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参加八路军
文 /李 林
李贡珍,1931年生,临沭县姜屯村人,从小上过私塾,聪慧过人,仪表伟岸,励志好学,孝敬父母,尊老爱幼。1942年参加儿童团,1943秋年参加八路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军那年,李贡珍年仅12岁,属那批参军者最小的八路军战士。开始报名时,部队首长说道:“你的年龄太小,还没有枪杆子高,等几年长高了再来报名吧!”但李贡珍不依不饶说道:“报告首长,我虽然个子不高,干活却很有力气,上过学,放过牛,跑步快,不管分派什么任务,我保证完成。”首长摇头不同意,李贡珍坚持要当兵,铁了心地跟着部队走,部队出发时,他就尾随后面,部队走到哪里就跟到哪里,首长看到执着坚强,撵不走他,只好批准他参军,并留在身边当了通信员,后来又担任参谋。冬天,部队渡河,正值冷天,没有桥,需涉水渡河,刺骨的冷水,冻得人受不了,有的战友怨牢骚,但李贡珍一马当先,与班长一起走在前列,大家看到小战士都那么勇敢,是学习的榜样,便一鼓作气,顺利渡过冰河。
当年,与李贡珍一起参军的26名战士,分在同一个连队,在一次转移途中被日军包围,为了冲出包围圈,连长指挥大家突围,亲率一个排负责掩护,其他两个排在副连长的带领下,执行命令,分散突围,并制定了集合地点。在激烈的战斗中,连长、排长拼死抵抗,浴血奋战,掩护战友突围,连长和排长先后牺牲了,很多战友在战场上献出了生命。突围后的战友又走散了,找不到副连长,失去了联系,到了汇合地点却发现此处有伪军哨兵,只好悄悄退回树林,隐蔽行进。找不到部队,没有粮食,困难重重,有的战友吃不下苦,趁机回家了,26人仅有李贡珍一人,继续追赶部队,爬高山,钻树林,饿了吃野菜,渴了喝泉水,终于在一个小村庄找到了副连长,继续在革命队伍里经受大风大浪的锻炼。
李贡珍随着部队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先后任班长、营部参谋、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副政委、海军舟山基地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等职。李贡珍当了干部后,平易近人,关心战友,同甘共苦,与战士打成一片,在部队周末与部下相聚,亲自下厨,教战士们包水饺,下水饺,炒菜,其乐融融,冬天经常夜间查铺查岗,发现有没盖好被子的战士,亲自为他们盖好被子,受到指战员尊敬!
在部队,李贡珍先后参加了临沂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作战和解放舟山群岛的战役。
1986年在海军东海舰队离休,无论在战争年代和和平盛世,李贡珍都对战友和蔼和亲,对家乡父老乡亲念念不忘,每次探亲回乡,都去看望邻里乡间的老前辈,鼓励教育后人,为亲人和村里提供最大帮助,经常为家乡长辈赠送稀缺物品和力所能及的帮助。
1994年,李贡珍因病在上海海军干休所去世,享年64岁。在其追悼会上,拜祭告别仪式长达两个多小时,拜祭人数达四千余人,骨灰到达故里安葬时,村里许多老人都流泪痛哭,念叨着:“好人不长寿,我若能替他去死也心甘情愿!”悲壮、哀伤、流泪、凄婉的气氛笼罩整个村庄!
侄子李林及其家人遵照李贡珍的遗愿,一生为了国家和革命,把毕生的精力献给党和人民,死后安葬在父母身边,以尽孝道,在李贡珍逝世三个月后,骨灰运到临沭县姜屯村父母坟墓跟前安葬,李林在伯父墓中的白绫布写下挽联:征战一生为革命,为家乡之骄傲,不忘初心归故里,为世人之师表!

作者简介:李林,1970年生,临沭县姜屯村。号游龙,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临沭县作家协会会员,亲历田园农耕,技工管理,临沂佳佳宜装饰,诗园小炒加工铺,足遍都市乡间。会丹青墨客,赏仙境河川,亲历经世事,寄情诗词篇!
编辑简介:蓝馨小筑,本名王丽,女,生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现居住于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八零后,国风社沂蒙分社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