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举办的《佛教圣国·丝路与长江展览》好评如潮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程武彦说:“打造观众喜欢的博物馆,龙头是举办观众喜欢的展览,只有把这个龙头昂起来,文物才会活起来、科学研究才有转化、社会教育才能生动、文创开发才有效益、宣传推广才有源头”。正是秉承“打造观众喜欢的博物馆、举办观众喜欢的展览”这一理念,为重庆高质量发展赋能,为老百姓 高品质生活添彩,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敦煌研究院联合策划主办了《佛教圣国·丝路与长江展览》于2021年7月15日至8月16日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惊艳开展,开展当天,前来参观的观众就达到5000余人,截止8月17日统计,参观这个展览观众达到7万余人,因为这个展览的潜在引流,7月15日到8月17日,到三峡博物馆参观的人数达到15万余人。

出资20万元举办这个展览的重庆宣传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曾学军说:” 本次展览展品布置以壁画创作时间为主线,选取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极具代表的数字化高保证复制壁画精品33幅,2尊复制彩陶、藏经洞出土文献复制品2件。这是敦煌壁画首次从大漠深处走出来以裸展的方式,近距离的呈现在重庆市民的眼前。

在展厅内还专门设置了纪录片观影区、展览还有与其相关的多媒体作品如:莫高窟第254窟北魏的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图、莫高窟第285窟五百强盗成佛图的小影片等。为了更好的将展品背后故事呈现给山城观众,还配备了智能语音导览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将真实再现洞窟实景,让观众进入一种沉浸式的静享观展体验。
与此同时,为了让观众在观展过程中,更能感受人文情怀,展览每天还安排了11场次的公众讲解。可谓是,为不同需求的观众提供全面服务。我们拿出仅仅20万举办的这个展览,观众如此喜欢,媒体关注度之高,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这足以说明国内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彰显了国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越是民族的,就是艺术的,更是世界的。“重庆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科技考古专家武仙竹教授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敦煌研究院策划举办的这个展览艺术价值高、观众喜欢、社会反响好,是一个雅俗共赏、寓教于乐的好展览。”西安美术学院实习生尹文睿说:“从一个学艺术的大学生眼光来评价这个展览,我感悟最深的就是,现代青年到博物馆并不是仅仅为看珍贵文物,而是看这个展览本身是否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是否具有艺术价值、是否具有研究价值、是否具有历史价值?如果具备这样的价值,这个展览所展示的文物本体、藏品才会生命力,才会有故事链,才会有记忆密码,才会达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效果。”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实习生曾雨婷说:“我喜欢这个展览的原因是这个展览策划设计匠心独运、色彩缤纷、结构严谨、错落有致、线条明快、逻辑清晰、内涵丰富、形式新颖、文创丰富。”华龙网副总经理朱翔说:“这个展览很精致,策划精到,形式新颖, 说明精准,市内外观众喜欢,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奉献给重庆市民的一份夏日清凉和文化盛宴,是艺术链接敦煌莫高窟文化与长江文化的友谊金桥”。据统计,这个展览开展以来,人民日报海外版、今日头条、都市头条、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网、文博圈、中国文物报、重庆卫视、华龙网等30余家媒体进行了报道,社会各界普遍反映,这个展览接地气、吸眼球,看了震撼,不看遗憾。

雷学刚,土家族,作家,诗人,研究员,当代文化研究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