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人物传记随感录414
张之洞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时为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祖籍直隶南皮,出生于贵州兴义府(今安龙县)。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谥文襄。有《张文襄公全集》。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读张之洞
幼年聪慧勤好学,四书五经兵书略。
进士及第入仕途,人谓清流首领做。
欲学西方办洋务,创办自强兴新学。
晚清重臣谁曾可?功过是非自有说。

读《张之洞:左右为难与左右逢源》有感
为求生存不求全,半真半假做人看。
历史中人张之洞,左右为难又逢源。
为谋仕途绝好友,逢迎权贵讳己言。
人谓世中变色龙,今日读之得一见。

再读晚清名臣张之洞
- -兼读《晚清名臣张之洞的两个儿子,为何都当了汉奸?》有感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1毕生为国为民效力。
殚精竭虑劳苦功高,洋务运动曾经扛旗。
名流视为教育典范,一本名作风靡一时。2
两个儿子沦为汉奸,3成为千古绝妙讽刺!
注:1.晚清四大名臣即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2.指张之洞的名作《致儿子书》。
3.指他家的“老五”张仁乐与“老小”张仁蠡,非但没有茁壮成长,反而在抗战时期骨头一软,成了臭名昭著的汉奸。

作者简介:
陈宝田,笔名龙山石,男,1949年2月出生,山东肥城人,中共党员,中学教师,自幼酷爱诗词、书法,毕业于泰安师范专科学校。一生热爱文学,尤其喜欢诗歌创作,有作品见诸报端,为首届感动中国文化人物得奖主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