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志鸿 博士/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家
国际 EAPA 认证 EAP 资深专家〔CEAP〕、专业人员〔DEAP〕 证书
哈佛大学商学院出版社认证「讨论带领人〔个案教学 /Discussion Leadership〕」证书

现职
亚大心理系副教授
亚大职场健康管理咨询中心 主任
台湾员工协助专业协会 理事长
亚洲组织与员工促进(EAP)协会〔香港〕副主席
台湾应用心理学会 理事
台湾工商心理学学会 理事
台湾人才评鉴与发展学会 监事
远景咨询培力股份有限公司 顾问总监
1111 人力银行测评中心 特约顾问
台湾劳动部 EAPs 入场辅导专家
链科〔北京〕教育文化机构 首席心理学家
福建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 委员
初 识:
初识李志鸿教授,是在一次心理学大会上。坐在听众席上,远远看着他发言。毫无奢望与专家、名家交往。
后来,友人介绍加入亚洲 eap 协会,意外发现副主席之一是李志鸿老师,交 往于是逐渐多了起来。
2018 年,我参加他的工作坊《融入职场的 eap》。却在开课前一个月,收到 他的信息:“童海霞老师,因上海有学员把价格降到 1600 元,您交给我 2000 元,我退您 400 元。”本来收费很低,又要主动退费,还有这样的专家?我半信半疑, 但他能有这样的说法,让我好感倍增。很快,他的退费到账了,我有些意外:原来他是一位言行一致的人!
初 见:
初次拜访志鸿教授,是在上海虹桥机场的一个不足 10 平米的 Coffee Bar。
那是在收到退费后,我鼓起勇气约见他。他太忙,实在抽不出合适的时间, 但又不愿让我失望,便安排在了开课前一日的上海机场。
第一印象:风趣幽默,谦和而坦诚。首次见面,他就免费传授我很多 eap 专业知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嘈杂的机场 Coffee Bar 中,仿佛沐浴了一场温煦甘爽的清风。
师 生 之 谊:
上海工作坊结束后,我与志鸿教授的交往开始频繁。无论遇到工作或学习上 的困难,都想和他聊聊,他总是能给我以帮助或提出中肯的建议。随着了解的深 入,我坚信了,他是一位可以追随的师者。
于是有了 2020 年 5 月在河南推出的一期《融入现场的 eap》。
举行这次工作坊,志鸿教授一如既往地坚持他的理念:“我从来不把自己的 专业当作商品销售,我是教员……”团队其他成员难以理解:“既然是合作,得 给大家留些盈利啊!”甚至有人认为他是生活在玻璃罩下面。但在原则面前,他 决不退让。我理解志鸿老师的坚守,于是决定义务帮他,我本人分文不要。最终 工作坊大获成功。这次活动对于我而言,不仅是一次工作上的合作,其实也是一 次人生理念的教益。
2021 年 7 月 20,河南遭遇洪灾,半夜时候收到志鸿老师的信息:“海霞,看 新闻得知河南洪灾,你还好吗?需要帮助告诉我。”
郑州每年都有暴雨,最初我并没放在心上。后来当灾情严重,我开始为灾区 的同胞担忧,于是决定组织线上线下的公益心理援助活动,并求助志鸿老师给我 们授课,做督导。他毫不犹豫答应了,并教我如何开展线下活动。我提出给他费 用,他说:“不收钱,我义不容辞。”由于后来疫情反弹,目前援助活动全面转入 线上。
这两个活动,仅是我和志鸿老师这几年交往合作中的一个侧面,他教给我很多,有专业上的,也有人生道理和境界方面的。志鸿老师于我,实亦师亦友。
追 随 与 坚 守:
在普遍浮躁的大社会背景下,学术圈也未能例外,学术造假、学术不端频频 发生。但依然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忍受别人的不解、诋毁、甚至排挤,坚守自己 心中的那份原则,承担一位学者或专家应该承担的那份社会责任,在默默中奋力 工作。
志鸿教授就是这群人的代表之一。他眼中有“道义”,故淡泊“利益”;他胸 中有“家国”,故超越“小我”。
他只想让中国人知道地道的 eap,却为一些所谓学者所不喜。
不少学者找到他,想把自己的专业与他的融合,创造适合商业运作的 eap, 他拒绝了。
他在专家群,对一些不当言论,直言提出自己质疑,结果被孤立。
于是他开启了孤独的传道授业漫漫之旅。他没有任何愤懑,乐呵呵地面对生 活中发生的一切。每次中国发生疫情、灾情,他都义不容辞地加入抗疫、抗灾的 公益活动中。
这是一位了无豪言壮语,只有身体力行,在孤独中坚守纯粹的学者,一位真正的大咖。
作者:童海霞

