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首好诗有其“诗境”,“诗境”来自诗人“心境”。为诗者,自有其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读一首好诗,须得“悟境”,即从“诗境”走入诗人“心境”,是对诗者之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的认知。读一诗,得其一,自足矣。
781
晚春十二首之一
天许
柳花飘白菜花香,山笋莴苣拔节长。
迩来频觉春风暖,已有青荷点野塘。
结句“清荷点野塘,”“点”字下的妙。点者,缀也,小也,疏也,远景也。一个“点”字,全诗顿活,真点睛之笔也。(归樵)
782
晚春十二首之二
天许
无主芭蕉大叶翻,断墙书篆有蜗痕。
昔人手种樱桃熟,红滴荒阶老树根。
结句“红滴荒阶老树根。”“滴”字见神韵,“红”与“荒”、“老”相衬,最具及物感、逼真感、厚重感。此谓诗之质感也。(归樵)
783
晚春十二首之十
天许
经雨芭蕉不受尘,樱桃红熟牡丹新。
溪头谁惜垂杨老,飞絮濛濛独送春。
784
观 潮
天许
才触岸礁腾白浪,忽归沧海散青烟。
恍如笑我奔波客,进退无功又一年。
前两句“才......忽”实接,在逻辑上不留空白。第三转发议论,但情绪上有潜在的连续性,是谓虚接也,第四句“进退”二字妙合。(归樵)
785
晚春十二首之十二
天许
风雨几番红渐稀,孤松瘦竹护柴扉。
老翁愈老门前坐,静待童孙散学归。
红,希也、松,孤也、竹,瘦也,老翁,愈老也、待,静也,在诗人主观感情与客观色彩的融合中,寄慨尽出。(归樵)
786
忆河西村
醉卧长安
村路沿河到此长,行人多爱柳风凉。
群牛散漫无人牧,无数荷花压野塘。
此诗充满了画意特质,远近、动静中既有白描又有写意。(归樵)
787
钟表
王连生
阶蚁山蜂难比勤,循时守信享清闻。
世间公道谁能似,不许豪门多一分。
比兴起笔,一二句“勤”“巡时守信”“清闻”皆紧扣钟表特点。三句“公道”下的妙,推进一层而转,但仍与起承关合,不即不离,使转句“不许豪门多一分”的题外之结,既出人预料,又情理之中。(归樵)
788
至昆明与庆辉兄议合作事宜
天许
衰鬓残身迹近翁,翻教烈士气犹雄。
思腾白羽青天上,来借滇池浩荡风。
一二句一抑一扬,直吐情感,胸臆自出。三四句从“气犹雄”而来,宕出远神,见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归樵)
789
杨君得环首刀,命制诗其一
落花风雨
天生我辈为恩仇,酒入肝肠气不休。
时无人共中宵舞,自把精钢试刃头。
“恩仇”“酒入肝肠”“中宵舞”“精钢”皆为“气”字张本。转结一抑一扬,沉郁中凸显骨力气度。(归樵)
790
瞻杨柳关无名烈士墓群为烈士代言五首选一
李荣聪
拼将血肉阻三军,杨柳关前弹雨纷。
莫看平常几堆土,当年个个是昆仑。
“堆土”与“昆仑”关联,构成张力,拔高主旨,贴切而巧妙。(归樵)

个人小传:
少年曾牧牛于柳溪之畔,采薪于桃林之野;老来欲固守于幽怀心斋,回归于天然纯粹,便有归樵别名。喜读诗词,偶有一得;好乱涂鸦,聊补性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