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经》故事之宣姜
马建华
宣姜—齐僖公之女,齐襄公之妹,《诗经》中最美女子庄姜的侄女。和妹妹文姜并称为最美的姊妹花。她们都贵为公主,身世显赫,但她们却都在不幸中度过了一生。庄姜的一生令人叹息,文姜的一生惊世骇俗,宣姜的一生就只有无奈和不甘,并背负着非议和骂名,无不让人怜惜。
十五岁,艳若桃花的宣姜出嫁了。彼时的她还不能称之为“宣姜”。因为她要嫁的是卫国的太子、卫宣公的儿子公子伋,她要随公子伋而称为“X姜”。但却只是因为卫宣公听说了宣姜有着倾国倾城的容姿,一切都被改变。荒淫无度的卫宣公,怎会让这样一个人间尤物被儿子享有呢?于是,急派公子伋出使他国,自己趁机在黄河边建造豪华的新台,迎娶新娘。“X姜”就名正言顺成了宣姜。可想而知当时的宣姜内心是崩溃的。本来要嫁的是翩翩少年郎,却突然之间变成了和父亲一般大的弓腰驼背的昏聩老朽。《诗经》《新台》有诗云:“燕婉求之,籧篨不鲜”“渔网之设,鸿则离之”。意思是宣姜“本想嫁得如意郎,偏偏是个丑蛤蟆”“设好渔网来捕鱼,没想捉到癞蛤蟆”。讽刺卫宣公是丑陋无比的癞蛤蟆,是癞蛤蟆吃了天鹅肉。但她却无力去改变,尽管她有强大的齐国做后盾,最终也没能改变结局。
宣姜被迫和卫宣公一起生活后,生下公子寿和公子朔。公子寿敦厚仁爱,公子朔却自私凶残。为谋太子之位,公子朔在宣姜面前极尽谗言,鼓动宣姜挑拨离间卫宣公与公子伋的关系。终至卫宣公痛下杀手,设下杀伋之计。却不成想被公子寿得知,赶往公子伋出行的小舟上,苦劝公子伋逃离。但忠君仁爱的公子伋却视死如归,曰“君命也,不可逃也”。寿无奈,灌醉伋之后,假扮成伋被刽子手杀害。伋醒后大哭,告曰,要杀之人是我,随后也被杀。伋、寿,争相为死,国人感念二子的手足情深、忠厚仁爱,作诗《二子乘舟》,哀而思之。
二子相继死后,卫宣公不久也病死。公子朔即位,称卫惠公。但却不得人心,卫国大乱,烽烟四起。为卫国的安危,和齐国的利益,宣姜的哥哥齐襄公使出昏招,让宣姜再嫁卫宣公之子、伋之弟公子顽卫昭伯。这样的不伦之恋,被天下人耻笑和非议。“卫人刺其上,公子顽通乎君母,国人疾之,而不可道也”。故国人作诗《墙有茨》:“ 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以讽刺宣姜不齿于人的乱伦荒淫之举。
历史把宣姜定为卫国的罪人“乱由姜起,五世不宁”。有时想想历史真是惊人的相似,一千多年后,唐明皇同样上演了父娶儿媳的一幕,导致安史之乱,令唐朝就此衰败下去。但这样的结局却要由一位弱女子承担,是历史对女性的不公。她们不过是暴风雨中在海面上飘荡的一叶小舟,只能随波逐流,却无力去改变结局和命运。她们只是统治者贪欲、权利倾轧下的牺牲者品。
一切都没有如果,如果宣姜没有花容月貌的容姿、如果没有遇到荒淫的卫宣公,她或许会和公子伋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也就不会有二子舍生赴死的悲剧,也就不会有宣姜和卫昭伯的不伦之恋,也就不会有卫国的危机四起……
一切都已远去,唯有后人的声声叹息!
2020.7.5

马建华,笔名忘忧草,枕草子。喜爱读书、写作。在《中国建设银行报》、《淮安日报》、《淮海晚报》《情感文学》《淮安文艺》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数、短小说。现为淮安市作家协会会员,清江浦区作家协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