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祝西 藏和平解放70周年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8月19日上午,雪域之都——西 藏拉 萨市布达拉宫广场上,旌旗飘扬,喜庆祥和。西 藏和平解放纪念碑巍峨耸立。纪念碑两侧,“1951”“2021”的金色大字熠熠生辉。
当天西 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2万多人欢聚在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 藏和平解放70周年。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在贺匾上题词“建设美丽幸福西 藏 共圆伟大复兴梦想”,高挂醒目。这饱含深情的题词,通过现代媒体传遍了西 藏各个城市乡村、雪山草原。
沐浴着建党百年的荣光,雪域儿女沉浸在庆祝西 藏和平解放70周年的喜悦氛围里,昂首阔步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新征程。
奋进七十载:雪域高原沧桑巨变换了人间

今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亲临西 藏考察,充分肯定西 藏和平解放70年来的发展成就,给各族干部群众送来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美好祝福。
总书记指出,西 藏和平解放7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 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城乡面貌今非昔比。

连日来,古城拉萨彩旗招展,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雄伟的布达拉宫,再次见证历史性的一刻——2021年8月19日,西 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欢聚在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 藏和平解放70周年。
当天中央代表团带着党中央、国务院的重托、带着全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与西 藏各族人民一道隆重庆祝西 藏和平解放70周年。

欢乐的歌儿唱了一首又一首,幸福的话儿说也说不完……从城市社区,到广大农牧区,西 藏人民无不感谢党中央对西 藏的深情关怀。
和平解放70年来,西 藏的建设和发展始终牵动着中央的心。
——1951年至1978年,中央从全国调派3万多名干部到西 藏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先后召开了七次西 藏工作座谈会。
——1994年,党中央作出全国对口支援西 藏的重大战略决策。截至2020年,对口援藏省市、中央国家机关及中央企业已选派9批近万名干部人才进藏工作。

深情的关怀,伟大的跨越。2021年6月25日,全长435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的拉林铁路建成通车,西 藏首条电气化铁路建成,同时复兴号实现对31个省区市全覆盖。
青藏公路、川藏公路,青藏铁路、拉林铁路,拉 萨贡 嘎国 际机场T3航站楼,4条电力“天路”……一批又一批关乎西 藏长远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点项目在高原落地。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今天西 藏的发展成就。”70岁的卓玛仁增在拉萨的家中收看了庆祝大会盛况。在老人眼中,现在的西藏建设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好。
雪山依旧巍峨,高原换了人间。旧西 藏,占人口95%以上的农奴没有生产资料,遭受残酷的剥削,生活苦不堪言,学龄儿童入学率不足2%,文盲率高达95%,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5岁。
如今,西 藏15年免费教育政策深入实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03%,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3.1年,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1.1岁。
不仅如此,西 藏经济连续2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88万公里,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9.4%,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

在艰苦的高原能取得如此发展奇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同时也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西 藏。
恩情记心间: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回想起作为群众代表在庆祝大会上发言,60岁的旦增难掩激动。“我父亲常说,在旧西 藏,我们一家人住在牛圈里,生病了都要被赶去干活,苦日子看不到头。”旦增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废除农奴制,我们才翻身做了主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 藏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社会大局更加稳定、经济文化更加繁荣、生态环境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正向着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 藏阔
“路修到了村口,住进了小康安居房,加上国家各项补贴政策,我们珞巴族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谈起生活巨变,32岁的山南市隆子县斗玉珞巴民族乡乡长扎西江村感触颇深,“在旧西藏,珞巴族居住在深山里,生活困苦,现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今后的生活更值得期待。”

教育点亮梦想,为人生创造希望。“多亏党的好政策帮助我顺利完成学业。”作为第一批内地西 藏班学生,西 藏大学教师达娃次仁亲历了高原教育的变化,“现在,党和国家对西 藏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以及投入力度前所未有,孩子们成长在最好的时代,所享受的教育服务越来越好。”
一条条蜿蜒“巨龙”串联世界屋脊的高山峡谷。近年来,依托交通发展“红利”,西 藏产业发展迎来更多机遇。在林芝市米林县内的华发(林芝)商贸物流产业园,一期项目的产业服务中心、交易中心等已竣工。今年6月拉林铁路通车,物流园物资供 应又多了条快捷通道,相信未来发展前景会更好。”

边境兴则边疆兴,边民富则边防固。阿里地区札达县楚鲁松杰乡,地处喜马拉雅山西段。2018年,楚鲁松杰乡边境小康示范村项目正式启动。按照人均30平方米的标准,群众每家都分到一套院落。
“这里每年大雪封山半年,现在生活好了,大家守土固边的信心更足了。”31岁的群众仁青欧珠说,“山在那儿,国和家就在那儿!”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从雅江河畔,到藏北高原,处处能感受到各族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幸福之情、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
启航新时代:同舟共济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乘势而上、开创未来。新时代,西 藏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深化改革开放,加快铁路、公路及其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统筹发展和安全,走出一条符合西 藏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西 藏将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立足西藏实际,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取得高质量发展新成效。
日喀则市岗巴县是西 藏的边境县之一,平均海拔在4700米以上。在这极高、极苦之地,岗巴县岗巴镇党委书记李明阳已奉献芳华14载。“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将大力推进边境地区发展,带领边境群众扎根边陲、建设边疆。”李明阳坚定地
西 藏是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西 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厅长罗杰说:“我们将奋力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守好生态安全底线,切实守护好这一方净土。”

民族团结是西 藏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广大援藏干部不仅为西 藏发展奉献青春,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纽带。援藏干部代表、那曲市双湖县委副书记梁楠郁在庆祝大会上动情地说:“我们将时刻铭记总书记的殷殷重托,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全面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 藏的赶考路上书写新篇章、作出新贡献。”

笔者坚信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之际,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生活在这片古老而神奇土地上的藏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 藏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特赋《喜春来》为评为纪。
高原雪域天之旖。
藏族翻身世界奇。
和平解放五星旗。
鹏翼飞。
高速伴莺啼。
——2021年8月21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