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使人生境遇的蜗居修为成全新的人生境界
吕秀彬美文《有一种境界,叫蜗居》赏析
美文美评第Ⅱ季21

“蜗居”,像蜗牛一样,“蛰居方寸”,过着“幽暗、猥琐、卑微”的生活,是“一种封闭着落寞着的生存状态”。“因为活的苟且。充其量是‘生存’而不是‘生活’。作家已经用这数十字为我们诠释了一种生活状态——这本来就是一种生活状态,不过就是低级、凄惨了一些。
与其说是生活状态,不如说是生活境遇。洪应明说:“夜眠八尺,日啖二开,何需百般计较”。你人生境遇,就到了斗室蜗居的地步,也是莫可奈何的事。然而作者笔下的蜗居却几乎是全民共享的“机遇”,所以应该称为“境遇”。
首先蔓延着的疫情,让大多数国人成了蜗居族,而且“随着这样的日子越来越长”,作者已经“渐渐地把“蜗居”从‘生存’演变为‘生活’。
“疫情中见人情,国难中显国威、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在疫区翔集”。“人民子弟兵的洪流,在雷神山、火神山澎湃汹涌”;“国家领导的殷殷期望,各行各业的捐资捐款,全国人民的众志成城……凝聚成一种国家的力量,汇集武汉”。作家高声赞叹:“世界上有哪一种国家制度,能这样高效的调集全民之力攻疫克难?”这显然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作为金元帝国、科技强国的美帝,染病的数千万,死亡几十万,他们非但不提倡“蜗居”,反而集会游行,不戴口罩,要任意行动的“自由”。上帝不惩罚他们,惩罚谁?
六十年代,毛主席诗词说“八亿神州尽舜尧”。现在是十四亿神州尽舜尧。尽舜尧的十四亿具有家国情怀的人民,用作家的话说是“从‘感动’到‘感恩’,社会良心的温度”得到了再提升;精神层面的“‘宁静’到‘淡泊’,心灵修为的纯度”得到了“再提炼”,于是生活层面的境遇,就从自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升华为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就是作家所称之的蜗居。这种升华除了取决于当前环境,我想更重要的还应该是“三观”的修为。作家此文有一个明显的例子,同为名人’宋.卫宗武《舟泊姑苏》诗,有“可堪人与春俱老,落絮飞花点点愁”句,其伤春落寞之情,跃然纸上,而明代杂文家洪应明则有骈文“阶下几点飞翠落红,收拾来无非诗料”。他把“飞翠落红(即落絮飞花)”当作诗料,当作“情因物感”,可以吟诵“缘情而绮靡”的诗歌的诗料,这是三观悬殊,精神境界大异的表现。
当蜗居成为一种境界后,作家为谋求知识素养的再提速。“自学了小鱼易连软件和希沃云课堂两种课堂直播形式,放假而不辍学,师生互动,收获满满”。
这是一种怎样的快意人生!
2021年8月12日陈旭
美文美评第Ⅱ季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