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刻的大印章曾游历半中国》朗轩/文/图/印 都市头条--西银/北京/上海头条!

《我刻的大印章曾游历半中国》
朗轩/文/图/印


1989年春夏,我在北京参加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新闻采访写作研讨学习班。那时候年轻,体力充沛,无论学习还是创作精神都是“刚刚儿”的;顺便还到处乱跑乱逛:转博物馆、看展览会、跑出版社、找老邻居、约老同学、走亲访友、旧地重游、新点儿探寻,并且把篆刻之艺趣继续公开着进行(在宿舍里),曾去琉璃厂文化街上寻购了若干印章料,除了给师友同学刻些名章、闲章,也为刊物专栏提供一些“补空地儿”的印作。


在获取了一方当时并不常见的3X5X8(厘米)的巨大印材后,一激动竟连夜设计了挂帅政治的内容文字:“四项基本原则是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保证”。投稿《新闻与实践》(北京市)一射即中。居京期间,由于发生了阶段性的波动事件,京城实不宜居也,赶紧找报社开张介绍信预购了火车卧铺票,又将自己的杂物、行李打了几个箱子包裹,去邮局一寄,只背了一个军用挎包和照相机、水杯、水果、食品,就匆匆进北京站乘车返回了大西北的边城。

在平平常常、安安稳稳的日常工作环境中,喝着茶、看着报纸新闻,静静地等待着自己的行李物品。半个多月后,衣服鞋帽箱包先后都到了,可装着报纸书籍、杂物的两个纸箱却左等右等就是收不到。拿着单据几次去邮局查询也并没有什么好的回答和实际解决办法(赔偿费很低)。我也就认为是搞丢了,只得默认个倒霉失财了!


谁料想,到了冬天的一个下午,传达室的老范打电话给我:下边有一个邮局送来的破了好几处的邮件箱子是我的。我连忙下楼去看,一个似曾相似的破烂不堪的纸箱子,上面有鞋印有水渍,还贴着一个个模模糊糊的邮政签条:有河北的、有河南的、湖北的、湖南的、广西的、贵州的、四川的、青海的、甘肃的,印迹最清晰的则是宁夏银川的。我剪开那些乱如绷带般的后加包条,看到了自己曾经使用过的东西,其中竟然有完整无缺的这方自家刻制的“巨印”!(其它有些东西则失踪了,比如“英雄钢笔”、彩色胶卷、日记,给孩子买的铁皮玩具、糖果、香烟)。原来,它居然几乎周游了半个中国,笃悠悠地历时近半年才来到了主人身边!“游子”回归?!


至今我都没有弄明白:为什么我的邮件被一路向南、向西南方向投寄?为什么耗了那么久的时间?这中间究竟都经历过多少卡顿?又是被谁人发现了错误并开始改正方向?在那段时间,我曾经在北京的新华出版社所设书店里购买过一册精装书《中国历代货币》,因嫌其厚重难拿,就出资托店方代邮。结果是我等了许久也未见,许久方被邮局告知退回北京了!该书后来是在我趁探亲假路过首都时,才由自己去登门认领回来的!还有一封来自伊拉克的朋友寄给我的国际信函,也走了好几个月,也被拆了封。不管怎么说罢,走了那么远的路,这方大个儿石章终归安然无恙地“物归原主”,也算个小小的时代奇迹!西方有谚:海螺有耳,即便它在桌上,仍能听到大海的声音。现在它们与石章相伴,或许能够共同感会各种久远的涛音!
编辑:上善若水開甯
日期:2021年8月16日

作者简介:岳森(朗轩又号:梦蝶楼主、静馨堂、云居老叟,祖籍山东潍坊市,龙年生人。自少年时代即喜好金石雕刻、文化艺术,涉猎领域广泛,颇多成果建树。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与柴建方、马建军、寿山诸印人共建宁夏首个篆刻社团——贺兰印社;其文章、艺术作品发表、刊印于宁夏日报、银川晚报、中国电力报、西北电力报、宁夏电力报、宁夏交通报、新消息报、文汇报、集邮家报、湖南日报、广西日报等等省内外多家传媒刊物;印作、楹联、绘画曾参展于宁夏、北京、陕西、江苏、湖南、广西等省区大型艺术展览会。个人事迹传略及作品刊入《当代篆刻家大辞典》、《中国书画家艺术大典》、《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当代集藏家辞典》等大型辞书;著有《中国钱币实用知识图说》、《朗轩印语》、《走向敦煌》、《旷野独行》、《沧海龙吟》等专著出版发行。系中国钱币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宁夏钱币学会理事、宁夏楹联学会名誉会长、宁夏楹联研究院名誉院长;曾任银川市民间文学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宁夏诗词学会理事、银川市电子学会理事、电力系统诗词楹联学会秘书长,美国《东方》杂志、浙江《风景名胜》杂志专栏作家。
附:欣赏五位名家老先生的手札墨迹
张岱年 萧乾 苏步青 茅以升 侯仁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