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龙诤友今何在,人间又少文曲星
———沉痛哀悼文友郭桂杰
文/邓连朝
天妒英才身试法,临西文坛失大家。
李杜诗歌论长短,韩柳散文比高下。
卫运河畔少一人,铭州故里多星宿。

昨天早晨5:00,知名散文家、诗人,临西县作家协会主席,冀南文学社骨干成员之一郭桂杰先生溘然辞世,享年50岁。临西县各界人士前去吊唁的络绎不绝,临西籍河北省青年签约作家、邢台文联工作人员徐广慧女士通过临西文友发来唁电,河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北省诗词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梁剑章先生还写了挽联和挽诗。在临西县河西镇水波饭店北的郭桂杰的家属院里,哀声阵阵,风云为之变色!正是天妒英才,其情何堪!
郭桂杰先生生于1972年,原籍威县,自幼爱好文学。早在中学时代就有诗歌文章发表在《中学生阅读》之类的刊物上,可谓同龄人之中的楷模。难能可贵的是,他毕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哪怕参加工作再忙,甚至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后,依然坚持不懈、笔耕不辍。在他不到50年的生命历程中,发表了无数诗歌、散文,仅仅结集出版的就有《美丽的年轮》《生命的果实》等著作。他以不凡的文学成就被广泛认可,生前有着河北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散文风》杂志优秀责任编辑、临西县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等头衔,一颗光芒四射的文曲星闪烁在文学上空,高山仰止!
我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与出道较早的郭桂杰打交道,是从2009年开始的。那一年5月10日上午,在临西县供电局成立临西县散文学会。郭桂杰因为名气大,安排在长会议桌上,我们这些名不见经传的人散坐在会议上四周的联椅上。不过那天郭桂杰他们没有参加,会议室中间的会议桌上缺了不少人,主持会议的人,让我们补上去。巧合的是,我正好坐在安排给郭桂杰的座位上。会议期间,时任供电局长的马一骏同志还专门误把我当做郭桂杰来举例说明组织就是力量的道理。尽管我及时更正了,但是无形中沾了郭桂杰的不少光。2011年秋天,在修家饺子馆文学社聚会时第一次见到了青年才俊郭桂杰。当时的主题是让他说自己的创作经历和感受,首次听到比自己还小四、五岁的成功人士畅谈文学成就,羡慕嫉妒之余,感到惭愧万分。于是暗下决心,振作精神有所作为,重新拿起笔来,我笔写我口、我笔写我心,在文学创作领域干出一番事业来。

随着交往的加深,尤其是文学沙龙活动中的交集增加,逐渐见识到郭桂杰除了才高八斗的文学才能外,还有着批评指正文友瑕疵的刚正不阿、直言不讳的鲜明个性。尤其是在群里,不时点评着大家的作品,真正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地步。正因为这样,我们的文学沙龙才不是一团和气、互相吹捧,而是不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时候火药味还很浓。受益于此,大家的文学创作进步都很大,临西县的文人墨客不断有人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向各个协会推荐的作品纷纷被采用,成为县域文学中的一支劲旅,在省市有关部门中享有盛誉。
作为出道较早的成功人士,郭桂杰先生还不遗余力地向各级报刊杂志上推荐临西乡土文人的作品,加速了临西乡土文人成长的进程。当我们这些名不见经传的文学爱好者的作品发表在《牛城晚报》《散文风》等报刊杂志上时,那种激动之情无以言表,那种成就感更是令人信心百倍!与此同时更加感激郭桂杰先生的直言不讳的批评指正和大力推荐。看到自己本人和文学团队的日新月异的进步,想着郭桂杰先生的无私奉献,大家心里都是热乎乎的。而今郭桂杰先生永远地休息了,群里再也听不到他的慷慨陈词了,再也听不到他的批评指正了。斯人已逝,我们只能把他曾经的建言建议收藏起来,作为永远的怀念。
采撷与高人交往的片段编织思念哀悼的花环,珍藏大家的挽联挽诗祭文和悼词,同着万般悲痛,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桂杰一路走好,愿天堂里的你依然笔耕不辍,大放异彩!
2021年8月22日早晨于颐和绿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