑皇帝”。在这次战役中,金军跨江南,越天险,搜山川,入大海,无坚不摧,无敌不克,此战振奋大金国朝野。后来金军决定放赵构一马,于是逼迫赵构达成了协议,南宋“割地赔款”,金宋罢兵休战20年,化淮水为界,始称“绍兴和议”。
不过,疑问出现了,为什么金军能够深入中原,长线作战?难道金军在大宋境内长途追击,就不怕北宋的反抗?粮草如何供应呢? 所以说,金军之所以能够长驱直入,背后肯定一定有一个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而这个强大的力量就是美妮公主在后方的绥化积极供应粮草。绥化有一个四方台大粮仓,就是这座大粮仓的存在,通过河道源源不断地向金上京甚至向前线输送着优质粮草,不仅确保了军队的强健,让金军能够长驱直入,长线深入大宋境内作战,而且还保证金国富足的后方通过水路(呼兰河)直接进入松花江,然后运抵金上京,使金国在短时间内快速地发展起来。
800多年前,美妮公主就守护在绥化前程(城)这个地方,她主要负责将前城子、后城子(现在的北林区东津镇境内)和四方台镇三处粮草,通过水路运往金上京会宁府(现哈尔滨市阿城县),现在的张连生屯西侧就是当年美妮公主运送粮草的地方。金戈铁马岁月里,美妮公主日夜操练人马,备齐军需,支援前线。可以说,美丽的美妮公主在绥化这片土地上为大金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美妮公主自小随父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但是,她毕竟是女儿身,也有撒娇、卖萌的时候。
话说有一天,在四方台镇操练人马的金兀术派美妮公主率兵去驻守今北林区张维镇的红都拉山。他和妹妹约定,如有敌情,以狼烟为号。于是,每十里筑一座烽火台(古代用以传递军情的信号,若有敌情,在烽火台上点燃晒干的狼粪,其冒出的烟直线上升,相当于今天战争用的信号弹)。美妮公主每天在这里镇守,虽有美丽富饶的红都拉山供她捕猎,山下又有诺敏河里的肥美鱼虾,可她毕竟是公主,耐不得寂寞,她想父王,想兄长。一日,美妮公主实在是百无聊赖,心想,点燃狼烟看兄长能否真的过来,试他一试。于是就下令手下在烽火台上点火,燃放狼烟。在四方台镇守的金兀术听得探马来报,公主军营方向一路有狼烟传来,定有敌情,于是便在四方台上点将,带兵出征,等到了红都拉山,方知是妹妹试探兄长的“军中戏言”,妹妹见了兄长还撒娇卖萌,这可气坏了金兀术,可怎奈是自己的妹妹,又是父王的掌上明珠,只好怏怏而去。
忽一日,契丹人偷袭红都拉山,人马浩荡,势不可挡。美妮公主立即命令燃火通报兄长前来救援,自己也旋即带兵迎战。再说这金兀术得到禀报,却不以为然,以为又是妹妹在戏弄自己。过了约摸一个时辰,金兀术一想不对,有再一再二能有再三吗?虽然妹妹娇惯固执,还会这般如此的任性吗?这时,探子又报,狼烟再起。金兀术预感情况不妙,急忙点将带兵增援,可当他赶到红都拉山时,大势已去,红都拉山失守,美妮公主已被契丹人所杀,抛尸在诺敏河畔。金兀术悲痛欲绝,把妹妹厚葬在了他镇守的驻地——今四方台火车站东侧,后人立碑为“公主坟”。
而在美妮公主香消玉殒数百年后,利民公社前程(城)大队这块美妮城古遗址出现了很多神奇的故事。
清光绪初年,前程(城)大队有个农民在趟地时发现被犁过的土地里有一个东西闪闪发光,他从土里把这个东西拣起来,拂去泥土一看,原来是一个黄澄澄的小铜马,约有二寸多长,一寸多高,晚上收工回来,他拿出来给家里人看,家里人说,这个小铜马真好看,于是,就在小铜马的鼻子上穿个绳,给家里的小孩挂在胸前。后来,小孩不慎跌倒,小铜马掉在地上并发出耀眼的金光,然后,一道火线跑到大木柜底下不见了,人们挪开木柜也没找到。后来有人说,其实这是一个金马驹。
清光绪中叶,某年的除夕,人们昕到美妮城遗址有小鸡雏叽叽的叫声,有个姓张的农民感到好奇,就跑到古城里,看见一只白光闪闪的母鸡和一只公鸡领着一群小白鸡雏,张某感到奇怪: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这冰天雪地里怎么有鸡雏呢?为了弄个明白,他就向鸡群奔去。看准机会,奋力一扑,有两只小白鸡雏被他抓住。当他从地上爬起来,鸡群不见了,他只好将两只鸡雏揣在怀里回家了,到家后,他向家人说起这件事,可家人们都不信,说:“数九隆冬哪有这种事?”“不信,你们看。”张某边说边把手伸进怀里,可他从怀里掏出来一看,哪里有什么小鸡啊,原来是两个白亮亮的银锞子,用秤一称,每个10两重。从此,张某得银锞的事就传开了。
清朝末年,美妮城地主姜某打发伙计脱坯,几个伙计到古城边的土坑里挖土和泥,挖土时发现一块青石板,他们把青石板掀开,看见一个方石箱,里边装满银锞子,几个伙计正在高兴之时,忽见从古城西边走来一个小伙子,几个伙计怕被他看见,忙将石箱用石板盖好,并坐在上面假装休息。只见小伙子径直朝伙计们走来,到跟前就和他们聊起天来,从下午三点一直聊到落日时分,小伙子才站起来告辞,径直从古城前的柳条通向东走去,瞬间就不见了。伙计们见小伙子已走,忙打开石箱,一看,大家都惊呆了,刚才满满一箱银锞子不见了,大家在箱子底下发现一枚古铜钱,拿起一看,古钱上镌有12属相及“宽永”两个字,大家无精打采,悻悻地扛起工具回家去了。
后来到了民国初年,人们在古城里铲地,铲出一个人头骨,上插3只古箭头。还有人在古城里干活,看见一个碗,等干完活去取,却不见了,传说是金碗。自开荒至今,人们经常在古城里拣到“开元”、“永政”、“宽永”等各朝代的古铜钱。
时间的脚步走走停停,岁月无情地催老了古城,对于我们而言,古城永远是我们一生中不能磨灭的回忆。如今,当我们走到古城边上的现代村落时,感觉天是那样的湛蓝,似乎把白云都映衬得格外鲜亮,河水东去,恬静安详,可我们依然能听到纷乱的声响,奔涌的涛声里分明有将士们在厮杀、呐喊。如今,这些将士们不自觉地走进了历史,又匆忙地、无奈地从历史的烟尘中消失。站在古城遗址上,我们悼念每一个逝去的生命,也庆幸那些战争早已走出人们的视线,无影无踪。

作者简介: 杨成申,1967年生,网名,枫桥边,《绥化晚报》党支部书记、编委、社会新闻部主任。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会员、省灯谜学会副秘书长,绥化市灯谜协会主席,绥化市作家协会理事,北林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新闻和文学作品14部。
主编简介:周光彦(飘舞的剑),贵州省织金人,大学法学本科,世界诗歌网金牌会员,中国散文网会员,贵州作家网签约作家,笔若诗歌网签约诗人,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桃花源主流诗刊精华版编辑,绿土地文学编辑,苏研创作群成员作家,中国乡协孔孟文化研究院客座教授,多家文学网站法律顾问。
平时爱好写作,在法制日报,检察日报,法制生活报,毕节日报,织金报,中国法律援助网,贵州司法行政网,贵州司法杂志等多家报刊杂志网站发表通迅报道、调研文章、典型案例等1100余篇,在世界诗歌网、中国散文网、贵州作家网、笔若诗歌网《北方诗林》《世纪文化专刊》《乌蒙见证》等多家网站杂志发表诗歌600多首。部分作品被选进《新时代诗歌选》、《中国青年新秀作家》、500多首诗上《都市头条》全部成为精华、其中250首成为热点,被60多个专题收录,出版周光彦都市头条精华热点诗选集《生命的印痕》、三人合著诗选《雨水漫过秋》,作品《农村夏景》荣获第七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作品《牵牛花的情怀》荣获第六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银奖;作品《一道亮丽的风景》等五首诗荣获第二期中华经典评选大赛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