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凭吊雷锋
八月,属于军人的月份,也是属于曾经拥有过军旅岁月的爱人的月份,更是值得纪念的月份。夏末秋初,爱人带着我和女儿一起来到抚顺雷锋纪念馆,凭吊雷锋,以对这位伟大的革命烈士进行缅怀纪念。
或许,在当今这样幸福的时代,很多人都在游历祖国的各大名胜古迹或繁华旅游景点。而爱人却带着我和女儿来到抚顺雷锋城,体验雷锋这种平凡而伟大的精神。爱人这平凡的举动,令我和女儿十分感动!爱人此般觉悟与认知,更无愧于曾经的军旅生涯!在我的眼中,爱人仍是一名军人!一名合格的军人!
2014年8月15日,作为雷锋因公殉职52周年,也是抚顺雷锋纪念馆建馆50周年。在这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时间节点,我们三口人为此而凭吊雷锋,觉得意义非凡。
抚顺雷锋纪念馆始建于1964年,园区占地面积99900平方米,园内有凭吊区、展览区、碑苑区、雕塑区、青少年教育活动区和综合服务区。主要建筑物有雷锋纪念碑、雷锋墓、雷锋塑像、雷锋事迹陈列馆等。展馆集实物、图片、模拟场景、高科技演示手段为一体,展现了雷锋平凡伟大的一生和全国军民学雷锋活动的盛况。
我们三口人怀着敬仰的心情游览着庄严肃穆的雷锋纪念馆。一进广场处,是雷锋作为一名学校辅导员陪伴一些儿童的塑像。门口则是雷锋纪念馆园区全景图。接下来是书一样的石刻碑——雷锋日记。我逐一把这些石刻日记拍摄下来存念。
一树树、一丛丛的白丁香花静静地绽放着,仿佛在祭奠着雷锋这位伟大而可敬的战士。清风袭来,香气弥漫开来,散落成雷锋日记的清香。
我给女儿读着那一段段感人的文字。我一边读着那一篇篇日记,一边给女儿讲解。其中,有几篇日记所写的文字令我心灵震颤:
“我懂得一朵花打扮不出春天来,只有百花齐放才能春色满园的道路。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淡定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我们青年人要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道德的人。我们不能忘记了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自觉遵守纪律的精神来锻炼自己。你不管去战斗,去劳动和工作、学习等,都必须遵守纪律。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得有纪律。如果我们没有纪律的话,我们可以想象到,我们的社会将会成为什么样子呢?人人自由行动,社会必然会混乱起来,就像乐队队员们在演奏时不听指挥一样,你干你的,我干我的,一定会弄得杂乱无章,不成音乐了。”
“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迎着困难前进,这也是我们革命青年成长的必经之路。有理想有出息的青年人必定是乐于吃苦的人。”
“我要永远地记住:一滴水只能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我要永远戒骄戒躁,不断前进。”
我们瞬间就感受到了雷锋精神,特别是那种发自内心的无私、宽容、博大、团结、奉献、友善及关爱,化为一种力量,充盈着纪念馆的每一处角落。
我们认真瞻仰了迟浩田将军题签的“雷锋颂碑苑”,以及为纪念雷锋及雷锋精神而题签的每一块碑刻。
爱人默默怀念着雷锋这位革命烈士,女儿被雷锋这种精神所感动着。
爱人再一次给女儿讲解雷锋精神,爱人告诉女儿:雷锋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以及无私奉献、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
是啊,这才是真正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一名普通的战士,从平凡,到超凡脱俗,到最高境界,是生命真正的返璞归真。雷锋,承载着生命的初始和归宿,用心慢慢地累积,靠诚实积淀,行云流水般,把人生的坚韧,达到了坚持不懈的高度,实现了深藏心底的美好。是他内心的博大仁善、空灵无碍,禅意成自然,参透着人生,恬淡着生活。
此时,我拍下了甬道中间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的红色五角星。
我们三人又一同来到雷锋纪念碑前合影留念。之后,爱人静静地走到雷锋墓前凭吊,我看到了爱人眼中闪烁的泪光。我和女儿也静静地随着爱人凭吊雷锋。我们三口人都可以称得上是平凡的百姓大众,我和女儿在爱人的带动下,更愿默默地怀念雷锋精神,怀念那样真诚而具体的年代。
1962年8月15日,是雷锋离开的日子。雷锋作为一名普通士兵,短暂的生命里曾做过许多的好事。特别是他的那本日记,令无数人动容,他用22岁的年轻生命,诠释着信念、无私、奉献与爱,他的精神感动了一个时代,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当今这个时代,让我们怀念他的同时,也呼唤我们这个时代的雷锋吧。
是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粒粒种子可以连成一片片森林”,雷锋与雷锋精神,以这种最质朴、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点亮着思想的光芒,闪耀在人们心中,历久弥新,经久不熄。相信,这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名字,以及雷锋精神,不单单在抚顺,更会在中国的每个城市,成为凝聚人心,升华情感,推动发展的精神力量,并于历经几代人的传承中,与日俱增,也定会继续传颂,更加明亮。
凭吊雷锋,这并不是偶然的事情,这是爱人骨子里的正义与凛然,渗透了岁月,感染着我和女儿,这是真正的浩然正气,浸透了宿命的味道。这样的岁月更似时光书,为了今天和明天,乃至以后的漫长岁月,让真正属于我们的优良传统,最终属于我们的光荣传统,成为人性的最终归宿,这不是过渡,是觉悟,是认知。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才是具有乐趣而充满祥和的生命之旅。
人活着,其实就是一种境界,无论你是平民百姓,还是高官厚禄。任何时候,我们开始或想做的事情,希望都是生命旅程中具有意义或觉悟的。因为这些不受年龄界限,也不受其他事物的束缚,发自心灵的纯净,更不会为难自己。听从心灵的方向,就会清晰人性、人伦、道德。这样的年轮,这样的年华,何时都会盛开。
生活就是一种文字的抒发:“借一盏时光煮茶,时光与茶的斑斑驳驳,就像阳光透过树桠,投在地上摇曳多姿的光影,林间有小溪潺潺流动,青山隐隐,长空不碍白云飞,声过随风,叶落从容。借一盏时光煮茶,心平如水,静若子兰。悲里不失向往与和合,乐里不失聪敏与深刻。在空旷的微尘世界里,清澈透彻,思量庄严。”
2014-8-15修改于毓鸿斋

★作者简介★
梁晓权,自幼酷爱书法、文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蒙古族,出生于七十年代,曾用笔名梁筱荃,毓鸿斋主人,字耀元,号日尧。松原市首届高端智库文化专家,曾担任松原诗刊编辑,松原诗社副秘书长;松原作家协会理事;现就职于松原市文联,现任《松花江》、【松原文联】公众号编辑。
梁晓权,作为毓鸿学派创始人,一直以写——虽不能提高生活的质量,却能提高生命的质量为座右铭,恪守着——唯有读书的过程充盈人生,唯有读书的境界提升形象。还以自己的《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融合于自己的毕生课题《文与字的时光之河》当中,潜心静气于学问之路,在儒释道,以及知行合一的心学基础上,建立了仁恒和贵持的学风和理念。
多年来创作了大量作品曾发表于国家、省、市、县级报刊、杂志及公众号微刊等。近年来,晓权还应邀,不断地为一些书画名家、作家、诗人等,撰写书画评论、文艺评论、诗歌评论,以及作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