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画一故事(三十七)
湖州运河/唐雪根

2014年,将画室迁到长兴县洪桥镇之后,有了经常去湖州办事与交友机会。
我去过大画家赵孟頫的家,官宦人家,若大无比,不知花了多少银子?
用银子換来了舒适,难怪今日的一些追求享乐的官僚会走受贿索贿之道,都是前人做了太多的豪宅!
游过衣裳街,进过希尔顿大酒店大厅,拍过泊在太湖里的大渔船,参观过画家刘XX艺术馆,住过九八医院,交了几个企业家银行家朋友……但是,在1976年之前,却是一次都没有。
演出放在白雀军部礼堂。
从白雀到市中心大通桥有点远。
提着画箱背着画夹,带上了笔杆子打击箱板的乐律,走向市区,一步一个击鼓声,双脚成了鼓槌,不停地敲打大地。
不断前进的脚步声不断吸引着沿街市民,让人觉得好奇!
因为许多年不见背了画箱走街的人!
去大通桥怎么走?问第一次时如同隔着房间听戏。
去大通桥怎么走?第二次问路时,人人投给我奇怪目光。
去大通桥怎么走?第三次询问时得到了顺着河道走就到。
路出嘴边,不认识就多问。这是母亲曾经的告诫。
第一次进湖州城里,眼前一片雾海,大通桥沉在了云里雾里,必须勤问。
大通桥是五孔石拱桥,湖州的形象大师,如同七孔桥代表塘栖,五孔的大通桥代表湖州。大通桥见证了几个朝代的兴衰与变迁,犹如证人,名声在湖州那边飞行。因为赵孟頫和沈尹默都在桥上走过、停留,意义非同凡响。
终于望见枕在运河之上的这座名叫大通的五孔桥。
站在了转角处远眺,阳光下的大通桥桥身变成了白色的身体,犹如娇嫩的淑女,让人心神不宁,爱意浓浓。
近处,火轮拖着十几条驳船在这里转弯,驶向太湖方向,担心会不会撞在桥拱之上?
运河两旁,依然低矮建筑,承袭了秦汉年代的古韵,不见怎样的现代,泌出来的是贫穷、落后及不可思。
动笔的时候,又围上来十几个观我作画的人。
老人多数有阅历且清闲。站在一旁观画的老人与我唠叨,为我增长知识。
后生常来湖州?
第一次。
那就不知道湖州的来历了!
是的,如同雾海。
湖州已有2300多年历史,建制始于战国。产品以丝绸名扬九洲,名气与苏州、杭州并立。
有人插问:先生杂技团的?
是的。
杂技团只演杂技,怎会有画画的?
杂技团有接待外宾任务,要进杭州版店演出,还有慰问部队任务,公演任任务,下乡巡回演出任务,需要美化舞台。
为舞台美化的职业。
是的。
哪个学院出来?
上海戏剧学院。
哪年进去?
1965级,69届。
文革期是政治家!
是的,我们没学舞台美术,都是政治系学生。
哪年离校?
1972年末。
69届为什么1972年毕业?
政治家为我们延长了学制。
幽默。
完成之后,前往另一段运河画许多船泊。
回到白雀,艾书记宣布:明天回杭州。
为什么突然停演?
回去后会知道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