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微信名,丹桂飘香,实名姚学俊,上海人。上世纪九十年代接触绘画,曾为报刊设计画案;多幅画被兰州群艺馆收藏;并于2000年携画从上海赴京参加中央台录制节目和接受采访。2003接触手工拼布艺术品创作,多次获得好成绩。同时,重拾诗歌创作本行,一路走来至今。
温馨社区(诗歌)
作者:丹桂飘香
二塘浜,从北门流进
向右~~一个漂亮的转身
将居民楼揽进怀里
清泠泠的水收藏起楼宇
鱼在窗户里游动
垂钓者钓起屋里的梦
玫瑰、蔷薇、栀子花
蜀葵、葱兰、金丝桃……
慕名而来的群花
轮番在岸边走秀
小鸟站在画廊上
朝天唱曲
这里的居民
将日子里的阳光挂在脸上
我则偏爱寂静的夜
灯光下
书写春华秋实
描摹诗情画意
缝缀平安吉祥
温馨社区的时光
总是
么么哒的
爽歪歪的
【今音评论】
向阳目光里的趋善与趋和
这首《温馨社区》的诗歌,有一个能够打开心扉的思考与想象空间。不同层面的读者如果共同面对这首诗歌,不会因为技巧表现而过于纠结。则是用放开的眼光可以思索其中对自己有益的语言,比如第四段的第七行“缝缀平安吉祥”,这是老百姓对生活的基本诉求。这是诗歌的一个点位,也有人称它是诗眼。对这些可以众说纷纭,只要有利于在这一天能把自己的心情搞定就是硬道理。
而诗歌创作并不能用道理来进行说教与铺行道来,在这首诗里面所铺行的是对小区的感受。像这样的题材,写得人不多。这时候所要与其对应的是各取所需。这首诗歌的社会化功能也就体现出来了,比如,看诗歌人物的眼光以及感受。感受其温馨从何而来。这个小区没有高楼大厦的气魄,甚至还没有电梯。这时候的诗歌人物还能从中感受得出温馨,这完全是在依靠生活经验中的智慧在发挥作用,这个作用于自身底气和能量的汲取与积蓄,它和去银行存钱的道理差不多。
而生活中的智慧,它和学历、收入、职务等,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而说这首诗歌值钱是指人物对精神财富的追求、认知和作用。于是,在诗歌第四段至第七行,又以深化内涵的质感,被人物意识到,这是在“缝缀”现实生活的举措,动起来便显大爱。这时候的诗歌人物就能在一些人的心里站住脚。这是指诗歌的阅读效果。
同时,诗歌又反映出一个于细微处见精神这样一个主题。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用自己所认为认识到的精神,在每天不断鼓舞自己,希望自身每天与人相安无事。如果心理状况能够保持温馨,确实能够做得到。然而,带着每个人如果设问温馨从何而来,围绕诗歌当中的人物,先去进行对照。于是诗歌在第四段的第四行,可以用深化主题的眼光去审视。
值得关注的是评论几次反复提及第四段,能够把第四段作为全篇的重点来理解,是因为诗歌已经把小区环境和人物的生命现象联系并对照。我们看到了,其中没有说教的成分,而更多的是人物在如何润盈自身生命的过程中,提供了某种方法的状态,有人及,有人不可及,因为现实中大家生存的条件都不一样。
有人问,我在现实中感受不到温馨怎么办。日子还是过下去的。不论难过好过都在过。剩下来的只有用你所具备的智慧来开启你的模式。如果说,我连一点智慧也没有。真的是这种情况,可能就是风险会来了,所以,规避风险的说法,是从敬畏的角度来认识的。人有了敬畏观,才会感受到温馨的实质与内容。
评论作者简介:今音,王荣根,出版长篇小说15部,评论25部,中短篇小说选、诗选各1部,合集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