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白杨,上海市作协会员,曾出版诗集三本。
《番禺路断想》
——白杨
咖啡和大碗茶碰撞,融合
钢琴演奏着文艺复兴的蓝色浪漫
图案里的黄河,长江奔腾涛涌
邬达克建筑如凝固的诗行
在上海各个角落,熠熠生辉
注目,遐想,仰慕
宛如徐志摩的长袖轻舞
没带来一片云彩
聆听,似乎他们在共同演绎
激昂澎湃的情感挥洒
又如涓涓细流沁入心扉
精典,永恒的爱情
悲欢离合的故事
我在听,在想
与脉脉的阳光在一起
2021年8月24日 于沪上
【今音评论】
感悟不同的心求大同
白杨创作的诗歌都含有心求大同的意识,同样在这首《番禹路断想》当中再次演绎。以豁达的心态来自觉要求,自觉靠拢,这是想法与实践的两个不同的思想层面和境界。活出精彩与否也就在其中表现和体会出来,一个是自身的素质展现,另一个是指读者的大小感受。
其中有不等式,是指知识和消化层面上的差异。是实践之后所反映出来的效果等,从这样的角度去放下架子,主动学习体会,在人的命运走向上会随时调整。这是聪明之举。聪明在主动寻找和学习他人的长处,来保护自身的生命质量,少生病和少跑医院。在这首诗歌当中所能够感受到的是诗歌人物的气势与豁达。
一个民族需要文学作支撑,一个普通公民在有条件的时候,也可以用文学来支撑自己的生命,尤其是老人。在面对和接受社会现实种种困扰的时候,谦虚与好学,更是善待自己生命的好的态度,包括阅读这首诗歌的全部,身在上海,却没有经过番禹路的经历,而外国人的邬达克却遥遥领先于这里的事实,说明了一个由好学方面寻找到的新的生存机会。
在诗歌中也有新的意识展现出来的特征,并不是按照文学界的职务和头衔来反映的,而是依据作家自身的实力与强大,比如,这首诗歌的强大是在于人物的豁达。就凭这一点,现实中有很多人不及格。
同时也给评论提出了一个问题,评什么和怎么评的方法,已经借助互联网的先进,早已走向世界。这一点,路过番禹路的作家,有的在“聆听”,有的说,这条番禹路精典,也有点的站在那里“注目,遐想,仰慕”。林林总总,无所不有,包括路过经过不往心里去的。这些都是风景。同样,作者也曾经驻足在这里,注目,甚至仰慕,但他的眼光,是通过这条番禹路,去连接世界。这个点位就是建筑大师邬达克在番禹路留下来的足迹。
评论作者简介:今音,王荣根,出版长篇小说15部,评论25部,中短篇小说选、诗选各1部,合集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