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俊与同和成
石广东

在淄博,说到传统文化,人们会不约而同称赞一个为传承历史文化而矢志不渝的耄耋老人——李忠俊以及他家老字号“同和成”。
传承祖业再创辉煌
李忠俊,男,1938年生,自幼跟祖父李同和、保师刘荣长学说评书;1954年拜高元钧为师学习山东快书。1962年拜济南市曲艺团鼓书名家张立武学习西河大鼓。1962年起担任淄博市曲协主席;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杂技家协会会员。淄博市魔术曲艺团团长,淄博市政协委员、山东省第四届文代会代表,淄博市曲艺家协会顾问,淄博市老年书画学会会员。1959年曾获淄博市庆祝国庆十周年演出奖、1960年获淄博市第二届戏曲汇演优秀演员奖。多次获省市文艺演出创作辅导奖和市政协优秀提案奖。1990年开始设计制作的淄博周村花灯在省市和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1991年获淄博市庆祝建党七十周年花灯设计一等奖。2004年为首届文化节编导“太公战鼓”在开幕式演出。2006年获“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创意方案”北京奥组委纪念证书。2007年获“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十五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2007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文化部艺术类表演专业优秀教师奖。2009年被评为淄博市模范老人。
2012年,李忠俊出版《艺园耕耘》。将其多年来编创的评书、快书、相声、小品、大鼓、论文、京剧、吕剧、五音戏、电视剧、魔术剧等近百篇作品汇集成册。书中节目有的在省市获奖,其中他编创的《一马三司令》是最早被搬上舞台的戏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淄博市曲艺家协会前主席孙广瑞,北京图书出版社副总编辑路建华为书作序,给予很高评价。

李景泰智创同和成
据李忠俊介绍:祖父李同和(评书老艺人)的字号“同和成”,是曾祖父李景泰给起的。
李景泰,同治10年(1872年)出生在周村王家庄,自幼读私塾,以卖艺为生。光绪16年(1891年)成家,1894年生子李同和。
李同和苦读私塾十年,从周村文昌阁高等学堂毕业后,在周村、博山等地卖自家生产的刀剪和铜烟袋头子。李景泰遂将几代祖传的锔缸、锔盆,制造刀、剪,旱烟铜头,说评书、扮玩艺,扎制灯笼等手艺,传授给李同和,创立字号“同和成”。
李同和在黄甲渡口生产的烟袋头子,优点是磕灰不卷边,刀剪与青州媲美。包装纸上专门印有红色横字“同和成”,竖字“童叟无欺、货真价实、物美价廉、诚信为本”。爷俩把个“同和成”搞得有声有色,远近闻名。
李同和深受父亲李景泰多才多艺的影响,他拜师学艺,加入青红帮(家里、三番),开始在博山说评书“聊斋”和“封神演义”。
李同和天资聪明,熟读四书五经,经常给人们讲《聊斋故事》和《封神演义》;后来设场子边说书、边卖刀剪。两个儿子从小在织机作坊学织绸子,当他们能独立织机、修机、络丝、扦刷机后,便在周村王家庄南头开起了作坊;字号“同和成”,堂号“百忍堂”。李同和身躯高大、面孔和善,宽厚待人;又饱读诗书,上过高等学堂,具有精炼的语言表达能力。他广交社会各阶层人士,学会了本行业的管理、经营;仅几年就发展成十几张机,五十多人的丝绸作坊。
唱戏救子被传佳话
李同和不仅善经营、会说话,还喜欢唱京剧,经常和汪派传人汪冠影,第一楼房崇尧、蔡承业、刘培云、刘学平在一起唱戏,并结识了张宏安、刘云鹏等专业京剧演员,在周村唱花脸也颇有名气。他“唱戏救子”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有一次,儿子百忍被国民党抓进监狱,托了很多人没有保出来。听说一位副军长爱唱戏,正在俱乐部唱戏,李同和便贸然去求他。一进门正听楼上唱“空城计”,他一直听到“诸葛亮在敌楼亮一亮琴音”,可眼前缺少个知音的人,他在楼下接唱“有本督在马上用目观定”。两个人在楼上成了戏友,他也成功地救出了自己的儿子。
那时,过年制作的花灯已从用宣纸裱糊改为用自己织的绸子裱糊。因生意兴隆越做越大,李同和购置了锣鼓、铜响乐器、自制了龙灯、狮子。每逢过年至元宵节再到三月十五接驾(为泰安奶奶拜寿);李同和与家人、徒弟们和邻近村民都穿上戏装,锣鼓喧天,耍狮舞龙、热闹非凡。
同和成靠近司令部
1937年,日本侵略周村,同和成生意一落千丈。为了生存,李同和被迫带上仅有的两张机,搬到城里银子市维持经营。
1942年,经隐蔽在日军三角部队的我党地下工作者老安和孙兰英介绍,由鲁中军区中共地下党陈文晋投资“同和成”做股东,添了几张机和几名工人,又搬到进德会日本宪兵队司令部南门对过,在一个倒闭的火柴厂里开机坊,将“同和成”业务扩大经营。李百忍、李百让兄弟俩成为负责联络和配送货物的联络人,同时为周村西部长白山区游击队筹备食品、药物等所需物资。厂里有几名“工人”都是地下党员,而“同和成”则是党的秘密联络点。
夜袭同乐剧院除敌
1938年夏,马晓云接到周村情报,得知日军小队长三木一郎要亲自陪同前来视察的日军中队长川岛小野去同乐剧院看戏。马晓云立即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消灭这两个日军头目,打击鬼子汉奸的嚣张气焰,并决定由仇云轩带领特务队完成这次战斗任务。晚上7点半,正当台上戏剧进入高潮时,只见两个“服务生”手端盛有瓜子、香烟的盘子猫着腰来到川岛小野和三木一郎附近,两个鬼子还没反应过来,两位“服务生”从盘下面抽出手枪,“叭、叭”两声,川岛小野和三木一郎的头部就开了花……这次夜袭周村同乐剧院,击毙两个日军头目,极大地打击了日军和汉奸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周村人民的抗日热情。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占据周村,“同和成”按组织要求搬到电灯公司西的张家胡同。与国民党十二军汽车连部及诊所同住一个院子,北屋三间堂屋作办公室,东间卧室,西间还住着一对特务夫妇。他们在“办公”的同时,还密切监视敌人的动向,及时向组织汇报。
李百让继承同和成
解放后,陈文晋担任山东省百货公司总经理;李同和被任命为周村丝绸染职业工会主任。从此,李同和命儿子百让经营“同和成”;自已则从事起喜欢的老本行,在周村建立了“同和书院”专门说书;逢周村大集或年节,他也到南北下河书场去表演,后被选为周村曲艺组组长,直到1976年去世。
可惜的是,李同和与祖辈留下的那些诗书文物在一场“运动”中被抢劫一空,化为灰烬。
1953年公私合营后,李百让与女儿李忠兰到周村新声京剧团工作,主要负责道具维修、女儿跟石恒才学习京剧表演。1960年调到周村区第二建筑队,负责单位设备维修和保养,每年为单位筹备周村春节花灯制作和周村芯子(白蛇传、杨家将、沙家浜)的轧制与巡游,他们制作的花灯和轧制的芯子受到区政府多次表扬。

山东省杂技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姜兴祥看望李忠俊
曲艺大家德艺双馨
李忠俊在祖父李同和的精心培育下,八岁就登台演说评书《哪吒闹海》深受观众喜爱和欢迎。后来通过投名师访高友,勤学苦练,成为德才兼备的剧作家、艺术家。他历演不衰的长篇评书有《封神演义》《隋唐演义》《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三侠五义》《永庆升平》《彭公案》《大宋八义》《济公传》《岳飞传》《聊斋》故事名篇及现代评书《铁道游击队》等。
六十年代,李忠俊以说新书《铁道游击队》《烈火金刚》《林海雪原》为主。在市文化局,市工会安排下,到厂矿农村演出,同时培养了大批业余故事演员。1975年,李忠俊在淄博市文化局艺术科工作,领导命他将市京剧团、文工团、五音剧团组建为“淄博市工艺戏具厂”。从事剧团布景,服装,丝网漏印、有机玻璃加工、制作宫灯、龙灯、机械故事灯;供应全市各区县元宵活动挂灯,为淄博市陶瓷琉璃艺术节设计和定制花灯。承接全省各地元宵灯会,大型机械灯,设计、制作,和对龙灯、狮子、旱船、竹马、花轿等办玩活动的辅导及服装制作。把龙灯、狮子销售给日本徐福研究社,向他们传授中国舞龙方法和技艺,并到俄罗斯、徳国举办灯展。
李忠俊担任“淄博市魔术曲艺团”团长后,更是忠于职守,任劳任怨,不断改革创新,把曲艺魔术相结合;巡回演出于山东省各地剧场及大江南北。魔术曲艺团成为全市文艺下乡先进单位,曾在华东六省一市文化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并汇报演出。
退休后的李忠俊,仍割舍不下对于传统艺术的热爱与传承。除继续从事花灯设计和制作以及产品的绘画、雕塑外,还编写了“汉武帝观灯”“乾隆观灯”等剧本。他不断收徒授艺,家里前来学艺的有年轻的大学生,有退休职工;家里钢板声,音乐声不绝于耳。他在家传授“山东快书”“评书”“杂技魔术”和花灯制作,不收费用,学者遍布山东大地。
李忠俊最大的心愿,就是更好地把自己所掌握的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下去。他不顾自己已是耄耋之年的抱病之躯,仍坚持对徒弟们亲授技艺、亲自编排、执导节目,亲自安排演出活动。
2021年7月,李忠俊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编创执导的魔术剧“军民一家亲”在社区演出,深受欢迎。魔术剧“兔遁”在第十五届山东省杂技魔术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李卫东受命传祖艺
李百让从1984年开始,就辅导孙子李卫东轧制花灯,自己研制花灯造型专用工具,向他传授电动花灯机械原理和制作技术,提高了花灯制作的数量和质量,当年制作的电动花灯《白蛇传》供不应求。
受前辈的熏陶影响,挚爱花灯制作并掌握一定制作技术的李卫东毅然辞去周村第三纺织机械厂的工作,开办了周村传统花灯厂,专业研发和制作花灯。为周村及淄博地区花灯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李卫东采用现代电光技术,不断探索,技术创新,产品畅销全国及日本、韩国等地;多次被中央电视台和省市媒体报道。
其花灯品牌被列为区级历史文化遗产,李卫东当选为淄博花灯协会秘书长。被周村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区总工会授予:“周村工匠”。为传承传统艺术,已是山东省杂技家协会会员的李卫东成立淄博市杂技艺术家协会,当选为第一届主席。不遗余力的组织传统文化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开创了传承传统文化、振兴杂技魔术和花灯艺术的新局面。
后起之秀脱颖而出
李忠俊的孙子铭烨受其影响,自幼就跟爷爷学讲故事,说评书,唱快书、演魔术。六岁半便成为淄博市曲艺家协会会员和淄博市魔术家协会会员。七岁获山东省曲艺大赛一等奖;他表演的节目在央视少儿频道多次播出。八岁荣获国际“杂技滑稽”交流展演“最佳新人杯”;十岁荣获中华青少年文艺英才曲艺专业组一等奖;在“国际天使艺术节”中获少儿组表演二等奖;十一岁获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二等奖;先后获32项省、市级奖励,10项国家和国际大奖。
2018年,李铭烨又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齐鲁工匠”后备人才,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山东省直机关“青年文明号”优秀学生,参与制作的微视频多次获中国和国际大学生一等奖。在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播音主持系担任团总支宣传委员、学生会主席、融媒体中心主任、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参与执导全国高职素质教育精品项目—“追寻中国梦”大型启动仪式并参与采访报道。组织并执导或主持了多场大型文化活动;负责播音主持系的外宣工作。2019年被评选为“感动山传”十大人物。2021年元宵节在周村古商城微视频摄影大赛中获一等奖。
李铭烨大学毕业后,正在攻读考研,以学习更多的现代科学知识,更好地将祖传老字号“同和成”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国工匠”。
李忠俊及其数代“同和成”人的优秀基因在李铭烨身上得到集中体现与发展。
相信李铭烨翼羽丰满时,将实现对传统文化的虔诚坚守、传承与弘扬,终将成为脱颖而出的耀眼明星。
祝福他,一定梦想成真!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