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兵洞探险(随笔)
甄维龙(甘肃)
陈坪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这里地处黄土高原腹部,东面是古堆山古墓遗址(甄沟),西面是洞洞沟遗址(王嘴子),西南面有皇后湾——胡太后故居,北面是长城原的秦长城遗址。再远点,南望崆峒山,东邻潜夫山,西面嘛离六盘山不远!不远是不远也就百八十里吧,但是离周围的几个乡镇的距离都差不多在十华里左右。

别看这么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地理位置却非常重要!这里是古丝绸之路长安通往萧关(固原)和灵州(银川)的路径之一,也是西北少数民族入侵中原的捷径!所以历朝历代都屯兵驻将,严加防范!有人可能不相信,那就让我来告诉你:王沟梁上的烽火台(俗称墩墩)是周懒王坐镇庆阳的时候留下的,已有五千多年历史了!这样的烽火台在茹河沿岸的高山顶上有很多。陈家沟半山腰的将台是秦朝“天下第一勇士”蒙恬将军进攻宁夏前操练兵马的阅兵点将台;下面的慕家坪和南岸的白家河湾则是当年的练兵场。与将台配套的藏兵洞(俗称窨子洞)下通沟底水泉附近,上达将台,一个出口在李万银老庄的羊圈里,传说还有一个出口在山后的慕套沟,但是谁也没有看到过。有可能是年代久远被坍塌的黄土把洞口掩埋了!也许是同治年间为防回乱把那个洞口故意堵死了也未可知!
先说藏兵洞。我十四五岁的时候在陈坪八年制学校上初中,有一年秋天去陈沟帮生产队掰玉米(这是我们学生时代的常态)。中午分到陈万海家吃饭,吃完饭还不到上工的时候,早就听说附近有个窨子洞,我就撺掇万海等几个胆子大点的伙伴拿着手电从羊圈的入口钻进藏兵洞‘探险’!
沿着高约一米七,宽六七十公分,形似尖端朝上的子弹头式的黄土地道曲里拐弯不知走了多远,里面窄处刚好弯腰过人,宽阔的地方像小窑洞,还有好几个两三米深的侧洞。再往前走,前面出现了一个三岔洞口,‘向导’陈万海说顺着右边的洞口一路上坡就能到达将台。左边的洞口有几块背篼大小的塌落土块儿把我们几个没有经验的‘探险家’给吓住了!有心继续探索前进,害怕再有不牢固的土块被我们惊动掉下来,还怕万一走进迷宫出不来!再加上手电筒的亮度逐渐发红变暗,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带着遗憾退了出来!

再看将台。平原地区的点将台多数是人工夯筑或者是用竹木搭建的,高度在两三丈上下,而陈沟的点将台则巧妙地利用了半山腰的一个天然平台,这个平台背南面北,东西北三面呈半圆形向外伸出,前面的圆锥面非常陡峭,几乎难以立足,有十多丈高。南面则被人工挖出了一个宽两丈深一丈的沟槽,并用挖出来的土夯筑成高约两丈五,宽约六尺的土城墙。把点将台和后面的山坡隔开。
将台约有两个蓝球场那么大!站在点将台上放眼望去,山脚下的慕坪上下连同河对面的白家河湾尽收眼底。这个特殊的点将台易守难攻,同治年间宁夏回民暴乱,大肆杀戮汉民,当地人把点将台稍作修整加固作为堡子,有效地抵御了回回的进攻!
闭眼想象一下:当年的点将台上旗幡招展,金鼓齐鸣,高大的帅字旗下几十个年轻彪悍的亲兵卫队簇拥着一员威猛的将军,身高八尺,膀大腰圆,金盔金甲,斜挎宝剑,威风凛凛!手中令旗一挥,山下演兵场上的将士们立即变换队形,杀声震天,刀光剑影,晃人眼目!数月之后,这支训练有素的铁甲勇士们在蒙恬将军的指挥下一路过关斩将,势如破竹地统一了宁夏!

【作者简介】甄维龙,男,59岁,甘肃镇原人!现在辽宁丹东打工!文学爱好者,有零星文字见于报端和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