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在认知上没有重大的突破,在思想上就不会有巨大的发现和远大的追求。
1、【生命认知定律】生命就本质而言,它是物质在宇宙中存在的一种形式;就生存发展而言,它必须依靠相应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的新陈代谢能力,才得以生长、繁衍或是变化。就人类而言,人们还需要借助思想、情感和智慧等精神财富与有目的的劳动,才能更好地将生命进行到底。物质虽然是不灭的,但生命却是有限的。这是真理。生命的意义在于学习、思考、创新和奉献。生命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个人拥有多少,而是看他奉献了多少,对社会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有多大。
2、【安全认知定律】生命不二,健康第一,安全至上!生命是平等而宝贵的,身心健康是不容被侵犯的。漫漫人生路,安全才是幸福路!
3、【思想认知定律】思想是客观存在通过人脑的思维而产生的意识形态。它来源于人,又反作用于人!思想创造人格精神,孕育人生理想,支配人生行动,从而主宰人生命运。俗话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谁个有思想,谁个就站得高,看得清,看得远;谁个有思想,谁个就能预知社会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谁个有思想,谁个就有创造力,领导力,执行力;谁个有思想,谁个就能在语言上取信他人,享有充分的话语权。
思想是生命的全部核心,是命运的绝对主宰。人类的一切意志都是在思想的指导下形成的意志;人类的全部行动都是在思想的支配下做出的行动。所以人类教育,思想修炼才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读书之贵,贵在修炼思想,创造理想,规划人生。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身体残疾,而是思想残疾。精神高尚,思想积极,是人生最大的优势!
4、【文化认知定律】关于文化,依据东西方辞书解释,它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的产品。而文明则指文化成果的精华部分。在我个人看来,文化最靠谱的解读有四点:
一是“修心向善,慈悲做人”的智慧;
二是“为善向上,求进务实”的思想;
三是“锐意进取,做好自己”的意识;
四是“忍辱负重,豁达乐观”的心态。
这也完全符合巴菲特评价人的标准。他说:评价一个人时,应重点考察四项特征:善良、正直、聪明、能干。他还特别强调:如果不具备前两项,后两项会害了你。里根也曾说:如果你正直,这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你不善良,什么也都不重要了!
5、【教育认知定律】教育是立国之本,是强国之基。教育是人类灵魂修养的天堂,是思想净化圣水。人类教育,无论穷养还是富养,都不如思想培养。人生之树,只有先培育好思想红花,才可能收获到事业硕果。
教育的伟大作用在于让受教者认识、接受、传承真善美,批判、抵制假丑恶,使人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做好自己,进而帮助一个民族认知自己,看清社会需求,掌控前进方向。教育的最高目标在于给人思想和信念,给人方向和方法,让人明白怎样做人,即规划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世间最伟大的教育:就是用灵魂推动灵魂,用思想之光点燃生命之火!教育的最高境界在于使人觉悟;学习的境界在于自我觉悟。只有实现两个觉悟的融合与统一才能取得教育的最大收益。
真正的师者能为学生:
开悟,明志,传道,指路。
其中,悟,是思想上的觉悟;
志,是追求做一个怎样的人;
道,是自然规律,是哲学和方法论;
路,是创业和工作,甚至包括生活。
6、【善良认知定律】:所谓善良,简而言之,就是以各种美好的言行去实现人类的全部幸福。从本质上讲,善良就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法则,以一种追求完美的态度去成就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人和事。从这个意义上说,善良绝非愚痴和软弱,而是美德的母亲,是文化的根基;还是遵从良知的最高智慧。修心向善,慈悲做人,是人性最正确最光辉的选择。为人处世,良心是至上的法宝,善念是成事的天道。因为我们善良,所以我们快乐!
7、【成熟认知定律】:这里讲的成熟,泛指人的范畴。一个人是否真正成熟,与年龄大小和事业的偶然成功或是失败都关系不大,倒是与他们对人性的选择、对思想修炼和信念培养的关系极大。成熟,不是有知,而是有思;不是聪明,而是觉悟!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主要有五大特点:一、懂得修心向善,慈悲做人;二、懂懂得孝亲睦友,关爱他人;三、懂得对环境进行合理的配置和选择;四、懂得放下细小,追求博大;五、懂得多做有意义的事情。




【作者简介】唐王紫苏,原名王明华,男,四川南充人,民间学者,作家,诗人,网络励志教育自愿者。这些年一直致力于教育文化和人生智慧研究,传播现代国学。提出思想主宰命运的见解;指出人类教育,无论穷养还是富养,都不如思想培养;指出善良是人类最高的智慧。一直呼吁将八字语录【为善向上,求进务实】用作校训和家训,在全国推广。

编者简介:笔名汉上沙,原名陈大清,出生于一九五八年十一月,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人,中共党员,一九七六年二月入伍,服役于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工兵第十四团,一九八O年退役。乡镇公务员退休,现为汉中百利原盛财税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国风社陕西分社认证编辑,居住地陕西汉中。饮酒花树下,诗自成两行。

编审简介:张富贵,男,汉族,1955年8月8日出生,甘肃省泾川县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先后从事教育、军旅、公安和青海石油党群、职业技能鉴定、人事服务等工作,退休后定居西安。作品见《中国培训》《中国石油》《青海石油报》等纸刊及网络平台。诗观:抒心志,言真情,以诗歌为载体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现为国风社陕西分社副社长、副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