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幕电视剧
横山松雪图
编剧 宋仁年
片头字幕,画外音旁白:
竹里寻幽径, 云边上高台。
深山隐古寺, 晨钟惊飞鸟。
这四句诗,写的是一位富商给大林寺题诗赠画的故事,虽然已过去了两百多年,至今却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片名:横山松雪图
演职员表…
1.常州府,墨宝斋门厅。
街上大雪纷飞,路上少有行人。
一群人护围着两顶轿子,由远而近, 踏雪前来。
史贻直骑着高头大马,随后护卫。
轿子在一高院大墙的门前雪地上停下。
护卫人员立即分列两旁伺候。
一位乔装改扮成的京城富商,下轿后来到墨宝斋的大门口,抬头看着门头匾牌。
[镜头定格在门头上的黑底金字横匾上:
特写:墨宝斋
史贻直豪绅打扮,跟在富商身后,一步不离。
一众随从,皆是家丁打扮。其中一人手持画匣在后。
一个衣衫滥褛的僧人,形同乞丐。正靠在大院门厅旁边的雪阶上,倚墙闭目养神,似醒非醒,似睡非睡,浑身上下,都是雪花。
富商看了看和尚,欲言又止,起步往台阶上走去。
史贻直也侧目看了他一下,稍一停顿,随即紧跟富商,踏上台阶进门。
大门打开半扇条缝,探出门僮半个人头张望。见黄爷等人已到,急忙大开正门。
在大门内急急跑出掌柜等人,迎上前来招呼:“黄爷,您今儿个来得特早啊! 里边请! 里边请!
富商等人,拱手致礼,一 一鱼贯而入。
掌柜忽见僧人卧在门外墙角,露出鄙视厌恶神态,欲言又止,转身匆忙追入客厅。随即示意门僮又关上大门。
和尚一侧身, 依然酣睡。
会客大厅内,墙上挂满名家书画。
宾主入座,家人上茶后退下。
掌柜:黄爷,今天您又带来什么墨宝?也让小的们开开眼界。”
正在作画的画人们,闻声四下围了过来,一 一和黄爷等人寒喧见礼。
富商哈哈一笑:“昨日船泊芳茂山下,观景赏雪,回船后就画了一幅横山雪景图,今天一早,特来会访中吴各位墨家高手,听听大家高见!”
掌柜:“黄爷,您每日都有新作问世,真乃画界圣手!墨宝斋已经收藏您的多幅墨宝,不知今日又有何新作问世!”
富商命随从呈上画匣,亲自展开所带的得意之作《横山松雪图》。
画卷慢慢展开,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气势磅礴、神韵十足的松雪图。但不知何故,后面留下一块空白。
众人看了,个个竖起大拇指,啧啧称奇:“此画大气磅薄,有帝王之气概,真是绝了!”
“此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空前绝后的极品之作!”
大家称颂不已:“黄爷此画,当价值千金!”
掌柜看罢:“黄爷,您也是墨宝斋的常客了,今天由我作东,就在这墨宝斋宴厅,让大家陪黄爷等贵客,品酒赏画,一醉方休!”
史贻直道:“掌柜的,黄爷习惯京城的口味,这作东的事儿,还是由我来安排为好!”
回头吩咐随从:“去,把为黄爷备好的饭菜取上来。”
随从甲乙俩人,应声而下。
墨宝斋门厅内外
随从甲乙,打开大门,出门到一轿内,拿出备好的手提盒装饭篮和坛酒,一一放在门前雪地上,和尚巳翻身起来,眼睛盯着两人观看。
俩人又进进出出,忙碌着分次送进门去,
和尚闻得菜香,馋诞欲滴,眼看饭盒菜依次递进,不断随后翘脚向里面张望。
和尚趁没人时,忍不住打开饭盒看看,饭盒还冒着热气, 和尚伸手拈出一块鸡肉放进嘴哩,吃得津津有味。
和尚眼看着饭盒美酒,全都被提进去了,只得又回门旁墙角坐下。眼看即将要开宴了,也无人出来邀他吃饭,和尚便又爬起来在门口徘徊,后来干脆不请自进,溜了进来,悄悄站在大家身后看画。
众人还在指指点点评画,一片溢美之辞,赞不绝口。
突然,和尚开口说话了:“掌柜的,依我看来,此画虽好,却没有画完,而且还缺少了一丝生机,并没有画活。”
众人闻声一惊,一齐向他看来,却见身后一个衣衫褴褛的和尚,正望着大家乐呵呵憨笑。
掌柜恼羞成怒,怒不可遏。跑过来驱赶和尚道:“滚一边去,什么泼皮东西,也来这里胡说八道!你懂个屁呀!”
和尚说:“嗯,我就懂个屁,懂个屁也不错啊,请问你懂屁吗?”
掌柜说:“我不懂屁!”
和尚说:“原来你连屁也不懂啊!”
富商和众人皆哈哈大笑不止。
富商仔细打量了和尚一番,说:“既然这位和尚懂画,就让他给我指点一二。”
掌柜:“老爷,这人不知天高地厚!把他赶走得了!”
富商制止他:“让他看看也好。”
掌柜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示意和尚上前去看画。
富商说:“这是在下拙作,还请师父指点!”
和尚稽首合什:“阿弥佗佛!施主万福!”
和尚围着桌上画图,拿起放大镜,俯身仔细观看,左看右看,就是一言不发。
和尚越看越是紧张,越看越惶恐不安。
众画人围着和尚,不断讥讽,嘲笑,埋怨,责骂。
画匠甲:“你这和尚,真不知天高地厚!你说这幅画没画完,到也罢了。你怎么能说没画活泥?那你到给我们画一幅能活动的画,也让我们大家看看。”
掌柜:“我家世代经营这个墨宝斋,却从没听说有人能把画画成活起来的。”
众人也都点头称是附和着 : "就是就是!"
画人乙催促着:“和尚,你到也画一幅给我们看看!光耍嘴皮子可不行!”和尚放下手中观看画的放大镜,突然惊恐地朝富商跪下说 :“对不起,黄爷,对不起,各位,小人眼花,小人有眼不识泰山,小人一时胡说八道,乞求黄爷饶命。”
富商面无他色,不言不语。
和尚说罢,连连磕头,爬起来左张右望,转身就要逃跑。
史贻直一伸手把他拉了回来。顺手一转,和尚身不由己,转了几圈后,正好跌坐在椅子里。
两个随从,一左一右,将他堵住。
众人七嘴八舌,非要逼他作画不可。
和尚几次站起来想跑,又都被大家拉住摁住,不得已坐在椅子里。急得抱头大哭:“师父啊,徒儿今天闯祸了,徒儿今天没命了!你快来救救徒儿啊!师父你快来啊!”
众人一阵哄笑:“哭有什么用?哭能把你师父哭来啊?你快画一幅活起来的画啊!”
和尚见被四面围住,实在没法跑了,就拱手说:“既然众位非要贫僧献丑,那也行,但我只有喝醉了,才能画出会活动的醉画。”
富商一笑:“来人,赏他一杯好酒。”
随从即从坛里倒了一大杯酒,递给和尚。
和尚一口喝完,又说:“黄爷,酒虽是好酒,但一杯太少,至少要一坛。”
富商说:“这里有一坛酒,正好十斤!只要你喝完酒,痛痛快快地给我们画出能活动的画,别说一坛,连这一桌子酒菜,全都赏赐给你了。”
画人甲说:“老爷,你别上他当,他一定是个成天在外面混吃骗喝的无赖之徒!”
其他画人们连声附和:“定是无赖之徒,根本不会作画。”
和尚说:“要我画也可以,可我要在黄爷这幅原图上作画!”
掌柜一听,开口就骂:“你这疯颠和尚,活得不耐烦了!”
众画匠:“这幅画价值千金,岂容你来糟塌!”
和尚:“那我就不必画了。”
富商说:“既然师父有此勇气,那就请在原图上画罢!”
和尚对富商说:“君无戏言!”
富商说:“决不食言。”
众画人皆说:“黄爷不可,此画价值千金,千万不要给这和尚糟蹋了!”
史贻直说:“黄爷,我相信这位师父,他一定会画好的!”
黄爷额首点头。
和尚朝史贻直感激地一揖,双手合什:“施主宅心仁厚,胸怀宽大,将来定是国家栋梁,朝庭重臣!”
史贻直示意随从,递上那一坛美酒。
那和尚也不含糊,端起酒坛“咕咚咕咚”仰脖子喝了起来,一口气喝了个坛底朝天。
众人面面相觑。
此时的和尚,汗滴如雨,面色泛红,走路跌跌撞撞,已有七分醉意,那提笔的手,哆哆嗦嗦。任凭墨汁滴落在原图画纸上,借着滴落的墨汁,歪歪扭扭地作起画来,不多时就收了笔。只是那片空白处,依然照旧,一片空白。
画匠们围着画,转了好几圈,也没有看出画的特别之处,更谈不上画会活动起来。
大家都觉得受了莫大的欺骗和羞辱,一个个相互对视交流,掌柜则私下努嘴,示意画人们动手,教训和尚。
画匠们挽起了袖子,上前就追打和尚。和尚围着黄爷转圈,画人不敢放手打,却被史贻直制止了。
富商问道:“你画完了吗?”
和尚说:“还没有!”
黄爷:“那你继续画吧。”
和尚用嘴吸了一口墨汁,又端起酒杯喝了一口酒,含在嘴里,撑得两腮鼓鼓的,来到画前,左看右转,突然间张开嘴向上空就是一喷,只见那混了酒的墨汁,纷纷扬扬,象细雨蒙蒙,都落到了画图上,慢慢地演化成一朵朵雪花,飘飘洒洒,随风舞动。那漫天飞舞的雪花,苍松翠竹,群山隐约,果然是活灵活现的一幅横山松雪图,连空白处也是大雪纷飞。
众人大惊失色,目瞪口呆,无不啧啧称奇。
和尚扔笔拍手,径自来到桌前,狼吞虎咽,大吃大喝起来。
不多时,就风卷残云,桌子上一片狼藉。
酒足饭饱之后,和尚就想开溜,欲离开此地。
富商一使眼色,随从立即把他拦住。
富商拍打着画尺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是跟谁学的画?”
和尚口中有食,含糊其辞地说:“我叫思缘,思想的思,缘份的缘, 是大林寺的和尚,我……我是从小跟我师父学的画。”
富商突然哈哈大笑: ”你出家做了和尚,还思念旧缘啊?”
思缘正色道:“黄爷有所不知,佛家讲缘份,万事万物,皆由缘而生,因缘而起,随缘而定!”
掌柜指着和尚骂道:“混账东西,不识抬举,这位爷,你也敢冲撞?你知道这位爷是谁吗?这位爷是刚从京城来的大老板,他富甲天下,连整个常州城也都买得起,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个儿,真是瞎了狗眼。”
和尚恼羞成怒,醉醺醺地说:“你…才瞎了狗眼,你,你,还有你,你们一个个…都瞎了狗眼。我告诉你,整个天下…都是他的。”
掌柜气得七窍生烟,上来就是一耳光,还要再打,史贻直一把抓住他的手腕,方才罢休。
富商疑惑地问和尚:“你凭什么说整个天下,都是我的?”
和尚顺势一跪,惶恐地说道:“皇上当年随圣祖爷到大林禅寺巡视,圣祖爷在大林寺御笔题词:竹里寻幽径 云边上高台,就是思缘在一旁研墨侍候的。那一年,思缘才七岁。”
富商脱口而说:“那一年,朕也是七岁!”
此言一出,众人大惊失色。
一众人皆俯伏在地,山呼: “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个个不停地磕头告饶,诚惶诚恐。
乾隆让大家起身说话,众皆伏地,不敢抬头。
思缘道:“皇上,我师父经常到这个店里,收藏上好的字画。有一次,我师父得到一幅画,仔细观摩后,大为震惊。他曾在护国寺见过皇上的真迹《残荷图》,也临摹了一幅,一对照笔法,竟是毫无二致。方知此画,乃出于圣上之手。我从小深得师父真传,刚才从图中画法笔锋中,也就参透了这幅《横山松雪图》,也定是出自当今圣上之手。”
乾隆哈哈大笑,搀起和尚,感慨地说:“想不到你竟有如此才华,你那师父,想必更是世外高人。朕有一难题,不知你们师徒能否帮朕化解否?”
思缘合什:“皇上请讲!“
乾隆踱着步子说道:“有人呢,给我出了这么一对联诗:深山隐古寺,晨钟惊飞鸟。要我配上一幅相得益彰的画图。只是晨鸟易描,钟声难绘。更难的呢,还是那个‘隐’字,既然隐,就不能露出脊梁片瓦和飞檐,这真是让朕煞费苦心,百思难解!”
众画人听罢, 皆摇头摆手表示:“我等也画不出来。”
思缘说:“如果皇上有心,明天清晨,请带上各位,到横山大林禅寺,喝茶作画,到时我会给皇上一个满意的答复。”
乾隆眼望史贻直,俩人微微额首点头。
5.横山大林禅寺,知客厅
大雪纷飞,满地皆白。
清晨。思缘伸着懒腰,打开庙门。
山门外,乾隆、史贻直、掌柜等人,身披雪衣,头顶笠帽,站在雪地中。
思缘惊喜万分地叫道:“皇上——皇上您真的来啦?”
乾隆伸出一根手指,放在嘴上一“嘘”,思缘心领神会,把一众客人,引入寺院。
乾隆边走边说:“朕闻大林禅寺四字,乃明太祖御笔题匾,果然寺院规模宏大,庙宇巍峨,可怎么院内门前,少有僧众俗人?一片荒凉衰败景象?!“
思缘说: "皇上,您一进寺院, 即是看破真相!"
众人进入大殿,脱去雪衣笠帽,乾隆又问道: “思缘,你师父呢?快去传来,让朕一见,朕到要问个明白。”
思缘闻言,扑通跪倒,哽咽道:“我师父是从少林寺云游来的高僧,法号达能,已经圆寂五年了。”
乾隆问道:“你师傅高寿多少?”
思缘:“一百零三岁。”
乾隆:“已是人瑞了!你师父既已圆寂了,为何当初不告诉朕?你还把朕骗来,到底有何用意?”
思缘讨饶道:“皇上开恩,请让小僧慢慢道来。五年前师父圆寂,把寺庙托付交给了我,我却把心思,全放在了学习赋诗作画上,别人施舍的银两,全让我用于书画收藏,由于疏于管理,弄得寺庙败落,师兄师弟们把所有的字画,席卷一空,全都散去了,寺庙因无僧无众,自然无钱,许多寺殿房舍,已多年未经修缮,眼看就要塌坍了。”
乾隆:“哦,原来如此!”
史贻直:“圣上,臣当年赴京赶考,曾途经大林寺拈香问佛,寺院方丈达能,是个高僧,曾言我将遇盛世明主。”
乾隆:“可惜法师已仙逝,而今庙宇却衰败,真是罪过啊!”
思缘:“我虽无钱修缮庙宇,但我也不想让师父一生的心血,全毁在我的手里,万般无奈之下,才出此下策,因为只有皇上的到来,才能让那些官吏富商,肯出钱修庙,招僧引人,请皇上恕罪思缘,开恩大林。”
乾隆:“思缘,你字画出众,技法湛然。画画已是出神入化,何不卖些字画,筹资解难,以脱困境?”
思缘:“皇上有所不知,怎奈那些书画藏家,因小僧毫无名气来头,为人又是疯颠古怪,不肯阿谀奉承与他们,就是将画白送给他们,也是不肯受的!”
乾隆回头问掌柜: “此话属真吗?”
掌柜低首称是。
乾隆恍然大悟:“原来你们收藏朕字画,不是因为朕的诗画好,而是因为朕的名头大。”
掌柜等人皆伏地谢罪:“皇上圣明!”
思缘: “皇上,皇上,小僧决无此意!”
乾隆转身对史贻直说道:“史爱卿,这思缘因学字习画,而荒废了寺庙,朕不是也因贪恋诗画,而荒废了朝政嘛,朕跟这大林寺和尚, 又有何区别?”
史贻直:“皇上, 朝政并无荒废之事,况圣明此理,知之不睌!”
思缘说:“皇上,昨日出的那道难题,我会给皇上一个答案的。请皇上从后山沿着石阶小径下去,找到半山腰中的登仙台,那里有个一壶泉溪潭,你在那半山腰里等我,就会明白了。”
乾隆闻言,点了点头。道:“且待朕去看看!”
6.登仙台处,一壶泉小溪潭畔
乾隆和随从,一行数人,冒雪来到后山脚下,果然看到了一块大平台, 足有五十平米, 旁边竖立岩石上,写有“登仙台”三个大字。平台旁边有个小水潭,溪潭上面巳结冰盖, 但仍有泉水淙淙,溢过潭面,顺着山径小溪,流向竹林深处。
这时,竹林松荫间的石径小路上,走来一个挑水的和尚。
他不是别人,正是思缘。
他从容地来到溪边小潭,用扁担戳破冰盖, 挽满两只水桶,临挑走的时候,回头朝着乾隆和掌柜等人笑了笑,便径自挑水上山去了。
乾隆目送着思缘走后,吩咐道:“立刻回寺。”
随从不解地问:“皇上,和尚还没给出答案,就这样轻易放过他?”
史贻直用手中马编子在随从的脑壳上一敲,责怪道:“榆木脑袋不开窍,圣上已经知道答案了。”
随从莫名其妙地直挠头皮。
7.大林禅寺,画室内
乾隆回寺后,就迫不及待地让人准备好笔墨纸砚,铺开画图,笔走游龙,如有神助一般,在横山松雪图的空白处, 补上了一幅画。
史贻直看罢,大为赞赏:“大雪纷飞,松竹叠翠,一条曲径通幽的石阶雪路,一直延伸到山腰中的冰雪小溪潭边,登仙台上,几个人正在憩歇,一个和尚正在打冰取水,这说明前面大雪覆盖的山中,必定隐有古刹寺庙,妙!再看那空中杂乱无章的飞鸟,肯定是遭到晨钟的惊扰,而刚刚纷飞而起,此画让人看后,如入仙境,如闻钟声,如见古寺,妙妙妙!”
乾隆得意之情,溢满脸上。
史贻直:“这幅画有声有色,把‘深山隐古寺,晨钟惊飞鸟’表现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真是妙不可言!妙不可言!”
掌柜惊叹不已:“圣上此画。已是无价之宝!”
乾隆幡然醒悟:“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这思缘和尚聪慧异常,技高一筹,寡人有所不及。是思缘给朕上了很好的一课,让朕大彻大悟。朕后悔当初不听爱卿的良言忠谏,只顾学画作诗,游山玩水!置江山社稷于不顾!”
史贻直:“皇上圣明此理,是国家社稷黎民百姓之福!”
乾隆长叹:“朕下不如思缘,上不达圣贤!要是有你和思缘这样的人,常年陪伴在朕左右,朕就会保持清醒,少有差错了!”
史贻直趁机说道:“皇上何不将此横山松雪图,赐给大林禅寺呢!”
乾隆说:“朕亦有此意!”
乾隆说罢,拿起画笔在上面空白处题上诗语:
竹里寻幽径,云边上高台。深山隐古寺,晨钟惊飞鸟。
并在画上题跋及落款处,盖上印章。众皆称贺不已。
乾隆当即宣思缘等僧众进见。让史贻直将此画赐给思缘。
思缘跪接后说:“皇上,思缘…还有一事相求!”
乾隆:“不知何事?”
和尚欲说又止:“思缘,再不敢乱说了!”
乾隆:“恕你无罪!但说无妨!”
思缘:“思缘想把皇上所赐之画,出售给墨宝斋掌柜,将所得之善款,用来修缮大林禅寺,以此中兴佛寺,弘扬圣恩。”
乾隆:“此乃正事,朕予准许。”
乾隆转身对掌柜说:“ 你给他百两黄金,千两纹银,收入此画如何?”
掌柜伏身跪言:“叩谢圣恩!”
乾隆对思缘说:“你和朕也是有缘,朕今再指明你一条财路, 朕走之后, 你可自立一大林书画坊在寺内,每月出售一些书画之作, 以补济寺院费用之需!"
思缘大喜: "圣上有此言, 大林将重辉! "
思缘和僧众叩谢圣恩!
史贻直: "自此大林书画, 必将名垂千秋!”
乾隆:“待你修缮完毕之后,可将新修缮之大林寺,照景画册,送来京城,让朕和史爱卿也能看看!”
思缘 :“善哉善哉!阿弥陀佛!圣上之嘱,思缘谨记心上。”
掌柜:“皇上圣恩浩荡,我等今后定将鼎力资助大林禅寺!”
乾隆转身对史贻直说:“ 朕作为一国之君,不该沉湎于诗词书画之中,自以为是!朕当学思缘重振大林禅寺之志,朕亦应重振大清朝纲,中兴盛世,传朕旨意,明日一早,启程回京。”
思缘伏地泣拜:“思缘祈望圣驾,再次莅临!”
史贻直俯身领旨:“皇上圣明,臣等遵旨!”
寺院山门外。
思缘等僧众及掌柜画人们,在山门前雪地中送行皇上。
山道上大雪覆盖,一驿人骑马正直奔山门而来:“急报!急报!京城急报!”
众人惊愕,皆向驿人望去。
驿人下马后跌跌撞撞,来到寺院山门前, 方才力竭倒下。
史贻直匆匆赶过去,从驿人手中接过驿报,呈与乾隆。
乾隆打开御览,眉锁怒形:传联肓意,即刻回京!
(全剧完)
2020.7.31夜稿于苏华1906办公室
2020.8.2夜改定于苏华集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