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镇:聚焦民生短板 打造美丽滨江小城

近年来,东至县大渡口镇聚焦民生短板,深入结合“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大走访活动,全面摸排群众的急事、难事、烦心事,认真梳理问题清单,定期调度工作进展,解决了一批民生难题,新建了一批民生工程,出台了一批惠民政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日益增强。

“美丽乡村建设”让乡村面貌“美”起来
走入大渡口镇杨墩村,映入眼帘的是宽阔整洁的文化广场、内容丰富生动的文化墙、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错落有致的居民住宅……没有人能想象到之前的杨墩村还是坑坑洼洼的土路、一到夜晚就是一片漆黑。
“过去,我们的生产生活都极其不方便,垃圾随处可见,乱堆乱放现象严重,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一派脏乱差景象。”提起之前的生活环境,杨大爷不忍抱怨道。“如今,宽阔的马路边除了有路灯,还有定点投放的垃圾桶,金沙田公司每天安排专人打扫,原来的旱厕也变成了水冲式厕所,每天晚上还能在村里的广场上运动跳舞。这么好的生活环境,以前我是想都不敢想,咱们农村的面貌真是越来越‘美’了”。
近年来,大渡口镇依托美丽乡村建设,以杨墩村为美丽乡村建设县级试点,大力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对村组主干道实施道路硬化,实现“村村通”“组组通”,新建了休闲广场、篮球场及公共厕所,对3座池塘清淤及中心村范围内进行绿化提升、亮化、改厕等。并探索实施首个垃圾转运体系机制,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对镇域环境进行统一管理。

“四好农村路”,让农村通行“畅”起来
大渡口镇新丰圩村地处东部,南临升金湖自然保护区、西与大联圩接壤,由于距离城区距离较远,交通十分不便,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发展和交通出行。群众看病、办事、购物常常需要顶着风雨骑十公里的电瓶车才能到镇里。
为解决农村出行“最后一公里”,提升群众出行效率,保障通行安全。大渡口镇全面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运营工作,逐步形成了“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安全便捷”的交通网络,目前已稳定运行镇域-市区、镇域-县城、镇域-村(居)的固定班次。“之前呀,去一趟镇里还要包车,至少得十几二十块呢,现如今直接在家门口坐公交,只要3块钱。”67岁的张奶奶享受过农村客运公交带来的方便乐呵呵地说。同时结合农村客运运营工作,大渡口镇着力完善校车接送管理体系,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其中,大同中学、裕丰小学等均购买了第三方服务,实现专车接送工作。

“困难群体救助”,让百姓日子“好”起来
当前正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期,为保证脱贫户脱贫不脱政策,全面杜绝返贫现象。大渡口镇重点关注困难人员等弱势群体,加大关心关爱力度。杨桥村李用成身患大病,其妻儿均无劳动力,庞大的医疗花费及生活重担压在了李用成一个人身上。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他的生活生产情况,帮扶责任人定期走访帮助其协调解决生活上的难题。在了解到其一家人的年均医疗花费高达上万元时,帮扶责任人主动帮其向民政部门申请低保,并咨询相关部门是否还有其他政策上的帮扶。现如今,李用成家庭除了享受低保外,还能继续享受到大病救助和医疗救助政策,医疗花费大大减少。正如李用成所说“现在国家政策越来越好,看病住院都有报销,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撰稿人:余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