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主播简介

曾经以生命相托
——三十余年不忘医者情
作者、朗诵:玉兔迎春

拉开出租车门,我坐在了副驾上:“师傅,去新港。”
“您是海洋医院的?姓高。”车子起步的同时,司机问。
我头扭向他,似曾相识,“你认识我?”
“您一招手要车,我就看出来了。” 司机面带微笑地说,“我姐姐刘洪荣在你们医院住过院。”
“哦,你是刘姐的弟弟。” 我随口回应道,因为对刘洪荣的印象太深了。
这是30年前的故事。
1984年7月我被分配到海洋医院内科病房工作。37岁,患有严重风湿性心脏病的刘洪荣就在内科住院,从82年她就间断住院,直至86年去世,近2年的时间都没有离开海洋医院,大年三十也是家人陪她在病房过的。我们都叫她刘姐。
刘姐是西沽人,她家距离海洋医院不到十里路。两个10岁出头的儿子,无论风霜雨雪,一直给刘姐送饭,还经常依偎在她身旁,哄妈妈开心,总是满脸笑意、礼貌地高姨、王姨、岳姨……的称呼我们。至今,我还清淅的记得小名叫春生、二子的小哥俩模样。刘姐的弟弟妹妹也经常来病房探望姐姐,一家人关系亲密和谐。

长期的激素治疗使刘姐的脸部变形,俗称满月脸,但仍看得出她年轻时是个漂亮人,眼睛明亮有神。反复的水肿导致刘姐腹部皮肤纤维断裂,布满了一条条比妊娠纹还宽的皮纹,她戏称自己是“斑马”。虽饱受疾病折磨,长期卧病在床,但我们却很少见到她愁眉苦脸。
“我要配合治疗,努力活着,希望看到俩儿子成家。”强大的信念支撑着她顽强的与疾病抗争。
“快!50%葡萄糖20ml加西地兰0.2mg静脉推注,速尿20mg走小壶,中流量给氧……”护士边口头重复着医嘱,边熟练地进行操作。这样抢救刘姐的场景记不清有多少次了,病危通知也不知下了多少回,我只记得她的住院病历有厚厚的一大摞。
心脏病病人便秘用力,极可能导致猝死。保持大便的通畅,对病人非常重要。我们医护人员十分注重知识宣教,采取应对措施,避免了刘姐等病人发生险情。

刘姐需要经常静脉用药,80年代的时候还没有留置针,心衰水肿导致静脉不好找,难免有穿刺失败的时候。刘姐却安慰内疚的我们:“没关系,是我的血管不好。”
86年5月20日凌晨1:05,值夜班的医生和我虽尽了全力抢救,但终因严重的心衰、感染性休克,回天无力,带着对生活的无比眷恋,刘姐走了……我和医生都很难过。
“时间过得真快啊,刘姐去世都30多年了。”我说。
“是啊,小的时候,我们家境不好,兄弟姐妹多,大姐16岁就参加工作,吃了不少苦,病也是过劳造成的。到现在,我们都很怀念她。”不无感慨的刘师傅也告诉我,20多年前,他们一大家人早已搬离了西沽。

我俩聊着,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我把12元的费给他,刘师傅执意不收,动情地说:“赶巧坐了我的车,说明我们有缘分,要是收了您的钱,故去的姐姐都不会高兴。说实在的,我一直从心里感激你们,两个外甥也常念叨当年的内科大夫护士。”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治病救人是天职,我们只不过做了份内的事,可病人家属却始终铭记于心,不忘感恩。我的内心充满了温暖与感动,直到他的出租车远离了视线,心情才平静下来。
其实,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干一行爱一行,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付出真情,就一定会赢得尊重与回报,这个回报不仅仅是物质层面上的,在精神层面则更为可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