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们学习欧阳询的楷书《九成宫醴泉铭》。在初唐四家里面,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欧阳询。欧阳询是隋代人,从隋入唐,在唐代的书法家里面,欧阳询以瘦逸、方正、清俊、挺拔的书法风格开唐代书风先河。
欧阳询的书法承继了北碑的书风遗绪,把北碑那种粗狂风格往典雅、精密的唐楷做了一个很大地推移和提升,欧阳询一生也有很多著名的碑刻,我们选择他的《九成宫醴泉铭》,是因为它是所有书体里最能体现和代表欧阳询书法风格的一个碑刻,这个碑的原石现在保存在陕西的麟游县。
写唐楷者、写楷书者无不研习欧体楷书,欧体楷书在结构上的严整、严谨、精到应该说是在历史上无出其右的,还没有能够在结构的精美上超越欧阳询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欧阳询楷书点画的那种含蓄,线条的那种丰富内涵,绝对不是一个初学者就能驾驭的线条。我们如果从写字的角度上来说,学其字形、学其结构,是一个好的形式、渠道,但是我们在书法艺术学习的时候,更重要的不是其结构,而是线条和线条生成的技术、线条与线条转换的技术的学习,那么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的书法风格非常独特,它对技术的要求相当的精准,结构上不能挪移半点,点画上的形态也要求有非常高的精度。欧阳询书法可供我们自由发挥的空间,相较于褚遂良和颜真卿体系的楷书来说要小得多,这些都不是一个初学楷书、初学书法之人能够胜任的了的。
所以说我们整个隋唐楷书的这一板块的学习,有意识地给大家在整个楷书学习地展开和安排上给大家做了先后顺序的铺垫,第一是褚遂良这个板块,第二是颜真卿这个板块,第三才是欧阳询、虞世南这个板块,然后我们再从唐上溯到隋、晋乃至魏,也就是说我们给大家梳理了一条自学书法,或者是跟着我的讲座来学习书法的合理的程序。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的学习,我们也是希望大家建立在对褚遂良楷书和颜真卿楷书的系统积累以后,再来涉足它。
我们这次给大家推荐的也是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的这一套系列的碑帖名品。这个版本据介绍是王壮弘先生早年发现的《玉山草堂本》,是千真万确的宋拓,而且没有丝毫的填墨和涂描,而且这个版本有个最大的好处,彩色印本。它在整个帖的前面还印了《九成宫醴泉铭》的整张原拓,所以当把一个竖着的碑,割裱以后是看不到原章法的,有了整张拓片在一个册页里面,我们就能看到原章法,能看到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和呼应的这种精妙处。当我在麟游面对《九成宫醴泉铭》的原碑的时候,彻底被震撼了。我看到不仅仅是欧阳询在书写《九成宫醴泉铭》时候的精劲,而是看到欧阳询在书写时候的那种自由。
欧阳询的《九成宫》从具体的风貌上来说,它的艺术风貌格调应该是清逸俊朗的一个法帖,但是我们走近它一看,欧阳询的点画给我们细部的感觉是什么?润厚。整体是一种清俊的风神,但是点画的处理又是那么润厚,而不是干涩,跟线条的鼓荡之感、充盈之感,形成合拍,融为一体。
我们很多人在写初唐楷书的时候,都愿意把它写得很精瘦,其实我们真正观察唐碑面貌的时候,我们看它原碑的时候,大量的都是写的很润,在这一点上,欧阳询、虞世南都是有相通的地方。那么为什么润厚的线给我们的视觉效果又是一种劲挺的感觉呢?很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我们观照欧阳询《九成宫》楷书以后感受到它那种用笔的劲直,它的线条中段曲的成分很少,线与线的关系通常是以相背的势态出现。欧阳询的点画的排列有一种隶书的意趣,横与横的排列通常以并行的状态出现,而不是讲究横与横之间的对比错动,它就是非常劲直的排列。就是线与线的排列不讲究大的错动和欹侧,所以说过整体显的很静穆,每一个字看上去都有一种端严的感觉。
还有一个,就是它的空间,字与字之间的距离是远远大于字内空间、点画之间的距离,那么正是这种字与字之间的距离,给它字的欹侧提供了一个视觉上的过渡。就是一个字和另外一个字在字势上的大的变化,只要它有足够的视觉过度的空间,它都会让你觉得很和谐。只要有足够的字外空间,它就能够和谐地同在一块。整体严整,仔细一看,非常得生动,字势生动、造型生动,各尽其态。应该说,欧阳询的楷书真正是把中国汉字的这种楷法推向了一个极致,正因为如此,我们通过欧阳询楷书的学习,除了学习它点画中含、内敛、丰润的点画,清劲的这种力量感和它的组合之外,更要学他精准的结构,感受和领略汉字的结构组合的这种空间风格之美,吸取欧阳询在处理空间、分布空间、协调点画之间的大智慧,加深我们对书法空间的认识,提升我们对书法楷书空间的处理能力,为我们建立新的结构系统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参照。
那么,我们在对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学习的时候,也还是要分步实施,有意识地做一些有针对性地训练。如果我们再往上展开我们艺术的视界,把我们的眼界打开,那么在精神上、风神上可以和欧阳询楷书相对应的,在汉碑里面是什么碑呢?《礼器碑》,《礼器碑》这种清劲、爽直,正面示人,结构精谨,所以说我们在对碑帖进行研究的时候看到的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纵向的线。
欧阳询《九成宫》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但是我们就仅研究《九成宫》,要体察《九成宫》之变,形成《九成宫》的由来,我们还要对欧阳询的其他的碑板,他的《化度寺碑》、《虞恭公碑》这些相关的其他碑刻,乃至于对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它们都是一个大的系统,都要进行学习研究。对欧阳询的《九成宫》的学习和对唐代楷书学习一样,我们仅仅是对唐楷这个系统进行研究。
对《九成宫》的临写,我们建议大家还是要把格子处理在十公分左右,便于我们在临写的时候能够展开毛笔运动的过程。我们在对碑帖进行感受的时候,肯定是要观察。观察的时候要看什么呢?
第一,看点画的粗细。就是我们的点画写在这么大的一个空间字内,要写多粗、多细。第二,看字形的大小。就是说一定要把相邻字的大小对比关系给它写出来。第三,看结构的聚散。我们在学习它的时候,一开始要注意什么?跟学过的碑帖里面找对应点,你比如说,我们学过褚遂良的《孟法师碑》。在笔性上和线的感觉上和它有相近之处,那么我们就用在《孟法师碑》里面的一些用笔的经验和感觉,可以帮助我们来理解它。劲挺的线在写的时候,毛笔在纸上的过程一定是要显得简洁。它线条的润是源于什么呢?要有足够的墨量。点画飞动而意态内涵,用笔爽劲。
我们通过对它的分段感受,对欧阳询的书风有一个直观的感受,然后我们再进一步深入到它的点画的分析、点画的形态、点画形态的生成用笔原理、结构原理上对它进行一个细致地展开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