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聚雅阁文学 关注精彩

聚雅阁文学投稿邮箱:
553952083@qq.com
三伏天里的龙门阵
——兼谈处暑节气
唐元龙/文

7、8月份,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气象学家给起了个名字,叫“三伏”。新华字典对“伏”的解释为“趴,脸向下,体前曲”,如“伏在地上”。为什么要趴着呢?这只是个比喻,并不是要人们静静地趴在家中30天或40天。
古人认为,这段时期阴气受到阳气的压迫,潛伏到地下,所以这个时候叫三伏。
三伏,即头伏、中伏与末伏。其最大特征是太阳光十分强烈,温度很高。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就有民谣唱道:
赤日炎炎似火烧,
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
公子王孙把扇摇。
二是空气湿度非常大,让人感觉整天皮肤都是粘糊糊的,这给人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适。但三伏天又是庄稼生长旺盛,谷物灌浆、结实、成熟的关键时期,所以古人驱其弊,用其利,充分发挥了三伏天气对庄稼的有利条件,让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走过了5000年的历史。我生活的年代至今为止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千分之八十,但也听过和经历过不少有关三伏的故事,现摘其概要,叙述于下,以飨读者。

三伏与火神的故事
古代,每到三伏,人们都要隆重地祭拜火神,这是为什么呢?
传说,祝融是黄帝的大臣,官名火正。又说,祝融是炎帝的玄孙,在部落中担任火正。《汉书》讲:“古之火正,谓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还有后来的人说,祝融最先负责保管火种,后来发明了钻木取火,让人类从茹毛饮血的生活,走向了吃熟食的阶段,这是古人类走向文明的一大进步,因而受到大家的拥戴。久而久之,人们就将祝融神化了,并给他封了一个火神的官衔。连巜山海经.海外南经》都说:“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火龙……”。先人们感谢火神给了人类光明和温暖,特别是三伏给了庄家足够的热量,保证了五谷丰登。因此,各地都修建了火神庙,毎逢伏天,人们都要举行祭祀火神的仪式。这下就引起了水神共工的不满,认为水与火都是人类所需要的,为什么人们唯独特别敬重火神,并由忌生恨,公然向祝融挑战。两人直杀得天昏地暗,最后共工战败,怒触不周山,致使地陷天塌,幸有擎天柱,才使人间幸免于难。
这擎天柱有人见过吗?答日:沒有。 但在温州市乐清县境内的北雁荡山上,却有一座笔直的山峰,一直被先人们看作是擎天柱的原型。那儿我曾游览过,山上有天柱峰,远远望去,愰若一柱擎天,让人有“一峰耸峙万山低”之感。此峰高266米,峰侧刻有“壁立千仞”和“天不塌,赖以拄其间”的摩崖石刻,这是对此峰莫大功绩的赞颂。宋朝诗人王十朋有诗赞日:
女娲石烂苦为修,
四海咸环杞国忧。
谁识山中真柱石,
擎天一柱胜伊周。
我仰望着高耸入云旳山峰,崇拜她的阳刚与坚毅,于是吟成七言绝句一首:
君从混沌到峰成,
早有钢筋铁骨名。
若问寒冬知冷否,
依然一笑护天倾。

古镇浴场的尴尬亊
在千年古镇马桑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男人们洗澡,多是去河边旳“露天浴场”。说是浴场,其实不过是长江边的一块狭长形的空地,长约30来米,上面是驳船工人的简易蓝球场场,边上有一道一人多高的堡坎,正好挡住了上面的视线。每到太阳落山,男人们便提桶热水,拿块肥皂,匆匆前往。边洗边摆龙门阵。有传播新闻的,有谈天说地的,有讲黄色笑话的,也有埋头洗澡,一声不坑的。女人们每到下午,就不会去那里,但尴尬的亊总是有的。一个中伏天的下午,天气奇热,火辣辣的大阳刚落下西山,“浴场”里就挤满了人,正在这时,从鱼洞开来的晚点缆载船到了,因舵手一不小心,错过了回水,船“打流”了。瞬间就飘到了“浴场”前,几十个赤身裸体的男子汉全都暴露在船上男男女女的视线里,这让大家不知所措,唯有用双手掩住下体,一些反映机敏的,立即蹲下或背转身子,把一个圆圆旳屁股,留给了无奈的观众。

铁脚板赵世贵
赵世贵是我初中的同学,他住马桑溪正街,我住后街。我与他经常一道去大渡口九宫庙的重庆37中读书。由于他家庭贫寒,一年四季都打光脚板,但也锻炼了他的一双铁脚。曾在一个三伏天,我们几个同学和他比赛走铁轨。在发烫的铁轨上,我们穿鞋的同学只走了300米,他赤裸着脚却走了500多米。从此,大家都叫他赤脚大仙。正由于长期养成的习惯,让他在部队拉练时闹了一场笑话。
那是他读高一时报名参军,成了解放军的一员。当部队半夜突击拉练时,他同其他人穿载整齐地集合出发了,大约走了一两里路,他就感到脚下不舒服,索兴脱下解放鞋,光脚板走完了十公里路程。在连队总结会上,他受到了表扬,但领导也要求他要把穿鞋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后来他升任班长、排长。退伍后成了一家国有企业的干部,后来又自主创业,成了我们班上最早的企业家。

递 飘
马桑溪古镇又叫义渡古镇。渡船业除了推过河船外,还有项特殊的服务,叫递飘。我曾亲眼见过这递飘的全过程。那是在一个末伏天的上午,我正在长江边钓鱼,忽然听见上游的一只木船上有人对着渡口喊:“渡船,赶快划过来,递飘!”于是两位船工一前一后驾起小舟,飞快地向木船划去。木船也放慢了速度,快靠陇时,渡船上的船工立刻将缆绳扔给大船,将两船暂时拴在一起,等递下物品后,又迅速觧缆,渡船调头返回。这看似惊险的一幕,他们却熟练地一气喝成。听说,这渡船还可将去宜宾、沪州的旅客送上客轮。不过,这递飘也十分危险,弄不好就会翻船,所以许多渡口都没有这项业务。

雁荡山“五龙兴雨"
2013年立秋后,一群重庆诗人结伙同游温州,次日上雁荡山。由于是名山,景点多,我们足足游玩了两天,而让人料想不到的是过早来到的连绵阴雨也跟随了我们两天。使这远远近近的山,也与我们捉起了迷藏,时而被云雾遮住了山头,时而又被隐去了山腰的神秘色彩。特别是看到好的风景,想照张像,得一手打伞,一手按动快门,实在太麻烦了。大家都希望天早点放晴。恰好在乘车转往另一个景区时,雨停了,诗人们好高兴。可刚进入景点,天又下起雨来了。中午吃饭时,风停雨住,天空也亮开了,大家说,这下恐怕没雨了吧?待进入下一个景点,雨又跟踪而至……这可惹恼了大家,纷纷责怪老天爷太不近人情。后来在一个亭子休息时,不知谁象发现新大陆似地告诉大家:“我说这两天雨老是跟着我们,原来是我们队伍中龙太多了。”一句话提醒了众人,一数,有三条龙一一万龙生、龙光复、唐元龙,这三人姓名中都有龙字。王瑞诚和许近山是龙年生的,属龙。如此算来,17人的队伍里就有五条龙。想到这里,我立即说:“这可以写一篇文章,题目就叫雁荡山五龙兴雨”。这个说法,以后还成了重庆诗人的一个典故。不过,这雨也让我吟成了《雨中游雁荡山》一诗:
骚客西来歌雁荡,
咏诗如雨一行行。
待从天柱归来后,
收拾新章已满囊。

七夕夜的微信传诗
七月七日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因而叫中国的情人节,又有说法是古代闺中少女学习缝纫刺绣的好机会,故而又叫七巧节。每年此夜都有诗人通过
朋友圈发表许多即席诗词。
著名老诗人王端诚写的是:
七夕秋光映露台,
著园深处隐微斋。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待外星飞碟来。
著名青年诗人刘军写的是:
七夕声中又一年,
金风玉露早戓篇。
谁题锦句鹊桥上,
化作蟾光到眼前。
我写成的是:
一自凭栏观夕照,
始终不见乌归巢。
忽传牛女银河会,
急令飞船避鹊桥。

今年三伏有点凉
今年旳三伏天即将结束,根据我作的气象记录,初伏逐渐加温,但总体是温和的;中伏前十天保持在摄氏34至37度,接着的7天冲上了今年的最高值38至40度,个别地区达到41度,这是符合“三伏热,最热在中伏”的规律的。但在最炎热的几天,有些重庆人已经热得叫苦连天了。这其实是好亊,岂不闻“人在屋里热得跳,田里稻谷热得笑”。但人们最耽心的是立秋后的一周时间,就在有人俏皮地说“重庆的雨被落到了郑州,我们该热到头了”的时候,重庆气温陡降,甚至有三天低于30度,如果继续下去,势必对农作物造成损失。好在温度下滑的几天里并无暴雨和冰雹,且还是时晴时雨。特别是末伏的最后几天,气温明显回升,太阳加大了日照系数,是乎是对前几日的不假外出作出了加倍的补偿。
8月23(农历七月十六日)5:17分就到了今年第14个节气——处暑节气的交节时刻了。

“处暑”,怎觧?其实“处”应为“出”,是指炎热离开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一节气,是夏天与秋天的过渡阶段,全国多数地方将不再炎热,但地处西南的重庆,根据往年经验,则还要热一段时间,也许要到白露前夕才能转凉,但即使白天热一点,晚上也是凉爽的,大家可以睡个好觉了。
顺便说一句,处暑吃鸭子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究其原因,一来此时正是肥鸭上市之季,二乃老鸭味甘性凉,中医就主张多吃鸭子,特别是老鸭子炖汤,十分有益健康。
2021年8月18日
完稿于重庆南坪


【作者简介】:
唐元龙,笔名荒田,男,汉族,1941年生,中共党员,原重庆市龙门浩职业高中常务副校长,现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重庆市诗词学会党支部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