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 将
文/心得
一
天还麻洒洒亮,王三姐已煮了几个洋芋胡乱吃了后,穿戴起“工作服”,扛着叉笤背着背兜和随身的水壶,开始一天的工作。与其说是王三姐工作,其实就是在厂劳动服务公司当清扫工,工作服无非就是一顶防尘帽,一个口罩和一身扫地专用衣服而已,只是水壶有些讲究,是丈夫张成显当兵时用旧了的军用水壶。称王三姐为扫将,其实就是军队中“少将"的谐音,也是人们对王三姐及所有清扫工人的尊称。
王三姐娘家在茅台镇河对门卢家坪,七十年代初经人介绍,嫁给了习水县参军退伍进茅台酒厂当工人的张成显,那个年代茅台酒厂属省轻工厅管,由于是计划经济招工计划全由省轻工厅下达,厂里没有招工权力,加上七十年代厂生产不景气,招工机会就少得可憐,以至于象王三姐这样的职工家属就很难进厂当工人,还好在厂里开办了劳动服务公司,主要是解决职工家属和适龄子女们“就业”,王三姐就理所当然地进了厂劳动服务公司清洁队。
王三姐为人忠厚耿直,由于家庭里姊妹多,她虽排行老三下面却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妺妹,初中毕业后父亲就不让她再读书了,说家里活路多要她回家来帮助干农活,留点钱给弟妹们读书,她很懂事地放弃了上高中的机会,虽不甘心但还是顺从了父亲安排做了一个地道的农民。还好在老天长眼她被茅台酒厂工人张成显看上,跳出了“农门"嫁进了茅台酒厂成了工厂的家属。她虽说进了城镇总改不了农村人那种闲不住的习惯。她人个子不高,鸡蛋样的脸上虽显微黑但总带有慈祥,头上时常都梳两根短辩子显得格外精神。她除了勤快外还会唱些农村的山歌,特别喜欢唱文革时期的红歌,什么毛主席语录歌,跳忠学舞中唱毛主席的歌,连样板戏也可哼上几段,据说她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参加过大队的文工团,还经常到各生产队演岀,好多的歌都是在大队文工团时期学的。因她有初中生的牌子,嗓子也爽亮,大队成立文工团时一眼就选重了她。
王三姐在厂劳动服务公司清洁队的扫地任务,是二车间制粬班前坎下那段三百多米公路,路虽不长但两旁有很多的行道树,每天都有枯叶掉在路上,扫地也主要是扫落叶,当然也免不了扫车辆、人员过往带来的杂尘。
王三姐扫马路按要求一天扫两次,为了不影响白天工人上班和车辆通行,都安排在黎明和黄昏时清扫。
“三姐早",清晨时分上班的工人只要看到她扫马路大多都要向她问个好。
“李大姐,今天又上早班了",她也要礼貌地给予问候她的人回问。有时她看见上下班工人走得忽忙,还要停下扫帚等他们过了再扫,怕喷灰呛倒过路的他们。
王三姐把马路扫完后,还要将已扫成堆的落叶和泥尘装进背兜,然后背去倒在公路下方的灰堡里才算完成一次任务,渴了就打开水壶喝点水也稍作休息。有时她心血来潮还要边扫边哼些自己熟悉的歌,全然把自己当成幸福的天使样。她最讨厌那些爱随地乱扔东西的年轻人,见那些吃红泡小柑子、吃葵花的小青年就会情不自禁地对他们说:
“小伙子,剥完柑子壳不要乱甩,葵花壳也不要乱吐,请你爱惜一下公共卫生”。
吃柑子葵花过路的姑娘 小伙子们,只要听见她这么说,都会自觉把柑子壳揣在衣兜或捏在手上,到有垃圾箱的地方去扔,葵花自然就不再吃了。
一次黄昏,她正在扫地,一对小恋人嗑着葵花从她面前悠哉游哉走过,一路上都是他俩扔的葵花壳,女青年还白了她一眼,根本没把乱扔当回事似乎还有点鄙视扫地的她,王三姐虽不爱惹事,但也看不惯那对小恋人妄自的行为,
“喂,小兄弟小妹妹,请你们还是珍惜一下人家的劳动,你一路吃一路扔恐怕不好吧?”她压住怒火和善地对小恋人们说。
“你不是在扫吗?你拿工资扫地不应该扫我们的葵花壳吗?”
男青年理直气壮地朝她甩了一句。
这回王三姐真的有点鬼火冲,指着两人愤怒地说:
“看你们文质彬彬,穿得周周正正的,个在肚子里装的是恶浊,只晓得欺负我们这些下力人”,又说“你们读的书都读到后颈窝了”。
小恋人正想发怒,正好有几位下班回家的工人走拢来,问清缘由后帮王三姐数落了小恋人一通,小恋已自知理亏不再说什么了,临走时还自愧地对王三姐说了声声“孃孃对不起"。
王三姐本来还想说“有娘生无娘教"的,话到嘴边看到小恋人态度转变后没有说出口,下班路过的工人也劝她:“三姐消消气,小青年不懂事不要再计较了”。王三姐看到有人劝心情又恢复了平静,又继续地扫她的地。

二
一天入夜,王三姐扫完地倒完垃圾正准备回家,突然听见马路上方制粬班方向“嘭”的一声,他顺势躲在旁边桉树背后,看见一个黑影从二车间制粬班存粬仓的窗户跳了岀来,扛起地上的沉甸甸麻袋朝下方公路走来,公路离上方制粬班只不过百米,上方制粬班稍有响动公路上都能听见,王三姐刚才听到的响声就是装满粬块的麻袋落地声。扛麻袋黑影走下到公路后,又气喘吁吁地转身朝不远处的酒库围墙边走去,然后又转弯往下方河边走,王三姐觉得惊奇,制粬班又没上班,黑更半夜的还有哪个工人往外搬东西?她下意识地觉得可能是小偷偷厂里的粬药。
她赶紧收起工具背上背兜,悄悄地跟在黑影后面,河边小路因有四周厂区的微弱路灯映着,还可依稀看见路行走。她跟在黑影后面东拐西拐的走了约半小时,黑影把麻袋扛到了二车间下方的河滩边停下,她学着侦察兵的样子,借助河岸边的灌木丛,猫着身子尽量抵近。此时正是夏末秋初,入夜后的月光逐渐开始明朗了,她才看清扛麻袋的是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男子放下麻袋捂着声音朝河滩喊了声“疤子”,一个男子突然从岸边蚕豆地里冒了岀来问:
“狗哥,搞到没”,男子边问边快速走来。
“搞到了,起码有百把斤,都是正宗的黄粬"。
叫狗哥的大汉兴高彩烈地回了疤子一声,还边说边打开麻袋抱岀一块干粬递给疤子,因茅台酒厂制粬车间生产岀的成粬都是成块状的,一块干粬都在五斤左右,茅台酒生产用粬还要经磨成粉才由制粬车间发运,便于制酒班均匀入酒糟使用,偷盗者为便于装运方便而选择粬块就是最佳。
疤子接过粬块,抱起来闻了闻说:
“嗯,真香”,还口中不停地唸叨着:
“好粬!好粬"!疤子不停地称赞并双手提起麻袋掂了掂重量后,从挎包里拿出一沓钱递给了狗哥,随后扛起麻袋往河边停靠的打鱼船走去。
王三姐势单力薄不敢声张,只默默地看完他们交易。
晩上王三姐回家后,边吃饭边对丈夫说:
“今天我闯倒鬼咯”
“闯倒啥子鬼",丈夫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盯着问。
王三姐故作神密地连比带划说:
“今天晚上我刚扫完地,就碰倒一个偷粬子的”。
“真的”,丈夫是乎有些不相信盯着王三姐等下文。
“哄你干哪样,我还悄悄的跟踪了,亲眼看见他们在二车间下的河滩上做买卖”。
王三姐很有成就感地回答了丈夫,并一五一十地向丈夫描述了前后经过。
“不行,明天我要报告厂保卫科,这种事我们碰倒了,不报告就是隐瞒”。丈夫拿岀一副军人样子坚定地说,就象他当年在部队当军人发现敌情亟待报告般。
听丈夫这么说了,王三姐也觉得事情重大,坚决地支持丈夫的行动,第二天早上丈夫就急急忙忙地向厂保卫科报告了此事。

三
厂保卫科接到报告后也不敢懈怠,李科长立刻电话报告了分管的厂领导,厂领导指示要保卫科尽快破案,抓捕偷粬人。
李科长放下电话,马上带领一名保卫人员找王三姐了解情况,并在王三姐带领下察看了被偷盗的现场和偷盗者们在河滩的交易地方,并告诫王三姐不要声张。
以后的几个晚上,保卫科都派人在被偷粬处和偷盗者交易河滩两处现场设了暗哨蹲守,还派了保卫人员到镇上的商品交易市场和周边为数不多的小酒厂暗访。
一个月后的一天,厂保卫科来人通知王三姐,说偷粬子的人已抓住,要请她去认是不是她看见过的那位偷粬人,她毫不犹豫地去了厂保卫科进行了确认。保卫科的审讯记录称,据偷粬人交待,有些酒厂看到茅台酒名气大,酒的卖价也高,都想烤与茅台酒相当的酒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就有岀高价买茅台酒厂的粬子,从而导致有人挺而走险偷粬子去买。事后厂里专门对王三姐爱厂为家的事迹进行了表彰,还颁发了奖状。那年头对好人好事都是精神奖励,还没有发奖金的先例,但王三姐对此也非常满意了,厂里好多工人和家属也为她的正义行为给予了好评。

四
别看王三姐只是一名劳动服务公司的普通清洁工,每月只有二十多元工资,但她对这份工作是很满意的。七十年代中后期,茅台酒厂的工人平均工资还不到五十元,那些一线的烤酒工人工龄短的也只有三十来元,而且工作还辛苦,从窖坑里背糟烤酒没有背两百斤的能耐,根本就干不了那个活,还要冒着高温一锨锨地人工下甑、用脚翻踢滚烫的酒糟都是硬扎的活。王三姐虽然工资少点,但早、晚各扫一次三百来米的公路,快点的话两个小时可以搞定,加上还可避开夏天中午酷热的太阳,可腾岀大把时间去料理家务,如下小雨加个斗笠即可解决,遇大雨就不用扫了,公可也是这样规定的。
自从王三姐报案有功,厂里大多人对她的行为都很赞赏,看见她扫地都要投以敬佩的眼光,背地称她为“扫将"的人更多了,觉得她还真有点军队里“少将”的意味。
王三姐家住在茅台酒厂一车间家属房,房屋不宽但很温馨,一儿一女很孝敬、勤奋,学习也很好。丈夫在车间当工人,两人每月的工资足可以个维持家用还约有节余,可算得七十年代中后期同厂工人家庭中的中上水平,可谓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她每天除了到划定区域扫地外,空余时间就是买莱做饭,偶尓陪丈夫到镇上电影院看场电影、或者是上街到露天球场看场篮球赛,享受些生活的乐趣。
其实她最喜欢的还是偷闲哼唱些熟悉的老歌,特别爱唱《敬爱的毛主席》、《大海航行靠舵手》之类的革命歌曲,因她青春时代就是伴随着毛主席的光辉成长的,学《毛选》、跳忠字舞,唱共产党毛主席的歌是她读书时的主要课程,有时读小学高年级的女儿也要恭维她说:
“ 母,你唱的歌好听,我们学校好多老师都会唱"。
她对女儿的恭维心里更感到自信,哼唱也更加大胆了,有时还带动丈夫一起唱,把家庭的文艺气氛搞得很活跃。

五
三年以后,茅台酒厂的生产和销售有了一定改观,王三姐当上厂劳动服务公司清洁队的班长,虽不亲自握叉扫扫地了,工资也约有增长,但他诚肯认真的“较劲"仍和以前一样。每次到全班各片检查,只要发现有工作不认真,旮旮角角清扫不干净的都会当场要求重扫,她不讲私情对事不对人。
“小陈,你扫地郎个的不顺倒扫,扫地也没力气,象没吃饭一样扫些鬼画符,是不是怕扫痛了叉笤”。
一次王三姐看到班上刚进的清洁女工陈小玲心不在焉的扫地样后冒火地吼道,并接过小陈的叉扫给她作了示范,小陈虽感到有些难堪,但岀于对王三姐的尊重,马上就改变了态度和清扫方式。
有天王三姐例行检查时,见一片区有个清洁女工握着叉扫不扫地,躲在一棵行道树下流眼抹泪的,她上前问明是那个女清洁工丈夫回农村老家时不慎被狗咬了,躺在家里上不了班,被扣工资事小,家里的两岁的孩子没人带,还要自己承担医药费。她听后一边安慰那位女清洁工,一边帮她扫地,临走时还把身上仅有的买莱钱全部掏给了那位清洁女工。
还有一次黄昏检查,当王三姐走到一处树木较密的公路边干排水沟时(厂里的公路边大都修有排水沟,不下雨时是干沟,下雨就作排路面地表水用),意外地看到一个小布袋,她打开一看,里面装有几十元钱,她马上想到了掉钱人会是怎样的焦急,那是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有的一家老小一个月全靠几十元钱来维持生计。当时又四下无人,如果是贪财之人毫无疑问地把钱揣腰包,反正有句话叫“捡倒当买倒",但王三姐不这么想,也不会这么做,她岀身农民能体谅挣钱的不易和丟钱人的苦楚,随后她从笔记本上撕了一页,拿岀笔写上“此处捡得钱包一个,是谁丢的请找劳动服务公司王三姐认领”,她本想写真名王云秀的,又怕认领人认不倒王云秀,写王三姐知道的人多,写好后将写有字的纸片别在捡到布袋附近一棵桉树上,没过几天丟钱人就找她核准后高兴地领走了钱,她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六
王三姐在二0一八年不幸生病逝世,在她的葬礼上好多人都流下了眼泪,厂劳动服务公司领导在追悼会上的悼词充分肯定了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她虽只是个再也不能普通的普通人,但她却用勤劳正直的品行书写了一生,她乐善好施和光明磊落的做人赢得了众多的赞誉,当人们走在茅台酒厂那干净敞亮的公路上,会不约而同地想起扫将的她,总觉有一种莫名的回味始终挥之不去。

【作者简介】
作者原名赵兴德,毕业于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汉语文学专业。九十年代初开始创作,有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散见于《诗刊》、《中国文艺家》、《解放军报》、《青年月刊》、《散文诗》、《贵州作家网》、《广西作家网》等。有诗作收入《当年青年抒情短诗集萃》、《中国诗文优秀作品选》等选本。著有诗集《栀子花开》、记事散文集《茅台往事》。系贵州茅台酒集团退休中层干部、《文学与艺术》签约作家(签约诗人)。现居贵州仁怀市。
【热评精选】
赵心得老师的小说《扫将》,讲的是一个普通的清洁女工王三姐。赵老师用平铺直叙的手法,把王三姐的性格脾气、爱好兴趣、工作性质、家庭情况作了详细介绍。王三姐很普通,勤劳,忠厚,朴实,诚恳,工作态度端正,是那代人的基本素质。正是具备了这些特质,因此,王三姐不管是打扫厂区道路还是沟沟壑壑,不管风吹日晒,早出晚归,她都是凭着对工作的热爱,把所管辖的区域一天两次打扫得干干净净,让上班的职工在舒适的环境下增添工作热情。并且敢说敢批评,对那些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不讲卫生,随地丢弃纸屑果皮的行为予以痛斥。对一起偷窃厂里物质的行为更是机智勇敢,顺利协助厂里破案。
赵老师的笔墨触及社会的底层,意为呼吁大众视野多关怀工作在大街小巷中每个角落的清洁工,他们每天清晨三四点,便挥舞手中的扫把,帮街道洗脸,给都市清瘀。经常受人看不起,经常遭遇谩骂和危险。随着社会的发展,吃的,用的,玩的所产生的垃圾是以往成千百倍地增加。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从自身做起,不乱扔垃圾,减塑,减排,减轻他人劳动,废物重利用。给自己和社会酿造干净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做格调高雅之人,做有道德品质之人。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作品,拜读学习。
想指出一点,有些过程描写太细,给人感觉细的有点多余。个人意见,可以忽略。(点评:李花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