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敬佛》
作者:王继(泊舟)
诵读:页舒
编辑:贝玲娜

《母亲敬佛》
这次去京照看小外孙,时间并不长,大概还不到三个月。期间光是女儿带我们去游览的古刹名寺,就有四处之多:潭柘寺,大觉寺,红螺寺和雍和宫。看来我还算得上与佛有缘吧?尽管我并不吃斋信佛,但对于佛却是始终心存敬意的,这可能与从小母亲对我的教养有关吧。
记着小时候,母亲就对我说过:无论是去寺庙还是道观,也无论你是香客还是信众,只要是进入到这些地方后,切记不要在内心有抵触或轻蔑的意念,更不可打妄语。鬼神佛道,信则有,不信则无,敬畏之心还是要有的。
母亲自小虽然跟着外公读私塾多年,四书五经《大学》《中庸》都读了。外公那时在西安铁炉庙,以及东十里铺一带,被当地大户人家请了去教授私塾。但从民国初期开始,母亲就已经接受了新式教育。解放前她毕业于当时西安唯一一座女子职业学校,学的是纺织二科。同时她又受我外婆的影响,崇仰佛法。记得有一次,巷子里有一家人重病不愈,即将不久人世了,就急切切的悄悄来到我家,硬是请了母亲过去,给病人咏诵《金刚经》。
母亲能用毛笔书写一手漂亮的蝇头小楷。我曾亲耳听父亲说过,说母亲曾亲手誊写了《金刚经》和《华严经》,抽空就在家里背诵。现在回想起来,也不禁让我肃然起敬。要知道这两部经文的全文,那可是洋洋洒洒,大约七万二千字哟!母亲当年要一边操持家务,抚育我们子女九人。她竟然还能有此净心意志,抄写下这两部鸿篇巨制。那可须要何等的专注,何等的毅力呀!
母亲敬佛,可我从来没见过,母亲在家里供奉过任何一尊佛像。也从没见过,母亲去寺庙烧香磕头祈祷跪拜。我在想,母亲这是用自己最朴素的方式在敬佛,她是在用一颗众生的谦卑之心,去感知佛法,是在用自己的虔诚仁爱,和任劳任怨去实践佛缘的。
如今我闭上眼睛,脑海中仿佛就显现出那样的情景:母亲劳累了一整天,把我们一个个都安顿着睡下了。她仍旧穿着那件,素雅的藏蓝色阴丹士林旗袍,默默端庄的伏在桌案上。先点亮了我们家那盏美孚牌的煤油灯,然后静静的挽起了袖口,用支褐竿狼毫小楷笔,轻轻在那方由我父亲亲手制作的,圆形红铜墨盒里润了润笔。再摊开一张黄帛纸,开始专注而安详的抄写经文。淡淡的灯光映着母亲和蔼的脸庞,一行行透着墨香的清秀工整的蝇头小楷,在母亲虔诚慈爱的目光下舒展开来。
最可惜的是,岁月流年,世事无常,文革中又遇到两次抄家。母亲用仁爱善良和意志,手书下的那些经卷,却最终没能够保留下来。但值得庆幸的是,母亲教养于我的,人要有慈善包容,敬畏和报恩的情怀,却默默植根于我的心中,并时时激励,时时提醒着我。
——写于辛丑年入秋。


作者简介
王继。微信名:泊舟。籍贯北京,工作及居住地:西安。
长期在大型航空军工国企工作,以及在民企房地产集团担任企业高管。
曾创作出版了《听涛观澜文集》一,二,三卷,以及散文集《轩客漫语》。其中数篇被北京在华外国人学汉语学校,指定为中文教学参考。几十篇散文及诗作被全国及地方性平面媒体,及航空刊物上转载。数十篇诗配画作品,曾获得著名油画家姜国芳先生本人,以及陈逸飞先生工作室,吴冠中先生工作室地谢忱及好评。


诵读者简介
页舒(原名牛娜),黑龙江省大庆人,热爱朗诵,喜欢徜徉在诵读的快乐中,用声音传递正能量,用声音广结良师益友。

主播团队
(排名不分先后)
音频监管:诗韵
诵读老师:浩瀚大海 风花雪月 书 然 美丽萍 齐晓杰 Lily 百合 芷若町兰 人淡如菊 快乐大草原 馨园小主 飞天 田新 张少华 阮虹艳 新绿 心如大海 一抹清新 竹笛 雅诗兰 半个月亮 屹语 支点 莹丽亿番洛瓦 海那边 温迪 日月李德良 天寅 悦桐 云霞 页舒 君子兰 一乐 书雅 赵立江
双语诵读:诗韵 秋月朦胧

温馨提示
1、NZ 国学诗艺欢迎海内外文友来稿,诗歌、散文体裁不限。作品提倡原创,内容健康,杜绝抄袭,文责自负,谢绝一稿多投。投稿者请提供个人简介和联系方式。投稿以两星期为限,超过两星期,可自行处理。 欢迎文友转发、关注平台,稿件请发至下列邮箱:
annasun799168@gmail.com
2、 本平台所刊载的内容所有权归作者,NZ国学诗词艺术只提供信息发布,不代表同意原作者的立场与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