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滚滚流,流的都是煤和油煤啊油啊流不尽,无穷财富大海丢
江水滔滔汹涌流,世世代代祸下游
灾啊祸啊何时了?不修三峡永不休
这首诗的作者叫李伯宁。
李伯宁是什么人?为何与这漭漭大三峡有着殷殷之情、拳拳之心?他是1949年建国初期,国家水利部副部长,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也是一名响当当的抗日英雄。这位见证中国革命到新中国建立的抗日英雄还被誉为“三峡移民时代”的风云人物,人们也亲切的叫他“老三峡”...

1985年6月12日凌晨3点45分。不好,灾神又来了!新滩人万分紧张,当地政府“撤离”命令通过无线电传遍了全镇每个角落。村名杨启中抱着门槛死活不走:“我活了68岁没离开过这个家,这房子是祖上传下来的,我不走!”李伯宁命令部队:“传我命令:所有拒绝撤离的人,不管是谁,统统都给我拖出来!”部队、民警迅速出动,众人在哭喊中离开了新滩。

突然一声山崩地裂的巨响,乱石飞迸,烟尘滚滚。2000多万的方土石由山顶直泻而下,山体在滑动,房屋在坠毁,整个新滩镇已经到了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几百米之下的滔滔长江滑去...江面激起巨浪高达80米,三峡下游赫然见底,三峡上游叠起逆浪!那沿江的木船、机动船,一艘一艘地被卷入江底。

这场滑坡持续了半个多小时,直到4时20分才慢慢平息下来。由于准确检测和提前预报,全镇1371人,创造了“无一人伤亡”的世界奇迹!

大灾过后,老百姓“救星”似的簇拥而来:“李部长啊,要不是你下的死命令,要不是你派人把我们拖走,我们怕是早就葬在大江江底了...”

一夜之间,304户村民290户房屋被推入江中,这些“难民们”成了“就地靠后安置”的三峡移民。新滩人发扬“移民精神”,硬是在废墟上造出了梯田,在昔日光秃秃的岩体上开垦出了一片片的柑橘林。是新滩人创造出了百万三峡移民的真金精神!

“就地靠后安置”的开发性移民政策,离不开李伯宁的执着坚持。为了三峡工程,无数次上书中央,仅1990至91年,分别上书了570封和700封,其中不乏洋洋洒洒的“万言书”!
这一年,距离全国人大通过《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还有7年。在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李伯宁仔细地汇报了三峡库区人民的生活状况。只见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份厚厚的材料,刷刷刷地翻过,然后停在了其中一页“以彭水县小厂乡为例,全乡人均总收入50至100元,有70%的农民欠国家贷款,30%的农户和牲口同住一屋,50%的人冬天没有棉衣,30%的人没有棉被,有的人冬天只能钻进玉米皮中度夜...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呐!同志们!”李伯宁赤子般的声声疾呼像串串雷响,久久回荡在金色大厅里...
是他,用自己的后半生谱写了三峡情,追求了近半个多世纪的三峡梦终于在1992年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上向世界宣告:三峡工程正式上马!
古有大禹治水、今有世界最大的三峡水利工程。是国人孜孜以求的夙愿,解决了长江水患、川江航运的问题,实现了库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彰显着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正是因为有无数个像李伯宁这样的国家行动助推者,才能让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次又一次创造新的灿烂辉煌!
王慧君,生在楚国丹江口市,长在山城重庆,学在燕赵传媒,工作在文化教育机构,酷爱播音主持,曾荣获重庆市和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