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唱戏唱歌都很棒
——米娓娅印象记
文/刘玉伟
我最近又想起这样一段文字:时光里的每一次交替,生命中的每一场经历,都是一段岁月的真情描摹,一阙故事的虔诚记录。这让我突然联想到了她,我的妻妹米娓娅。她在我老伴姐妹五个里,也许是生活最坎坷的一个,但她又是一个让家人都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一个。她在结婚后的三十多年里,面对所有的困难她不抱怨,不懦弱,不自卑,始终相信自己,只要还在努力,世界就一定会给你惊喜!
纵观米娓娅的过去和现在,她是生活中的强者,是儿孙们眼里的好妈妈好奶奶,更是我心里最棒的妻妹!无论是家庭还是生活中的困难,都让她一一的克服掉了。她今天活的更潇洒,也活得更自在;活得更快乐,也活得更幸福!
我1980年元旦和老伴认识后,就知道老伴在她们姐妹五个里排行老三,米娓娅排行老四,下面还有一个刚刚考上中专的五妹。我老伴上面除了有两个姐姐外,还有一个唯一的哥哥。我的岳父岳母从来都不重男轻女,在他们的眼里,这六个儿女都是他们的心肝宝贝。

米娓娅那时还是一个二十岁刚出头的小姑娘,她是我老伴姐妹五个里身材最好,长相也最好的一个。我老伴经常夸她就是他们家中的一支花!她们的父亲,我的岳父是西安铁五中的音乐老师,只有她继承老岳父的音乐细胞更多更好一些。
我后来也是从老伴的口中知道,米娓娅从小就能歌善舞,在小学和中学都是学校文艺活动的积极分子。她高中毕业回到家里,在生产队里劳动时,大队书记爱听秦腔直接调她去了大队部广播站当播音员。遇到大队会议室开会时,会前她还给大家唱上一两段秦腔戏,村里的乡亲们开玩笑说,她将来一定是吃轻生饭的姑娘。
米娓娅在家里有父母宠着,有哥哥姐姐们爱着,的确过得很幸福。衣食无忧,每天歌声不断。 1981年她谈恋爱了,对象家在大白杨西村,她两是同年出生谁知他比她还小几个月,也是一个英俊结实的农村小伙子。开始丈母娘心里不太愿意这门亲事,丈母娘也有她的担心。我当时也觉得丈母娘想得没有错,家里人对小伙子没啥意见,只不过是我丈母娘的娘家也在大白杨,而且两家还住斜对门,万一以后出个啥事,丈母娘都没脸再回娘家。再就是男方家的条件不是太好,米娓娅在家里过惯了好日子,丈母娘真的害怕女儿嫁过去以后会受苦受累。

米娓娅也和她的三个姐姐一样,都是重感情的人,她认准的事谁也阻挡不了,这也是她的初恋,两人感情很好!最后,是她的坚持感动了岳父岳母,也感动了家人。 1982年10月当他们在大白杨举办婚礼时,两个幸福的年轻人都激动的流泪了。1983年和1985年,他们先后有了两个乖巧的儿子,一家人过得也是其乐融融。
我的岳父岳母一直都很通情达理,五个女儿结婚都没有要过一分钱的彩礼。他们看到米娓娅有困难时,从钱到粮食都没有少接济过。他们夫妻二人也很能干,最初赶马车拉货,后又开手扶拖拉机去拉砖,骑上三轮车大街小巷的卖菜。只要是能挣钱,他们啥活都干过,啥苦啥累都吃过。她为了生活也暂时地放弃了自己的爱好,但在回来的路上她有时也会唱上几句,来抒发一下内心的情感。

米娓娅那时回到娘家,那又黑又瘦的样子,让家里人看了都很心疼。但她面对这一切,总是微笑着对我说:“哥,你放心,人活着就要活出个精气神!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今后一切都会好的!”
俗话说得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他们的两个儿子都长大了,村里的经济状况也是越来越好。他们家也拆了旧房盖新房,满院子的两层楼房,除了他们住以外,其余租给做生意和打工的人。那时仅出租房就有了不少的收入,足够他们一家人的日常开销还绰绰有余。妹夫是个忠厚老实很诚恳的人,在村里人印象中也很好,后来还当上了村里小干部,他们给二儿子买了大车拉沙子,勤劳致富的日子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大儿子也考上了大学,好日子从此开始了。
米娓娅在心里一直没有忘记她的爱好,她知道世上最应该崇拜的人是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帮助自己实现心中的梦想。听她们说:当年刚刚进入七十年代,那时还在尤家庄住的时候,她们还上小学,对门有一家都爱好秦腔戏,于是让他们三个儿子学拉板胡二胡和唱戏,每年夏天天热到了晚上都会在门口夏凉,自拉自唱热闹非凡,米娓娅聪明好学,经常灌耳音也学会了不少,过去也会唱上几段,从此她也就爱上了秦腔,那是他们都才十几岁,给后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童年的记忆总是很深刻的。后来他们家的两个儿子一个去了剧团拉板胡(今在三意社琴师),一个是尚有社的演员(已退休)。
还有一女上了音乐学院。

米娓娅常听村里一个从剧团回来的老师给她教戏时常说的一句话:“拾到蓝蓝都是菜”!这句话成了她学艺的动力,每天曲不离口的练唱,左邻右舍都能听见她百灵鸟般的声音,她有一个好奇心,又听说杨琴是乐器中最好学的,所以用了三个月时间在没有杨琴的条件下,在纸板上画杨琴铉学会了敲杨琴的基本,而且顺带学了秦腔武场的铜器鼓点,有机会学会给鼓师拱下手 敲锣等等…因为爱好她总觉得有学不完的东西,虽然学的都是基础知识,不是很好 ,但是也给她后来加入民间戏班奠定了基础。所谓民间戏班,就是农村谁家有红白事时,请过去助兴或者祭奠演出,她因为嗓音好,动作也好,又会敲又会唱,很快就在戏班里红了起来,演出也随之越来越多。再后来又唱戏又唱歌,而且韵味绵绵。她有时是这一家还没有结束,另外一家的事就定下来了。为了方便带杨琴,还学会了骑电动车节省时间。民间戏班虽然不比剧团里名声好听,但他们都是能敲会唱的聪明人,自学成才,个个都是民间精英。他们可以说,就是三秦大地上小小的“乌兰牧骑”。

米娓娅一直都很喜欢女孩,总想把他们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但是,她的两个儿子结婚后,又给她生了两个孙子。虽然说没有实现她的愿望,但隔辈亲情依然让她对两个孙子是疼爱有加。城中村拆迁后,他们也住进了居民小区,一家人的生活真的是越来越好。
2014年她参加陕西电视台“自乐班秦腔大赛”,他们的团队一路过关斩将,最后进入到“秦腔自乐班大比拼,月度冠军争夺赛”,她个人代表未央宫街道戏曲协会,也进入到个人决赛之中,取得了小组第一的好成绩。9月27日晚上6点30分,当陕西电视台五套播放她彩妆演唱秦腔的录相时,我们几家人都守在电视机前看着。她那漂亮的扮相,她那有板有眼,一招一式的演唱真不输专业的演员。她不仅受到广大戏迷的喜爱,就连大赛评委展运华老师对她都是连声叫好,评论优佳。

2016年2月春节前,米娓娅的老伴因急性心梗在家里不幸去世了,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又一次让她陷入到悲痛之中。我的这个妹夫和我关系一直不错,他在我们五个女婿里是身体最棒的一个。家里以前地里的农活也好,盖房子拉砖瓦 拉沙子也好,这些出力的活基本上都是他的。
我的这个妹夫也很看重感情,而且还很好面子,就是在他们家还不太富裕的时候,逢年过节来老丈人家时,送的礼品也从来没有输过任何人。他们家富裕起来后,不论是谁家有困难,他都会慷慨解囊给以帮助。他还是一个娃娃头,喜欢热闹,小一辈的几个外甥,就连外甥女的女婿也都敢和他开玩笑,过春节闲暇时还喜欢找他喝酒和打麻将。

米娓娅面对老伴的去世,她没有一蹶不振,她对我说的还是那句话:“哥,你别为我担心,人活在世上啥事都要经过。活着的人就要活出个精气神!不为别的,就为了孩子们,我也会好好地生活下去,不能让娃们为我担心!”
米娓娅真的是一个好强的女人,她只要是认准了一条路就会勇敢地走到底。她不会轻易妥协,也不会随意放弃。她很快地就又投入到喜爱的戏班里,那些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们给了她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我的老伴和米娓娅还有老五妹妹,也许是年龄相差不多,她们三个也最喜欢一起出去旅游。当然每一次出游都少不了我这个摄影师。我老伴也经常开玩笑说:“米娓娅是最喜欢照美照,老刘是爱给别人照,他们俩是缺一不可。”我老伴每一次问她去哪里玩不,她总要先问:“我玉伟哥去不去?他去我就去,因为我哥照相照得好!”
2018年我们开始跟吴玲的团队出去游玩,米娓娅在车上一亮嗓子,立刻就引起一片掌声,接连唱了好几首大家还是没有过瘾。吴玲赶紧站出来说:“让美女姐姐休息一下,要是把嗓子唱坏了,你们下一次就听不到这么好听的歌了!”吴玲生于1958年,她一般带的都是老年团。米娓娅比她还小一岁。她是出于对游客的尊重和礼貌,总是把旅游团里的各位都称为哥哥和姐姐。

米娓娅唱戏和唱歌的水平,很快就在吴玲带的旅游团队里传开了,有的人只要听说这一次出来游玩的人里有米娓娅,就都争着抢着要报名一块儿去玩儿。有个网名叫“快乐人生”的,更是对她喜欢的不得了,她不但要跟她合影,还多次对她说:“妹子,你演唱的秦腔真棒!有些专业演员都没有你唱得好!我是真听不够啊!”
我们有一次出去游玩,在和商家的联欢晚会上,她边跳边唱《陪你一起看草原》,就连晚会的主持人都一个劲地在夸奖:“大姐,您一定是专业演员!演唱得真好!真好!”
米娓娅自从上了天朗中老年大学后,不仅是学校合唱团的骨干和领唱,每一次学校有演出任务时,校长总会想起让她奉献一首歌曲,因此,她也有了“校园歌手”的美誉。她除了演唱,学校舞蹈队还有她的身影,在排演舞蹈《红色娘子军》选节练兵时,她也成了队里的骨干,是的,她的确能歌善舞!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她积极参加社区和街道的文艺演出,她们身着戏装在市中心的钟楼旁拍摄视频时,路过的市民都为她们点赞和叫好。她如今真的是越来越好,似乎比她老伴在世的时候还要年轻和潇洒。她说的真好:“我们每一个人天生都不是强者,只是因为有了追求和梦想,我们才让自己成为人们眼中的强者!”


刘玉伟,2021年8月16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