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院
文/倪高扬
入秋的第三天,蓝天白云,风平浪静,没有了炎热酷暑,可我却满脸愁云,身心不爽,因为右臂酸痛、手掌麻胀得没处搁,还有咳嗽得心管隐隐作痛。
如此的毛病,摆在以往,我肯定以锻炼、吃药应对,绝对用不着住院的。这回可不一样,病情不见转机,且呈日益加剧势头,加之诊所停业和药店止咳、消炎药下架,我不得不破例走向市人医。
市人医进口处严防死守,行程码、健康码一一查验。进入神经内科2诊室,王主任觉得我的毛病比较麻烦,建议住院好好查一下,以便对症下药。我毫无思想准备,平生也没尝过住院的滋味,稍显迟疑后也便答应了。
谢别王主任,做过核酸采样,回家收拾行李,当晚悄悄进入了院。我家小区与市人医仅一路之隔,以为住院只是形式,可以自由进出,谁知护师向我“严正声明”:目前新冠疫情形势严峻,患者入院后一律不得离开医院。我表示理解配合,“既来之,则安之。”一会,邱医师一套医治方案的陈述,让我如沐春风,充满希望。
第二天开始边诊断边治疗,大小便、血液化验,彩超、CT、B超、磁共振、肌电图等“狂轰滥炸”,服药、挂水、雾化、牵引等“各个击破”。三天过去,好像仍不见明显疗效,邱医师分别请呼吸科、骨科、喉鼻科专家会诊,合力形成治疗方案。呼吸科杨主任和蔼可亲不厌其烦,几番刨根究底、寻找病因、研究对策。病房护师(士)操着地道的兴化话,开口“嗲嗲”闭口“嗲嗲”的叫得十分亲切,每餐指导服药,晚上提醒冲澡、休息,可谓关怀备至,无微不至。
夜里,我一觉醒来便咳嗽不止,不仅自己难以忍受,更愧疚影响同室患者及陪护的睡眠,可他们不但没有半点的讨厌和埋怨,而是满腔热情的同情和怜悯。病区的医生、护师(士)、护工、患者及陪护,人人佩戴口罩,进出病房刷脸、登记,一切自觉遵守,井然有序。我的一日三餐都是家人直接送进医院,女儿多次坐在我的身边,“陪同”用完为止。
空闲时间,我看看书、逛逛《泰州晚报》“坡子街”、查查扬州疫情、适度运动,倒也显得有条不紊。尽管用手机频繁与外界联系,但始终封锁着“住院”的信息。在物理空间上,似乎与世隔绝,外面经历了一场大风大雨,我却浑然不知。
经过四天的检查治疗,虽然病情并无明显好转,但病因终归“水落石出”——右臂酸痛、手掌麻胀与颈椎第6、7节膨出压迫神经有关,咳嗽可能与颈椎、过敏有关。我以为,这两个毛病都属于“慢症”,“心急吃不得热豆腐”,故与邱医师商量次日出院,回家后慢慢服药、理疗。邱医师同意我的请求,为我配药,提出合理的理疗和锻炼方案。
8月14日,护师为了保证我上午顺利出院,提前于清晨7:00为我输液,从滴管滴液速度看,今天滴得比前几天快得多,似乎迎合着我归心似箭的心理。临出院时,护士将各种药品作一一交待,并分别标明服法。到达小区门岗,佩戴袖章的值班人员见我手提行李便“神经兮兮”地要我提供行程码。他们似乎不认识我了。
这次偶然的住院,在紧张的疫情防控之中神不知鬼不觉的告结。我不信佛,但在内心默默祈祷自己早日康复,祈祷全球抗“疫”胜利,一切恢复正常!
2021.8.14

作者简介
倪高扬,泰州洋思教育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中国蒙台梭利协会认证讲师,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兴化市楚天实验学校创建办顾问,兴化东方巴黎幼儿园、泰州幼蒙教育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地方文史研究爱好者。近年,除了致力“点燃孩子心中的智慧之灯”、引导教师“成为孩子生命中的贵人”之外,有空便与书为友,爬爬格子,出版《敬畏教育》《有滋有味兴化话》等著作七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