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这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2021年7月20日,或许和其他日子一样平静而又美好。但也正是因为这一场雨,让我们再次见证了困境之中的勇毅、逆流之中的团结、平凡之中的伟大。1000多万郑州人、9000多万河南人、14亿多中国人,风雨同舟、守望相助,
筑起了坚不可摧的“生命堤坝”。
7月20日17时22分,中央气象台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经过同事反复核实,郑州16时—17时1小时降雨量达到201.9毫米!”是的,这个数据令气象工作者们难以置信。这1个小时里,郑州打破了多项降水纪录;这1个小时里,郑州的街道变成了“海”。人员被困、交通瘫痪、网络中断……在这个不眠之夜,有无数个绝望与希望交替的时刻,有大量惊心动魄的遇险和营救。
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身先士卒、靠前指挥,迅速组织力量防汛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严防次生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河南各级党委、政府迅速行动,共产党员们冲向防汛救灾第一线。省委领导召开一系列专题会议,深入一线检查指导、科学部署;社区党员24小时轮流值班,排查隐患做好基层防护。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2000多名党员干部30多个小时没合眼,对受水害影响限速运行的区段进行24小时巡查;驻扎在开封地区的空降兵某旅官兵成立党员突击队,在贾鲁河开封祥符区段洪峰即将到来之际及时补上缺口;巩义米河镇米北村13组村民小组长马新喜,在救援群众时从被大水冲倒的铲车中摔落,消失在湍急的洪水中……在最危险的地方、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一面面鲜红的党旗迎风飘扬,共产党员们把这次自然灾害当成战场,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以身殉职,“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党员同志先上!”
在险情严重的地方,上演着一幕幕充满人间大爱的动人情景。地铁5号线被困车厢里,水位越来越高,萍水相逢的人互相鼓励,大家轮流托举孩子,救援队到达时,男人们退到两旁让老人、孩子、女士先走;素不相识的人不顾自己的安危,在激流中奋力拉出深陷泥坑的母子三人;一群被困在水流中的群众为避免被冲倒,高喊“一二一二”抱团而行,浑浊的泥水中是一双双紧握的手:大雨冲走了窖井盖,一位市民害怕有人掉入,一手扶着单车一手撑伞,就这样默默地守在那里;一群十几岁的孩子在暴雨中站在马路中间,对着前来的车辆用力地挥舞双臂:“前面被水淹了,不要再往前走了”;高铁站大厅里,郑州永平路小学管乐团奏响了一曲振奋人心的《我和我的祖国》,用音乐将焦灼的人心安抚;图书馆、电影院、饭店、宾馆、商场,为附近被困人员提供热水和休息场所……同行者携手相帮,共渡难关,陌路人勇敢向前,救助他人。暴雨冲刷出的人性光辉,细碎而又感人,普通人的坚强与善意,成为黑暗中的一束光。这片自古多慷慨志士的中原热土,用自己的精神打动了全世界。
“胡辣汤挺住,热干面来了!”“胡辣汤加油,板面正在路上!”“胡辣汤别放弃,瓦罐汤来了!”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北等多省救援队伍驰援河南。“橄榄绿”“火焰蓝”“阳光橙”“志愿红”,这斑斓的色彩汇聚在一起,成为群众最坚实的依靠;饺子烩面、馒头鸡蛋、衣服被褥,是群众给他们最温暖的回报。来自全国各地的牵挂、声援和力所能及的行动,在互联网上不断涌动,每条消息都传递着安慰和力量,“别怕,有困难我们一起扛!”
大禹治水、愚公移山,面对大自然,人类渺小得如同皓月之下的繁星,但也正是这点点星光,总能在危难之时,汇聚成驱散一切阴霾的烈日骄阳。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的民族。我们的英雄活在史册上,活在记忆中,活在诗歌里,也活在我们身旁,活在每一个普通人闪光的那一刻。
戮力力同心,何惧风雨!风雨过后,普照这片大地的,是更加灿烂的阳光!
来源《党的生活》 卷首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