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速度|钟毓瑶
新冠疫情在南京暴发以后,刚刚大学毕业的我,在离禄口国际机场不到两站路距离的一个封闭管理机构参加公考培训。手机那头,家人频繁来电表示担忧,我也萌生了回家的念头。江宁附近滴滴已经下线了打车服务,无奈,拜托学校保安人员叫了一辆熟人车,付了两倍的价钱,到达最近的核酸检测点——南京同仁医院。
上车之前,再三确认司机不会走错街道。因为如果按导航走到高风街道,苏康码会变黄,苏康码黄色就出不了江宁了。一路无言,十字路口,到处是防护服、警服、路障、测温仪。拿到纸质核酸报告后,我买了最近的动车票回到了姜堰。
到了姜堰,首先去社区报到。手续办完,既紧张又开心。紧张是害怕自己万一携带病毒,感染家人,开心是顺利回到了家,并且我在南京是低风险街道,只要居家隔离就行了。
7月28日,扬州成为“新风暴眼”。
姜堰在派出医疗队伍支援扬州的同时,自身也做了万全准备。我居家隔离期间,深切感受到社区人员的认真负责。刚开始,每天上报两次体温,后来,直接变成志愿者每天两次上门测温。独居人员,物业网格员负责采购配送必要生活物资,帮忙倒垃圾,在大门上喷消毒剂,并安装门磁。只要有人出门,门磁就会实时报警。
8月15日上午,结束了为期14天的居家隔离,我迫不及待去社区办理手续,拿解除居家健康监测通知书。随后去了日夜思念的外公外婆家。不料,前脚刚进门,手机铃声大作。来电显示……公安局?电话那头响起着急的声音,“喂,我们是公安局,你现在在哪里?”我一五一十说了坐标。两分钟,如神兵天降一般,警察叔叔似乎拥有哆啦A梦的任意门,出现在了外公外婆家楼下。两辆警车,一二三……好家伙,五个警察。围观邻居都好奇地向外婆家观望,个个脸上写满了问号。我赤红着脸,给警察叔叔看了盖了章的解封报告。他们拍了照,解释说我的行程码上有去过南京的记录,公安局后台实时监测到我出了家门,认为我是私自出门了。我恍然大悟,咚咚扑腾的心这才平静下来。
过去好多大道理我是从书本上学的,这一次,我亲身体验到了。两分钟响应,这就是中国速度吧!

钟毓瑶,女,1999年生,山东艺术学院学生,在《泰州晚报》《大众文学》《中国报告文学》发表散文、报告文学(合作)多篇,并获得《泰州晚报》征文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