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心的汇聚
文/徐全利
《人民日报 》8月20日《窗外的这一幕,太震撼了!》,说的是近日湖南永州新田县两名女童,独自在家时因突然起火被困阳台,浓烟滚滚,女童处境危险。这时,震撼的一幕发生了——
8月5日下午5点02分,湖南消防永州新田大队接到报警:工业园一居民楼三楼起火,两名女童被困阳台防盗窗内,大量浓烟从窗口冒出,若救援不及时,孩子可能有窒息危险。
情况万分危急之时,6名男子冲向起火楼房,他们有的光着脚,有的穿着拖鞋,冒雨从外墙防盗窗爬上2楼、3楼,爬到了被困女孩身边,以接力的形式对两名女孩实施救援。他们剪断防盗窗上的锁,将女童从里面抱出,接力将孩子传送到地面。
后来消防指战员赶到,也同时展开行动,大火被成功扑灭。因救援及时,两名女童都未受伤。网友感慨,“这是‘远亲不如近邻’的最好体现”,“幸好有这些居民,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由此,我想到俗语“邻里好,赛金宝”。这种“赛金宝”,从6名男士及助威者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热心的邻居,暖心的举动,爱心的汇聚。

热心的邻居,甚至比亲戚还热心。人与人相处,友谊第一。这种友谊,在邻里之间表现得更直接。
尽管我国素有“一家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但远水救不了近火,隔山的泉水再甜也解不了近渴。而邻里是最基层的社会结构,是最紧密的生活圈,关门不见开门见,接触频繁。
左邻右舍若是来往密切,亲如一家,就能互相关照,互相帮助,既为家庭增添乐趣,又为社会的安定团结奠定基础。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俗有“邻里好,赛金宝”之说。
暖心的举动,体现在需要关心时。建立和睦的邻里关系,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记得有句“千金买邻,八百置舍”的古训,强调择邻重于买宅。“孟母三迁”,所传的便是“择邻”佳话。由于“远亲不如近邻”,可以说是人人都希望有个好邻居。
红花也需绿叶扶,生活中的人每每需要邻里间相互帮衬,犹如打篮球有时需要“补篮”。孩子可能有窒息危险时,邻里6人搭成人梯救援,就是暖心的举动,既暖两名女童之心,又暖家长之心,还暖所有目睹者之心。

爱心的汇聚,充分体现在救援中。无论是邻里间组成的“人梯”,还是消防队的行动,都是关爱生命,关爱儿重,一举一动,都是爱心,汇聚在一块,彰显大爱无声亦无疆!
然而,由此广泛联想开来,现实生活往往与人们的愿望相违。看看有的邻居,对面不相识,“你事,他事,关我屁事”!
这种不关他事的人,就是缺乏对己自爱,对人互爱的精神,为片言只语、鸡毛蒜皮之事而大打出手时有所闻:有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有的互相生裂痕,闹纠纷;有的以邻为壑,四邻多垒……
如此这般的邻里关系,是令人生厌、烦腻、可鄙的。它不仅影响个人心境、家庭生活,还会影响工作情绪,甚至成为不稳定因素。

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也不可能孑然独居,而总有三邻四舍。邻舍之间,人各如面,虽互有差别,但能够居住在一块,也可说是一种缘份,彼此并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
倘若是“德邻”、“德友”,那谁都会和睦相处,而面对“恶邻”、“恶友”,有人就难以把持了。对此,古人早就有言:“居不必无恶邻,会不必无恶友,惟善自持者两得之。”这说明“择邻”大可不必,而重在善于“自持”。如果对“恶邻”不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而是以德服人,以情感人,以爱动人,那就定能处理好邻里关系。
古人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邻里之间,倘能相互尊重,相互谦让,并严于律己,宽厚待人,便能使德风荡漾,做到不是一家胜似一家,亲如兄弟,赛过金宝。

作者简介
徐全利,男,1956年生,湖北作协会员,退休公务员,已出版杂文集系列“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